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拍鳥,絕大多數時候是屬於遠攝,因為:其一,鳥很多時候所處的位置離我們較遠,讓我們可望而不可及,例如在高高的樹上、在水中等;其二,即使我們有條件去接近,但是,自然界的鳥大多都怕人,你靠近、它就飛走。所以拍鳥需要長焦、甚至是超長焦距來解決這個問題。
但是,鏡頭的焦距越長其重量、體積就越大,就是很笨重,尤其是最大光圈較大的鏡頭。而較小畫幅的半畫幅(APS-C畫幅)、m4/3畫幅因為有等效焦距效應,似乎在焦距上更有優勢。
例如一般半畫幅相機的等效焦距係數是1.5(佳能1.6)、m4/3畫幅相機的等效焦距係數是2。就是說相同的機位,半畫幅相機拍攝的照片400mm焦距與全畫幅600mm(佳能640mm)焦距拍攝的效果看過去接近,m4/3畫幅400mm焦距就與全畫幅800mm焦距拍攝的效果接近了。就是說更小畫幅的相機在遠攝時賺了焦距。
真的是這樣嗎?未必!
鏡頭的焦距是鏡頭的物理特性,它並不會因為你相機的底片(數碼相機的傳感器)大小有任何改變!之所以會有等效焦距效應因為視角改變了。
我們知道焦距越小視角越大,也就是能夠拍攝到的範圍越大;反之,焦距越大視角就越小,也就是能夠拍攝到的範圍就越小。但是還有一點,往往被人忽視:那就是相同的距離拍攝同一對象,焦距越大拍攝的照片分辨率越高。
更小畫幅的等效焦距效應其實只有一個方面是等效的:那就是視角。半畫幅相機400mm拍攝的照片確實與全畫幅600mm(佳能640mm)拍攝的照片視角接近,就是同機位拍攝,畫面上拍攝的範圍(或者說拍攝到的東西)確實差不多。但是分辨率絕對不同,如果兩支鏡頭的光學素質接近,那麼後者拍攝的分辨率一定好過前者。
這點也可以在用戶選擇上得到驗證,假如等效焦距完全等效,那麼我們在遠攝時選擇相機的畫幅不是越小越好嗎?半畫幅的等效係數是1.5(佳能1.6)、m4/3相機的等效係數是2、1英寸傳感器的等效係數是2.73。底(傳感器)越小配套的鏡頭就可以做得越輕便、售價也或許會更低。例如索尼RX10m4實際最大焦距220mm,等效600mm,機身連鏡頭也就1kg多一點,售價也就小1萬,但是更多的人寧可花10多萬使用全畫幅旗艦相機+600mm f4這樣的配置。這兩者在同機位拍攝同一對象,在畫面中的佔比非常接近,但畫質分辨率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即使兩者鏡頭的光學素質接近,但前者是220mm焦距的分辨率,後者是600mm焦距的分辨率。
此外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傳感器的成像畫質也是底越大畫質越好,尤其高感光度下的畫質。
正是因為這樣,不少人才願意花高很多的價格配置全畫幅相機+定焦鏡頭。
但是任何事物都不是絕對的,並不是說全畫幅在任何方面都碾壓更小畫幅。例如2000萬像素的全畫幅相機與2000萬像素的半畫幅相機,都用600mm焦距的鏡頭拍攝,後者的等效焦距達到了750mm。因為物理焦距相同,兩者的成像分辨率是沒有太大的差別的。後者經過裁切也能裁切出同樣的效果,但是裁切後像素就大幅降低了。從這點上來說半畫幅又顯示出優勢。前者的優勢僅僅是高感性能更好。
所以畫幅的大小並不能簡單地說哪個有絕對的優勢,結合自己預算、對器材重量的接受程度、照片的用途、個人的偏好等多方面綜合考慮,適合自己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