在2021年一開始,索尼、富士膠片就放出了重量級相機A1以及GFX100S,前者重新整理了全畫幅相機效能新高,後者將真一億畫素拉到四萬元以下,引爆了整個相機市場。既然開年相機市場就上演了大戲,2021年相機市場自然備受期待,那在2021年我們可能見到什麼新產品,新趨勢呢?
探底回升
自CIPA(相機與影像產品協會)從1999年統計銷量開始,數碼相機銷量逐年增加,直到2009年才因經濟危機出現了首次下降。不過數碼相機銷量很快回復,在2012年可換鏡頭數碼相機、鏡頭創出了歷史巔峰,機身、鏡頭銷量分別2000萬臺和3000萬支。
然而智慧手機普及已經其攝影功能強化還是快速侵蝕了相機市場,自2013年開始固定鏡頭相機與可換鏡頭相機不可避免的走下坡路,在2020年初時相機業界原以為還需2、3年時相機市場才會探底,結果疫情加速了這一趨勢,在2020年裡固定鏡頭相機與可換鏡頭相機出貨總量下跌至886292臺,直接探底。但隨著2020年下半年相機市場回暖,CIPA給了一個樂觀的預測——相機市場在2020年已經探底,20921年市場將會回升,預計總銷量增加7.2%,達到了953萬臺,其中可換鏡頭相機會拉到市場回暖,增加率達到了13.4%,總量為602萬。
8K是假象 高速高畫素化才是核心
在不到一年時間裡,我們已經看到了佳能EOS R5、索尼A1兩款支援8K影片的相機,看來8K影片已是未來趨勢。其實8K影片並非相機追求的目標,它更多的是一個附加價值。在2017年釋出的尼康D850開始,相機已經開始高速高畫素化——在高畫素的基礎上提供高速連拍能力以及高效能對焦系統,自此高畫素機打入了奧運會市場,進軍鳥類攝影領域,大獲成功。不過限於當時技術D850無法提供8K影片,直到佳能EOS R5出現才解決問題,而索尼A1則是一臺極低取景延遲、拍照無果凍的高配版“EOS R5”,至於它8K影片只有可憐的400Mbps、CFE-A卡最大容量僅有160GB,難敵佳能。
不過EOS R5、A1的出現奠定2021年甚至未來相機主要演化方向——高速高畫素化,附贈8K30P以及4K120P功能。在2021年我們很可能看到尼康高速高畫素的全畫幅無反相機,鑑於尼康擁有研發、定製CMOS感測器的能力,也許帶來一些新特性,比如說是十字型相位差對焦點。而松下優勢在於影片領域,高階機型更強審批能力,同時擁有M43、L卡口兩個系統,因此在2021年裡很可能出現兩臺基於索尼感測器、支援8K影片的4/3畫幅與全畫幅無反相機。
APS-C迴歸焦點
在經歷全畫幅無反相機大發展後,在2021年裡相信相機廠商會花費更多精力在APS-C市場,尤其是尼康、佳能。在2012年佳能已經推出了EF-M卡口、APS-C畫幅無反相機,可在近10年時間裡EF-M系統實在乏善可陳,一無高階機身,二無鏡頭群稀疏,在售鏡頭只有7款,因此傳出了用佳能會推出RF卡口、APS-C畫幅相機訊息,在2021年很可能EF-M和RF卡口並存的APS-C畫幅無反相機。
而尼康在APS-C畫幅無反相機上問題更為嚴重,目前只有Z50一款產品,無力承接D3000/D5000/D7000/D500多個系列單反相機向無反相機過度,以致近兩年相機市場份額快速下滑。因此在2021年裡,除了高階機型外,尼康還可能推出多款APS-C的無反相機。
在索尼方面,APS-C畫幅無反相機一直使用祖傳感測器,也許在2021年能看見搭載IMX571感測器的相機出現,不過更大可能看到搭載側翻螢幕的、Vlog版A6400。
副廠鏡頭何去何從
在今天相機市場從單反轉向無反已經是事實,然而副廠鏡頭沒有跟上節奏,尤其是在高附加值的全畫幅鏡頭之上——騰龍無反鏡頭只侷限在索尼E卡口之上,適馬無反鏡頭只有索尼E和徠卡L。不過在2020年時已經傳出了騰龍、適馬計劃推出RF、Z卡口鏡頭,相信2021年見到產品不是問題,更大問題是他們是如何選擇——是更換卡口,還是採用新的光學設計?
雖然索尼曾經宣稱E卡口可以滿足大光圈需求,但是這如同談論螢幕只說尺寸,忽略畫素、對比度、可視角度、響應速度、色域一樣。E卡口直徑為46.1mm,喉徑為43.6mm,後者比尼康F卡口還要小,加上18mm法蘭距,決定了它入射角度只能做到28°58",遠遠遜色與佳能RF的33°62"、尼康Z卡口的41°19"。這意味著在設計大光圈鏡頭時,E卡口鏡頭畫質,尤其是是邊緣畫質無法抗衡Z、RF卡口,除非採用更為複雜、昂貴或是巨大的光學結構。在這個前提,騰龍、適馬若是直接把E卡口鏡頭搬到Z、RF上,註定被原廠碾壓,若是修改光學結構,得增加成本,副廠鏡頭何去何從只能等待他們出招了。
國產鏡頭崛起
在進入無反相機時代,鏡頭上漲明顯,比如適馬45mm F2.8 DG DN | Contemporary鏡頭官方定價超3000元,要明白如此規格鏡頭放在單反市場裡999元都賣不出去。適馬、騰龍的高價自然會讓渡一部分市場,加上FCD515、TAFD55鏡片普及,國產鏡頭製造商自然有機會崛起。
目前國產鏡頭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電子技術不錯,但光學設計能較弱,典型例子是唯卓仕、永諾,第二類有不錯的光學設計能力,但電子化程度低,代表是老蛙,最終一類是基本靠嘴的,比如七工匠、毒鏡之流。在2021年裡,自然希望前兩類廠商能帶來更好的產品,市場上對低價產品需求是非常大的。
總結
在經歷相機寒冬的2020年,我們一方面期待更好的產品出現,同時希望相機在2021年能更快走出寒冬,恢復正常供應,這樣消費者才能享受到剛好更好的產品,再不會出現越等價格越高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