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攝影>

今天我們繼續回憶老胡同,依舊主要是我拍攝衚衕的早期,大約以2005、2006年左右記錄的歷史影像為主,距今不長不短,15年左右。以前就說過,早期的衚衕拍攝,我對技巧不太注重,就只是拍拍拍。但今天看來,一些不經意間拍下的瞬間,反而更令人懷舊。

這恰是我多年拍攝衚衕的初衷——為衚衕變遷做一些文獻式的紀實記錄,那是衚衕應該留存的歷史“底片”。

今天就再來看一組(應該算是第6輯了),看看你是否能夠找到小時候的味道?

東四十四條影壁

上圖是2006年的東四十四條65號院,院內影壁上還有偉人的畫像和當年的紅色標語。這在歷史年代上沒什麼稀奇,很多院落尤其是單位裡隨處可見。我在衚衕拍攝時一眼見到這個場景,似乎時光一下子就倒退了幾十年,沒想到還能留存下來。事後大約在2018年左右我又去過一次,這個畫像依然還在。不知今天是啥樣了。

鈴鐺衚衕

上圖是2006年的鈴鐺衚衕。衚衕東口衝著就是鐘樓。15年過去了,再去看當時的畫面,的確與今天有些不同的味道,至於是什麼味道也說不太清。雖然這都是數碼照片了,但仍能感覺出一點發黃的膠片的感覺,那不是來自具象的照片本身,而是一種抽象的回憶,它甚至是模糊的、觸控不到的,但它明明白白地就瀰漫在空氣中。

什剎海溜冰

上圖是2005年的什剎海溜冰場。今天,什剎海還是那個什剎海,溜冰場還是那個溜冰場,背後的鐘鼓樓還是那個鐘鼓樓。雖然一切未變,但又似乎一切在變。到底變了哪裡?衣服的穿著還是那種單純的快樂?

白塔寺東夾道

上圖是2006年的白塔寺東夾道,一個送煤的工人正在忙活。老北京的冬天,一個字,冷!炭火是必備物資,不到最冷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早早備好煤球,堆在本來就很雜亂的房前屋後、犄角旮旯,再加上冬儲的大白菜,這些就構成了衚衕宅院裡的冬天景緻。

香園衚衕

上圖是2006年春天的香園衚衕,天氣雖有轉暖,依然清冷,記得當天拍照時我還戴著手套。兩個小孩子卻在巷子一角打起了撲克,照今天,應該就是每人在家抱著手機電腦打遊戲了。

肖家衚衕

鐘鼓樓下

上圖是2005年鐘鼓樓下的車伕。當時不經意的一拍,現在看來還是很“老北京”的。

東四四條85號院

上圖是東四四條85號院內,那是2006年春節剛過,下了場大雪,我鑽進衚衕裡去拍照。想必這種院落場景,凡是住過大雜院的,都會深有感觸,即便是今天,仍有大量居民住在這樣的院落裡,還不見得有這個院敞亮。

東太平街

上圖也是2006年的資料,東太平街支巷裡的孩子正在放鞭炮,那時候不禁放,衚衕裡的小孩子還多一個遊樂專案。回想小時候,過年的意義是什麼?無非這些關鍵詞:新衣裳、壓歲錢、放鞭炮……

拆遷中的米市衚衕

上圖是2012年的米市衚衕,當衚衕拆到最後時,就是這樣的殘垣廢墟,而小孩子們倒是隻知道傻傻地玩,不懂得失去家園的意義。不過,待他們長大到經常回憶的年齡,也許能想到,曾有這樣一段廢墟里的快樂時光。

公益巷對弈

上圖是2015年夏天的公益巷內一景,幾個老同志交戰正酣。住在衚衕裡與樓房裡,鄰里交情有著本質的區別。樓房裡可能互不認識,衚衕裡可都是小夥伴、老夥伴。俗話說得好,遠親不如近鄰,這句用在衚衕裡最恰當不過了。

馬園衚衕的頑童

說起衚衕裡的小夥伴、老夥伴,馬上再附一張小夥伴的。這是2015年的馬園衚衕,與上張老夥伴的照片拍攝於同一天。這些小夥伴在狹小的衚衕裡,一會兒摔跟斗、一會兒吹泡泡、一會兒踢足球,不亦樂乎。你的童年時光,也有這樣一幕嗎?

13
最新評論
  • 會議活動拍攝丨拍前做攻略,成功率翻倍
  • HOLGA相機:拍成什麼樣全看緣分?-攝影早自習第157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