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攝影發燒友JP Morgan和Kenneth Merrill一起對相機感測器尺寸進行了深度對比,他們分別對比了中畫幅、全畫幅、APS-C和M4/3,並使用不同的相機進行了拍攝對比。
有趣的是,他們也不只是在電腦螢幕上檢視畫素。他們還列印24英寸的照片,以檢視您是否能真正發現現實世界中的差異。
讓我們一起來看下不同格式的影象質量和動態範圍如何:
影片中文字幕由軟體自動翻譯
用於對比的四部相機分別是哈蘇X1D II 50C、索尼A7R IV、索尼A6600和松下GH5相機,並分別將這四部相機設定為相同的曝光規格來拍攝相同的場景。
接下來,分別將相機配備了35mm鏡頭,並在光圈值為F8(1秒)、感光度為200的情況下進行拍攝。
您可以在下圖中看到詳細對比影象:
隨後,他們在室內對Kenneth Merrill進行了肖像攝影,在此次拍攝場景中會發現,室內和室外曝光之間存在的差異約為7檔。他們又分別拍攝了三組影象:室內(最亮的)、被拍攝主體(平衡的)和室外(最暗的)。
為了進行對比,他們拍攝了12張影象(每部相機3張),並“穩定”了曝光設定,以觀察每個感測器在過度曝光和曝光不足的區域時所呈現的影象。
“拍攝效果最佳”為平衡曝光,其中陰影和高光各只差3檔,使得可以進行後期校。即便如此,當再看影象時,會發現Kenneth Merrill臉上的陰影部分有很多的噪點:
JP Morgan說道:“如果你問我我從中學到了什麼,我會告訴你,更大尺寸的感測器正在不斷的便攜人們著生活。”
在選擇相機方面當然也有折中部分:速度、可用性、價格等,但如果您想要捕捉到細節最為突出、色彩最為豐富的資訊和最動態的範圍的話,您就必須認定“在尺寸方面,越大就越好”這一物理原理。
儘管物理尺寸將在每個感測器的功能中發揮一定作用,但我們還必須記住,這些相機中包含的所有感測器並非都是同一公司製造的,也不是同一代的感測器技術。因此,不同的哈蘇,不同的索尼,不同的松下也會顯示不同的結果。
要了解完整的對比測試效果,包括更多100%與並排對比圖,請觀看上面完整的影片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