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假期,我們經常去一些
名勝古蹟遊玩
這其中一些古城高大的城牆、城樓
給我們以視覺上的強烈震撼
南京古城
西安古城
平遙古城
不禁感嘆
古人築建城池之不易
同時也感慨
現在能夠儲存下來的古城寥寥無幾
其實記憶君要說
咱們大昌平以前也是有城有牆的
昌平永安城示意圖
從時間上距離咱們最近的昌平古城
就是明朝景泰元年(1450年)開始修建的永安城
後經明朝、清朝多次擴建、增築
最終形成了
周長10裡24步
城牆高3丈,護城河深8尺
設東、西、南三門的永安城
昌平永安城模型
那麼有朋友一定會問到
現在城去哪裡了
其實永安城就是今天的昌平城區
古城遺址在今天東西南北四環路以內
四環路建在昔日的護城河上
稍向內收就是永安城的城牆
疑似昌平永安城城牆
昌平永安城大致範圍
數百年來,斗轉星移
原來不足2平方公里的
昌平州城——永安城
現在已經成為一座首都衛星城
昌平城區俯瞰
但昌平的大街小巷
還依稀可見舊時永安城的痕跡
永安路、永安環島、永安公園這些名字
似乎還在提示著人們
昌平與永安城密不可分的聯絡
疑似昌平永安城城牆
時至今日
那些上了年紀
且居住在昌平城區周邊鎮村的老人
到昌平城區來不說進城而是進州
這是因為昌平歷史上曾有著
由縣升為州的歷史淵源
本篇文章轉自
【昌平報】、【李驍西老師】
【孫文婷老師】、【王甲鵬老師】等
部分圖片轉自
【昌平區檔案館】、【感覺攝影老師】
【2000lxh老師】、【暗湧的是2046老師】
【北京照相】、【庚子事變紀念寫真】
【毛澤東與昌平】等
在此表示深深地感謝
記憶君曾給大家介紹過關於昌平鼓樓
也就是譙樓的故事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嗎
昌平永安城鼓樓
昌平譙樓
就是昌平人口中的鐘鼓樓
它是永安城的地標性建築
其位置就在昌平古城的中軸線上
位於今天昌平城區
鼓樓東西南北街交匯的地方
昌平永安城鼓樓大致位置
可惜的是
我們卻無緣再見這座地標建築的真身
1971年9月至11月
100多名工人奮戰2個月
那一年
具有513年曆史的譙樓
從昌平人民的視野中消失了
電影平原游擊隊(1955年上映)中的
昌平永安城鼓樓實景
幸運的是
我們通過一些珍貴的照片和影像資料
還能夠一睹昌平鼓樓曾經的樣子
昌平區檔案館的工作人員
發現了一張昌平鼓樓的照片
角度和內容都具有唯一性
難得珍貴
流年舊影 再現鼓樓真容
昌平永安城鼓樓
一張黑白老照片上,3名風華正茂的男青年走在街道上,其中兩人同抬著一部機器,另一人推著單車走在旁邊,三人似乎剛剛被攝影者喊住,同時笑意盈盈地看向鏡頭。在他們身後,一座二層建築露出了一角。仔細端詳,照片下方還備註著一行小字:“苦戰七晝夜,鍋駝機制成了”。
原鼓樓商場
區檔案局工作人員在查閱舊檔案、整理收集十三陵水庫建成60週年相關圖文資料時,發現了一張老照片。
工作人員介紹,照片來自《昌平區一九五八年公安幹部及社隊、工廠大躍進照片》檔案照片冊。照片初看平淡無奇,但其中露出一角的建築與2008年區檔案館徵集到的一張“昌平譙樓”的老照片中的主體建築,無論是設計外觀還是建築風格,都有諸多相似之處。工作人員推測,照片中的建築應是昌平曾經的地標建築——鼓樓。
昌平鼓樓北街
“如果能找到照片中的3位當事人,證明照片中的建築物確為昌平鼓樓,那麼,這將可能是區檔案局現存的唯一一張本土人士記錄昌平鼓樓的照片。”
曾作為昌平鼓樓報時工具的明代銅鐘
區檔案局徵集科相關負責人說,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推測,有兩方面原因。“首先,這張照片與館藏20世紀30年代日本人拍攝的‘昌平譙樓’舊照高度相似。我們發現,兩張照片中城樓建築格局相同,門洞上方都有牌匾,門洞上沿到上部牌匾距離、門洞距地面高度、玻璃窗相同位置特徵及頂部矮牆城垛外形均一致,且上層建築廊簷外觀與形制也一致。”
昌平鼓樓東街舊照
“其次是有史料佐證。”工作人員翻開手邊的《昌平掌故》一書,找到《廖鏞修建鐘鼓樓》一文對鼓樓的描述,
由於譙樓重新修繕後,只剩下五間大殿,原來樓簷下的四塊木匾無處懸掛,就在鼓樓東西北三個門洞上方砌築了三塊漢白玉石匾,四個匾額是:南仍為譙樓,東為迎旭,西為樂成,北為拱辰……
1958年文化館遷到政府街新址後,鼓樓就成了昌平縣農機局(今北京汽車轉向機廠的前身)的單身宿舍。
昌平鼓樓西街舊照
儘管照片中建築門洞上方牌匾的刻字痕跡略顯模糊,但仍可依稀辨認出“拱辰”二字的輪廓,這與記載中鼓樓牌匾的字樣完全吻合。“由此可以推測,這張新發現照片的背景應是鼓樓北門,與2008年徵集到的老照片中的南門譙樓,應為同一建築物的兩側。”工作人員補充道。
昌平永安城鼓樓拱辰門額
此外,新發現照片備註的一句話——“苦戰七晝夜,鍋駝機制成了”也成為線索之一。工作人員查詢相關資料後得知,鍋駝機是一種農村使用的機械,可帶動水車、發電機等機械進行灌溉排水、提供電力。“
聯絡到史料中關於昌平縣農機局的記載,再結合照片左側地面放置的疑似鐵犁的農具,能夠證明照片中的建築極有可能是50年代的昌平鼓樓。”
昌平永安城鼓樓石匾——譙樓
工作人員指著照片中建築二樓中間靠左的位置繼續說道:“你看,這裡是拉繩晾晒的衣物,這一點與文獻中單身宿舍的記載也十分吻合。
照片中3人肩扛手提,表情輕鬆愉快,我們不妨這樣推測:1958年夏季的一天,經過一週的苦戰,縣農機局的同志們終於製成了鍋駝機,正把這臺機器送往某個工地。”
昌平永安城鼓樓上拉繩晾晒的衣物
1958年是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史上意義重大的一年,十三陵水庫就在這一年破土動工。
當時,為支援水庫建設,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還親自趕到十三陵水庫工地參加義務勞動。訊息轟動全國,社會各界把能到十三陵水庫工地參加義務勞動視為一種榮譽。
十三陵水庫建設現場
工作人員查詢到一篇題為《1958年中央領導參加十三陵水庫建設紀事》的文章,其中寫道,1958年1月21日,十三陵水庫修建工程破土動工。最初,參加建設的人員有昌平民工8000餘人和義務勞動大軍約2000人,共1萬餘人……
參加勞動的全體人員日夜奮戰,積極改良工具,改善施工條件,改進操作方法,大搞技術革新,施工進度明顯加快。
十三陵水庫遠景規劃示意圖
結合以上歷史背景,區檔案局工作人員推測,照片中3名青年前往的工地可能就是北部不遠處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的十三陵水庫工地。
毛澤東主席參加十三陵水庫建設
老照片中的鼓樓卻早已退出了歷史舞臺,但區檔案局工作人員們卻仍在為重現鼓樓“風采”而努力。“
歷史不應消失。那些參加過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偉大工程的人們和他們的故事,也不應隨著他們的離去而消散。
十三陵水庫紀念碑
十三陵水庫遠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