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攝影>

在vivo X50 Pro發售之前,手機影像憑藉紮實的硬體逐漸取代了相機越來越多的使用場景,畢竟機不離手。而且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便捷、即拍即用,這兩項屬性要比上傳到社交網路後的照片那微乎其微的成像差距更為重要。畢竟,沒有人會將你上傳到網上的照片放大數倍去看細節。

但手機拍照也不是盡善盡美的,現在是一個短視訊橫行的時代,人們大多會藉助手機去拍攝。但即便是同一部手機拍出來的,品質也是參差不齊,拋開個人拍攝水平的差距,最直接的原因在於手持雲臺的前期輔助和相對專業的後期剪輯。沒有手持雲臺輔助下拍攝的視訊,很難呈現出穩定可靠的畫面,這一點,也是之前手機攝影難以解決的問題。那搭載微雲臺的vivo X50 Pro,能否解決這個行業痛點?

什麼是微雲臺?

說vivo X50 Pro上的微雲臺之前,先了解一下傳統的手持雲臺。

手持雲臺的結構是由無人機上的自動穩定協調系統演變而來,其結構組成通常包括若干可以旋轉的軸以及連桿臂,每個搖臂的關節上分別帶有電機。當雲臺發生抖動時,通過機體內部的陀螺儀進行感應,隨後利用程式控制相應的電機進行反方向的動力,對抖動進行運動補償,從而使雲臺上的載體保持一定的穩定性。

傳統手持雲臺結構(圖源網路)

手持雲臺由於沒有外部空間限制,相對實現起來比較容易。而微雲臺就不太一樣了,現在手機內部留給元器件的空間越來越小,要在鏡頭模組上做加法,意味著相當高的整合度器件。加之vivo X50 Pro本身厚度也只有8.03mm,在裡面塞入小型化的傳統雲臺結構,是一件非常難以實現的事情。

不同於APEX 2020上微雲臺,vivo X50 Pro的微雲臺採用了一種全新的堆疊方案,通過異形結構磁動框架,在確保功能性的同時,將雲臺的結構進一步做小,整體面積來到了3.63平方釐米,厚度也不過只有4.5毫米。當然,這也給內部的電子走線、元器件設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知道,大量垂直水平放置的元器件需要異形排布,內部電路需要重新設計,框架體積也需要進一步壓縮。最終選擇內縮式結構,才有了現在穩定且平衡的內部電磁框架。

實際表現穩定出色

演算法攝影時代下的物理結構防抖,到底能不能起到實質性提升?

由於vivo X50 Pro 的微雲臺將鏡頭與CMOS整合為一體,而一般的光學防抖手機的防抖結構通常整合在鏡頭上,其鏡頭與感測器又是相互獨立的。因此,從畫質來講來講,vivo X50 Pro 相比普通的光學防抖手機,在取景時會避免出現畫面邊緣的損失與模糊;而在防抖方面,得益於整體模組抖動的特性,微雲臺相比光學防抖有著更大的防抖角度,達到3.2倍。

這種提升在拍攝視訊過程中尤為明顯。像手部小幅度的抖動、走路時的抖動,大部分都會被微雲臺的防抖效能抵消。除此以外,畫面抖動所產生的撕裂感和果凍效應也改善了許多,即便進行大幅晃動故意難為一下這個微雲臺,實際表現也還是令人滿意的。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取景畫面要比實際場景略有延遲,因為防抖模組需要一定的時間反應,但不影響使用就是了。

除此以外,在拍攝夜景時,微雲臺也可以帶來更長的手持曝光安全時間。舉個例子,現在的手機夜景實現是通過一定的光學防抖效能,配合後期多幀合成的演算法優化,進而獲得不錯的夜景照片。但如果曝光時間過長,在手持狀態下略有晃動,後期演算法為了消除錯幀,實際成像輕則塗抹感嚴重,重則畫面過於模糊成廢片。而由於防抖角度的提升,微雲臺會給手持拍攝夜景時的抖動更廣的容錯區間,不借助裝置輔助的狀態下拍攝的夜景成片率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而且,這枚主攝的素質也說得過去,4800萬的畫素,感測器型號為IMX598,從夜間的實際成像來看,確實帶來了更多的暗部細節和更為清晰的畫面。

白天樣張

夜景樣張

此外,vivo還用另外三顆鏡頭來組成後置四攝的組合,引數放在下面:

1300萬畫素專業人像鏡頭(光圈F/2.46,50mm 等效焦段)

800萬畫素潛望式長焦鏡頭(光圈F3.4,5X 光學變焦,60倍超級變焦)

800萬畫素廣角微距鏡頭(光圈F/2.2,120°超廣角,2.5cm 超級微距)

由於這三枚鏡頭在現在的機型上比較常見,就不展開說明了,實際樣張也放在了下面,成畫素質還是比較可靠的。

2X人像樣張

超廣角樣張

加上4800萬的微雲臺主攝,這四枚鏡頭基本覆蓋了使用者的日常拍攝場景,尤其這枚潛望式長焦鏡頭,在5X放大後,整個取景畫面更加緊湊,很有意思。

設計與影響並行,未來充滿期待

在今年早些時候,vivo將品牌副標識從“Camera & Music”轉變為“Camera & Design”,影像和設計也成為其今後幾年選定的發展道路。而vivo X50 Pro,大概就是這條新道路的起點。

先來看正面,vivo X50 Pro 搭載了一塊6.56英寸的三星曲面屏,重新整理率為90Hz,並且採用了今年在旗艦機上比較流行的全面屏形式。左上角的開孔孔徑控制的也還不錯,屬於比較好的那一類;有意思的是這次的機身設計,一共有三個配色,分別是 AG 磨砂工藝的液氧和引力、鏡面的黑鏡,都有各自的特點。

我手裡這部引力配色的vivo X50 Pro,在使用了兩個多月後依舊賞心悅目。整體配色偏向深灰,但帶有一點藍色的色彩傾向。在不受環境影響的時候非常沉穩,一旦經過光線折射,整個背部就開始活躍起來了。這部手機背部 AG 磨砂處理的比較剋制,觀感上比較細膩,手感介於亮面與磨砂之間,當然,對於指紋也會有不錯的抑制效果。

鏡頭模組是這次設計的最大亮點,與目前其他品牌手機不同,vivo X50 Pro巧妙運用了兩階模組進行過渡,從而營造了一種視覺差,使得整個模組的視覺效果顯得更為輕巧,而且鏡頭也於模組持平。

再看細節,鏡頭模組的上邊這一層承載了除潛望鏡頭以外的三枚攝像頭,不得不說這次的微雲臺主攝體積是真的大,自己就佔據了近半的空間,vivo到底怎麼把這麼大的模組塞進這個8mm出頭的機身內的。。這枚主攝周圍用了一圈環裝物做了裝飾,看起來就顯得很專業。其餘兩枚鏡頭置於主攝的下方,並進行了橫向排列;下面這一階用了磨砂質感的銀色金屬做了裝飾,與整個背部產生了一種材質上的差異,顯得很有意思。潛望式鏡頭也在此處,右邊還對鏡頭引數進行了標註,同時標記了“Pro”的字樣。

其餘方面,邊框的顏色和背部基本保持一致,上方做了單獨的處理,“PROFESSIONAL PHOTOGRAPHY”一組漸變色英文巧妙隱藏在機器上方的“Choker”上。

將專業體驗下放,是vivo X50 Pro 這部手機最大的價值。微雲臺的出現,讓現在在短視訊時代的視訊拍攝者們不再因裝置受限,能夠將精力更多的放在創意和內容上面;另外,出色的外觀設計也讓vivo X50 Pro 成為vivo 下一階段的第一棒,“Camera & Design”的產品理念,讓人不禁對之後的vivo 手機頗為期待。

102
最新評論
  • 會議活動拍攝丨拍前做攻略,成功率翻倍
  • vivo S7前置鏡頭裡的青年民族風:“讓世界看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