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攝影>

稿源:科普中國

提起仙人掌,大家腦海中第一個想到的會是什麼?是那扎人的“尖刺”?還是像手掌一樣的“葉子”?還記得小時候第一次看到仙人掌,好奇之下,我伸手去撫摸仙人掌那厚厚的“葉子”,頓時一陣刺痛襲來,縮手一看發現許多尖刺紮在手指上。

這段“好奇之旅”至今仍讓我記憶猶新。

時隔多年,在書上看到關於仙人掌的介紹,才知道一直以來對仙人掌的認知有些許的偏差。原來,當年紮了自己的竟然是仙人掌的葉子!惡劣的環境沒有限制它的生長,仙人掌甚至用自己的智慧為自己打造了一副“拉風鎧甲”。

1、“葉”非葉,“刺”非刺

咱們常說的“仙人掌”其實是個大家族,裡頭的成員可真不少,不過咱們今天要聊的話題可不是仙人掌有多少物種,而是這類植物中一個很特殊的形態性狀——刺(Spines)。

如果仔細觀察仙人掌的“葉片”,我們會在上面看到稀疏分佈的小窠(kē);小窠多為圓形,直徑大概有3-5毫米,上面經常簇生有許多小刺。

事實上,這些尖刺才是仙人掌真正的葉子,不過已經極度退化,一點也沒有我們常見的植物的葉片的模樣。這些高度特化的葉子是仙人掌防禦食草動物的利器,同時還可以幫助防止水分的流失。而我們常認為是葉子的部分,其實只是仙人掌肉質化的莖罷了,在沒有真葉的情況下,仙人掌依靠這些肉質扁平莖來進行光合作用。

為什麼仙人掌的葉片會退化成這幅和葉子八杆子也打不著的模樣呢?這還得從仙人掌所處的環境說起。

仙人掌原產於美洲,廣泛分佈於巴西、巴拉圭、烏拉圭及阿根廷等地的荒漠及乾旱地區,這些區域常年炎熱乾旱、降雨稀少,為了減少葉片的蒸騰作用和水分流失,仙人掌才長成了這幅奇怪的樣子。用一句話來概括,仙人掌真是“葉”非葉,“刺”非刺,“刺”是葉的退化,莖卻長成了葉的模樣。

2、刺雖小,可作用大著呢

雖然仙人掌的葉片已經不再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退化為了尖刺,但俗話說的好,存在即是合理,這些尖刺也有著大家想不到的作用。

正如前文中提到的,仙人掌的刺對於它們來說是一件很好的盔甲,可以用於防禦食草動物的啃食,但它們的作用並不僅限於此,小尖刺,也有大作用。

大家猜一猜看,下面這幅圖片是什麼?是不是像一朵雪花?

其實,這是一種叫做白星(Mammillaria plumosa)的仙人掌的刺,這種刺像攝影傘一樣,是一種光線調節器,可以漫射光線,這意味著它們可以將光線散佈到更大的區域,這確保了即使仙人掌長在陰涼的地方,也可以獲得足夠的光照來進行光合作用。

除此之外,仙人掌的刺還有集水的作用,如果我們在顯微鏡下觀察仙人掌的刺,就會發現看似光滑的刺上其實有著許許多多的小尖刺,這些尖刺有助於水汽的凝結,當水汽凝結為水珠後,就會順著仙人掌的刺滴到土壤中,也算是仙人掌適應乾旱環境的一個措施了。

除了防禦和收集水分,仙人掌的刺還有其他妙用。種過仙人掌的朋友們可能都知道,仙人掌的每一塊莖都有能力在土壤中紮根,併成長為新的個體。有一些仙人掌的莖很容易折斷,他們靠肉質莖上的刺掛在經過的動物身上,從而傳播到更遠的地方。

嘿,小小的尖刺,蘊含著植物的大智慧。

3、拔出那根令人討厭的刺

雖說仙人掌的刺對於仙人掌有著多種多樣的作用,但是對於咱們人類而言,這些小刺可太煩了。小時候因為好奇心撫摸了仙人掌,事後處理這些細刺的過程卻讓人直呼“我怎麼就管不住這手呢”?

當然,這些刺的攻擊並不致命,但很多仙人掌的刺的尖端會帶有倒鉤,倒鉤扎進皮膚後會刺激皮膚或者引起感染,如果處理不當,沒能取出刺的尖端,就會導致持續很久的疼痛。

當被仙人掌的刺紮了以後,我們最好先處理掉和刺相連的肉質莖,然後再根據刺的類型決定如何處理。

仙人掌的直刺是最容易處理的,拔出就萬事大吉,但是如果被前面提到的那種帶著倒鉤的和長矛一樣的刺扎進皮膚,那就需要更細緻的處理。我們可以嘗試用消毒後的針頭或者鑷子把殘餘的刺挑出,當然也可以試著用膠帶之類的粘性物品試著將倒鉤從皮膚中拉出來。大家千萬不要嘗試用嘴和牙齒做這項工作,小倒鉤入嘴,或許會釀成“大慘劇”。

不過,仙人掌這種植物,難道不是遠遠地望一眼就可以了嗎?畢竟人家已經用實際行動告訴了我們——我很危險,不要靠近,會變得不幸。

8
最新評論
  • 會議活動拍攝丨拍前做攻略,成功率翻倍
  • 文豪讀書:學習筆記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