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攝影>

記憶就像歲月裡的鐘擺,一刻不停的運轉,猶如沙漏般濾掉了泥沙塵土,也留下了帶著光射的種子,任憑我們去播種。記得那年春天,桃粉柳綠,開滿了坡巷堤畔。真的該感謝那一場春雨。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煙雨頤和,那樣纏綿的展示在我的眼前,落櫻鋪滿石階,靜謐的午後,雨簾深掩,時光美得撩人魂魄。伴隨著那一場久違了的落雨,故園的春色就此根植於我的眼底,再也無法抹去。其實,人世間最美的風景,莫過於心中的那一叢草木,享受在沉澱了一湖的詩詞曲賦之中,烹香品茗,於杯盞中盛滿深深的厚重——桐語

頤和園在我的印象中記憶最深的,也是我始終揮之不去的那些埋在我童年裡的記憶。這裡如今亦是我閒暇時去的最多的一個地方。喜歡它夏長綠荷的湖池,喜歡它春桃柳岸的堤畔,喜歡它秋葉扶風的光影,更喜歡它雪舞成詩的飄逸。它在我心中,已經成為一個有別於眼睛裡的風景和那些斑駁的過去。也許他的容顏早已蒼老,但無論歲月如何將其磨練,無論容顏如何退卻,終究不變的是它留給我們那些拒之不了的史記,只是有時候由於我們的忙碌而不曾去想起,但它始終如一的存在著。不知道在我的感性裡,駐入了多少這樣的感慨,也不知道我能用多少個彷彿來聽與之有關的詳事。從走近的那一刻,便在此心印記了祖輩們一起走過的那些歲序。有時站在這樣的院落中,看著不斷出現的廊橋亭謝,都會聯想到自己血管中流淌的那些鮮紅的血液。會把這一切歸之於祖輩們無窮的智慧。

頤和園把中國古典園林的山水植物有機地融為一體,在有限的空間和範圍內,利用自然條件模擬大自然的方式,形成了一個獨立的小世界。它力求再現大自然中各種事物景物的造型和氣勢,尊崇了園林中山與水的相互聯繫、以及假山之中存風見坡的景象。它意在賞心悅目,就像一個龐大的尤物,為北京增添了無窮的光彩。尤其是昆明湖、萬壽山以及其中的二堤六島九橋,均勻的鋪在鮮為人知的地方極為和諧,絲毫沒有人工穿鑿的感覺,這其中巧妙設置的山水樹木亭臺樓閣亦顯現出濃郁的自然韻味。正如詩人王國維所說:“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 這為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橋的本身應該是一種用以跨越障礙的建築物,目的是允許人、車輛、火車或船舶穿過。橋可以搭在河谷或者海峽兩邊,又或者起在地上升高,越過下面的河或路,讓交通暢通無阻。而建在頤和園的橋卻大不一樣,這其中沉澱了太多的文化底蘊,這裡面藏有太多遺留在它們身後的故事典籍。一直喜歡江南的小橋流水,喜歡亭廊閣榭,在北京也只有頤和園可以滿足此心此意,這裡即是皇家的行宮,更是一座非凡無比的園林。而中國的園林早已把小橋流水作為必不可少的元素和藝術,有如馬致遠先生的小令“秋思”中所云,就那麼一句枯藤老樹昏鴉,讓元曲到達了登及巔峰,再一句小橋流水人家,便準釋進頤和園的美景之中。

橋是河海的走廊。取消舟楫以後,橋與船便成了天敵。在山與山之間,橋架通的是路,在島與島之間。橋連接的是船,在水與水之間,橋鋪排的是車。始於童年,在我的淺顯意識之中路橋是飛越的彩虹,島橋是循環的船舶,永遠行動在水的皮膚之上,只有水上的浮橋,才是真正陸地上的車。怎一個橋字,寫下它,船、車、舟、路、筏,就如同是水的私生子一樣聯袂誕生,於是我硬是把橋理解成為水中的搖籃。站在橋上,背後有岸、有島,有湖、還有山。面對於昆明湖水漣,此時的橋在我的眼裡變成了一半通聯、一半妝點的詩。每每選擇它不單是為了通行,也是為了體驗,為了尋找,為了溫故知新。它們在我眼中,濃縮了時代的文明和藝術,它們包攬了世間萬象。

園林離不開橋,園林中的橋可以聯繫景點的水陸交通,凸顯觀賞視線,點綴景觀,增加水面層次,兼有交通和藝術欣賞的雙重作用。橋在造園藝術上的價值往往都以超過了其交通功能。頤和園作為著名的皇家園林更是如此。乾隆在建造清漪園時就建造了不少精美的橋,來頤和園如果沒有規劃的行走,那些藏匿在園子裡的精美藝作就會成為你遺憾的擦肩。這些橋有的看似相同,其實大不一樣。大多為石橋,也就是因為如此才躲過了1860年的那一場大火,只有個別的木橋被焚燬,其餘的依舊完好。光緒朝重修頤和園時和建國後也曾經添、改、修建了部分的橋,使得頤和園裡至今保留了數十座的橋。頤和園裡的橋及其精美、奇特,種類繁多,造型各異,幾乎將中國橋的藝術全都移駕到了園中。這裡的橋有水橋、旱橋;有石橋、木橋;有短橋、長橋;有單孔橋、多孔橋;有直橋、折橋;有平橋、亭橋;有廊橋、軒橋;有高橋、矮橋;有名橋、無名橋,還有閘橋,不一而足。

頤和園中的橋分佈在園中各處。它們有的橫臥碧波,伸向湖心的島嶼;有的跨越後湖,通向山花爛漫的對岸;有的連接長堤,增添嫵媚的風景線;有的飛跨山澗,尋求幽徑的雅意……。雄偉中透著玲瓏娟秀的是十七孔橋,是頤和園中最大的橋,而僅有一步距離的是半步橋,它則是園中最小的橋。其中西堤上的玉帶橋,圓身高拱,靜中蘊藏著流動的韻律,宛若一條玉帶,天然入畫。諧趣園中的知魚橋,橋身低平,為賞魚悟道的最佳之處。此外,還有屋橋也是頤和園橋的特色之一,西堤六橋中的柳橋、練橋、鏡橋、豳風橋和連接小西泠與萬壽山的荇橋,都是五彩斑斕的橋亭,有的長方重簷,有的八角攢尖,各具形態,它們和著頤和園的輝煌建築交相輝映著,顯得極為壯觀。

頤和園的橋姿態萬千瑰麗多彩,金鰲玉棟形態不疊,經過了數百年風雨的洗禮,風采依舊,更顯偉岸。它們橫跨南北西東,架撐著橋兩端的夢幻與和諧,也架起了長虹般燦爛的景象,這些橋形成了頤和園的獨特風景,點綴著頤和園的春夏秋冬。歲月流逝,時代變遷,從光緒之前在頤和園保留下來的古橋以及後來修建的多半是石橋,有的因年久失修自然倒塌,反而留下猶如鶴齡般的斷壁被冷鄰邊隅,成為見證歲月無語的淚史。雖然如此,它們依舊靜靜的在那裡等候著,見證著。

而今,經歷過數百年歲月洗禮的那些身影,雖然有些依舊風采,有些已成殘垣遺蹟,但它們依然在這座帶著光環的園林中巍然聳立,接受著來自不同歲序人們的敬畏與垂憐。每當日出日暮,那些備受寵愛的建築物就會釋放出無盡的風采,讓那些集寵的藝術家們,帶著滿載的熱情依依不捨。我享受在它賦予我的美麗心情。我不知道之前,也不想知道以後,但我可以想象。無論何時,它都會以四時光影的變化而變換著不同的韻質,讓人為之流連。它們永遠敞開胸懷,不分寒暑,不分夜晝,把人們從彼岸迎來此岸,再從此岸送往彼岸,來往人世間,去往仙境裡。

站在深冬裡的繡漪橋回望西暮,你便可以感受到那種日西惆悵空橋,衰柳葉盡枯條的蕭瑟。站在盛夏裡的知春亭橋往西瞧,你會想到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昇的意蘊。是的,只要站在頤和園裡任何一座小橋之上,都會勾起一段記憶,那記憶已是混雜在它們身體裡無法分離的舊事和現實,那記憶裡有著輝煌與榮耀,也有著無奈和憂傷,它們和湖水相伴,在每一個夜色闌珊裡都期盼著明天東昇的太陽和今晚西揮的冷月,它們承載著過去又見證著今朝。它們用赤裸裸的身軀,讓歲序長存,讓歷史不泯,如果可能放大找尋,它們身上的每一個腳印都可以成全你來完成一次不朽的穿越。

5
最新評論
  • 會議活動拍攝丨拍前做攻略,成功率翻倍
  • 靈獸偃月,修煉凌波的十七孔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