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攝影>

2016年9月,蘋果釋出了iPhone 7系列手機,其中iPhone 7 Plus採用一顆長焦鏡頭+一顆廣角鏡頭的雙攝方案。從此,後置雙攝一炮而紅,成為各廠商旗艦機的標配。

iPhone 7 Plus

一晃四年過去,現在各大手機廠商已不再滿足於雙攝了,三攝,五攝,甚至六攝層出不窮。

網曝"華為Mate 40RS保時捷"(六攝)

看著手機背面密密麻麻的像馬蜂窩一樣的攝像頭,消費者們不禁要問:智慧手機真的需要那麼多攝像頭嗎?

為什麼單反一個鏡頭就能做到的事,手機卻需要那麼多個鏡頭協助呢?有沒有可能把所有攝像頭的功能整合到一個攝像頭,讓智慧手機重回簡潔的單攝時代呢?

為什麼單反一個鏡頭就能做到的事,手機卻需要那麼多個鏡頭協助呢?

說到這,還得先科普一個知識。照片品質的好壞,跟影象感測器有很大關係。稍有攝影常識的人可能聽說過一句話:底大一級壓死人。其實說的就是影象感測器。影象感測器就是把攝像頭接收到的光訊號轉化成電子訊號的感光元件,對於拍照裝置來說,它就相當於人的眼睛。所以影象感測器的好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照片的好壞。

作為專業的拍照裝置,碩大無比的單反相機當然有足夠的空間來放置影象感測器。然而手機卻無法容納那麼大的感測器,所以就出現了兩攝、三攝,甚至六攝等豐富的組合,來彌補影象感測器方面的不足。

現在大部分智慧手機都配備了廣角鏡頭,相當於全畫幅相機(35mm尺寸的影象感測器)上的26–30mm鏡頭。然而在智慧手機上卻只有約4.0–5.5mm焦距的鏡頭,這是因為手機的影象感測器尺寸只有全畫幅相機感測器的三十分之一到五十分之一。即使是50–55mm左右的"普通"鏡頭,也需要9–11mm的透鏡。從智慧手機出現到現在已有十餘年的時間,它們的外形尺寸越來越輕薄,螢幕邊框越來越窄,按鈕越來越少。現在手機厚度基本在7-9毫米左右,那要怎樣才能將11毫米的鏡頭塞入7–9毫米厚的機身中呢?強如華為現在也還沒有找到很好的解決方案,因此只能用多鏡頭來彌補了。

真的就沒有別的辦法了麼?

有些手機使用"潛望鏡"或"摺疊"相機來解決這個問題。這一概念可以追溯到2001年美能達(Minolta) Dimage X,但最近它又重新出現在了手機上。其原理是利用稜鏡將光線重定向到沿照相機長度放置的鏡頭上。然而現在由於技術的限制,影象感測器的寬度不能超過手機實際厚度的一定比例。所以大多數相機仍然使用1/4英寸的微型相機晶片,大約3.6mm x 2.7mm的成像區域。

相信在不久的未來,隨著成像技術的發展,智慧手機在經歷了攝像頭越來越多的百花齊放時代後,也會慢慢迴歸於簡潔的單攝。那時,我們再回過頭來看這些多攝像頭的手機,會不會會心一笑呢?

34
最新評論
  • 會議活動拍攝丨拍前做攻略,成功率翻倍
  • DxO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