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為自己10年的攝影生涯做一個簡單的思考和總結。
《獨白》在全網播放量超過200W的數字也給我了非常大的鼓舞,
讓我更加有信心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堅持下去。
——張立
導演/剪輯:張立
UP!STUDIO 創始人
松下簽約攝影師
8KRAW、FUTUREPX、GETTYIMAGES簽約攝影師
張立導演的作品《攝影師的獨白》獲得CMG 2019 影片影像大賽最佳藝術設計獎
主創團隊簡介
DOP:楊施銘 UP!STUDIO CEO,從事影像行業10年。
大助/場記:周春偉 UP!STUDIO 首席無人機飛手,AOPA機長。
主演:林海龍 UP!STUDIO 導演,AOPA機長。
Q:談談《獨白》的作品創意吧?
張立:這隻影片的創作其實帶著一些私心的。
最初的一個想法是為自己10年的攝影生涯做一個簡單的思考和總結。影片的創意是基於人眼的視覺殘留進行設計的,創意來自於國外的一支短影片,它用黑白交替的光影講述了一個滑板少年的故事。我覺得這種形式非常新穎。我們拍攝的這部片子要在已有的形式上進行突破,是這支影片的面臨的最大挑戰。
原片的形式是時間間隔相同的黑白影調切換。白天開始完畢後,在夜晚進行相同場景的運鏡和拍攝,這樣拍攝的話觀眾就會有一種日夜顛倒黑白分明的秩序感。
但不同於滑板高速的運動,攝影師的行走,舉相機等動作顯得較為綿軟無力。於是我決定在影片的中段進行速度的增加。讓情緒達到一個更加充沛的層面。
其實《獨白》在CMG斬獲最佳藝術獎是意想不到的。在全網播放量超過200W的數字也給我了非常大的鼓舞。讓我更加有信心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堅持下去。
Q:關於創作,您奉行怎樣的理念?
張立:創作過程是漫長的,它需要積累跟沉澱。我自己會更加願意花時間在一些自己沒有做過的領域進行一些嘗試,比如紀錄片,病毒廣告等。不論你現在處在影視行業的什麼位置,什麼工種,都需要不斷探索全新的創意、主題。這其實是我一直所追求的東西。
Q:拍攝時你們是如何克服人員上的不足的?
張立:因為我們是一個小型的團隊,所以說人員配置就比較吃緊,所以在裝置的選擇上,我們也儘量的去精簡和輕量化,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又沒有辦法去使用影視行業比較專業的QTAKE和謀生MOTION CONTROL,所以我們只能依靠人工時間碼來進行時長的校對。但是攝影機的運鏡以及攝影師的走位就需要經過我們的多次嘗試。
Q:除了人力和資金壓力,現場拍攝你們還需要解決哪些問題?
楊施銘:可以預見的是我們這次拍攝至少需要4K50幀的畫面才能應對一些不確定的因素,這樣可以讓後期剪輯有更多的空間進行二次的構圖和對比。所以在攝影機的選擇上,我們這次選擇了松下Lumix S1。這是第一臺支援4k60幀的全畫幅無反相機。在製作的過程中的確如此,有些畫面我們需要放大150%來保證它的二次構圖和對齊。
攝影機的運動也是我們這次拍攝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的元素之一。兩次拍攝儘可能要相同的運鏡和鏡頭的旋轉角度,這就需要相對細膩的操作手感。我們選擇的智雲WBS和它的麟甲套件,它的無限圖傳可以說是非常的穩定,並且無線的手柄可以釋放雙手的壓力,把注意力集中在畫面的構圖上即可。
周春偉:我是工具俠!
我在現場除了作為場記來記錄拍攝場次和角度以外,我有時候也會客串攝影大助的角色,WBS的重量很輕巧,但是可以非常輕鬆地承載松下S1H的重量,配件比較齊全。非常人性化,就算是第一次使用,也可以非常快速的進行安裝和配平。
Q:大冬天拍攝,主演有什麼要對創作團隊說的嗎?
林海龍:我受盡了折磨,你們知道嗎?主要是冷,真的太冷了!挺感謝導演的不虐之恩,如果拍攝效率不高的話,我可能真的會被凍死了。但其實整個過程是非常快速的,憑藉這些可靠的器材,讓我們拍攝成功率大大的提高。
Q:導演最後有啥要說的嗎?
第一屆CMG影片影像大賽結束已經過去。在第二屆CMG影片影像大賽如火如荼進行時,第一屆投稿作品中那些曾經點亮我們雙眼帶給我們震撼的作品,今後將透過分享創作背後的奇思妙想再次激盪著我們的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