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攝影器材拍攝的時候使用什麼模式,其原則只有一個:那就是最大限度地滿足拍攝需求。
拍鳥的拍攝需求是什麼?其一拍攝參數要恰到好處;其二,要能夠做到快速拍攝。
先來說說什麼是恰到好處的拍攝參數
其一,快門速度
野外拍鳥基本上屬於動態對象,即使鳥停在某處,它的身體也在不停的動彈。鳥的覓食、嬉鬧、飛行等就更是動態了。所以拍鳥不能像拍攝靜態對象那樣用到很低的快門速度。我們知道拍攝靜態對象,只要你固定好相機,曝光時間多長都沒有問題。但是拍鳥不行,極限的“呆鳥”,快門速度可能也不能低於1/60秒。一般情況下最好不低於1/250秒。飛行狀態的鳥一般不低於1/1000秒。
其二,光圈
拍鳥基本上都是使用的超長焦距鏡頭,這樣的鏡頭景深都小。理論上我們用小一點的光圈有利於增加景深,讓鳥身體清晰的範圍更大一點,這樣照片看過去更清晰。
問題是在某一光線強度下,曝光三要素的組合是一個定值。如果快門速度高、光圈小就必然引起ISO高。
拍鳥,以晴天陽光直射到鳥的身體的情況(大多數地區)為例,如果快門速度1/1000秒、光圈f8,那麼ISO約為400,就是說室外最強的光線條件下在這樣的快門速度下都很難用到相機的最低ISO,當然將光圈換成f4就基本上可以了。
在實拍中這樣的強光環境並不多,很多時候鳥會在陰影處、甚至森林的陰暗處,這樣就會要提升兩到四檔曝光、甚至更多。如果按f4光圈提升兩到四擋曝光ISO分別是200、400、800、1600,如果按f8光圈呢,就分別是800、1600、3200、6400。
我們該做一個選擇題了:是要大一點的景深還是需要低一點的ISO、更好一點的畫質?這個問題要我選我會選要更好一點的畫質。因為景深小點只要對焦在鳥頭部(眼睛部位),其它地方模糊一點沒關係,仍然可以成為一張優秀的照片,而畫質太差了就很難看。
所以,拍鳥對光圈是有要求的,那就是一般情況儘可能大點。即使光線特別強,你用的是f4大光圈鏡頭、甚至f2.8更大光圈鏡頭,你想要縮小一點光圈,那麼也要在相機中設置光圈值。
其三,ISO
當快門速度和光圈設置好之後,那麼ISO就屬於填空了,要多高就得多高。
所以拍鳥首選的手動模式。在該模式下你設置好需要的快門速度、想要用光圈值之後,在根據拍攝時的光線條件選用一個ISO。當然一般情況下,你也可以設置為ISO自動,因為很少有ISO到相機的最低ISO還過曝的情況,設置好之後儘管拍就是了。
其次,我們可以選用快門優先模式,設置好快門速度之後,相機會自動光圈,一般來說,拍鳥的快門速度較高,鏡頭或優先增加光圈,大多數時候是自動到鏡頭的最大光圈還曝光不足,這時你就要根據拍攝環境光線設置一個ISO或者設置ISO自動。之所以可以用快門優先模式是因為拍鳥用鏡頭的最大光圈也是合適的。
不太推薦使用光圈優先模式,因為光圈優先模式的快門速度是自動,一般情況下滿足不了當時鳥的動靜狀況對快門速度的要求,即使你設置一個ISO倒逼快門速度達到某一值,也多少不太方便。有的相機雖然在該模式下可以設置最低快門速度,但是是運行中很難做到讓快門速度恰到好處固定在某一值。
總之,拍鳥拍攝首選手動模式、其次是快門優先模式,既能精準控制參數,還能實現一鍵快速拍攝,不推薦使用光圈優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