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今天,南陽最閃亮的人文名片——臥龍崗奠基復建了!
10月24日上午,南陽舉行臥龍崗文化園奠基儀式,這是南陽市委、市政府“九大專項”之一“建設國內知名的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專項的重要支撐專案,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文化工程。
市委書記張文深,市長霍好勝,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劉朝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市文旅領導小組副組長 張富治,副市長、市文旅領導小組副組長阿穎,副市長黃鍅,市政協副主席、市文旅領導小組副組長宋蕙出席奠基儀式。
這是自清代中期後規模最大的一次復建,是自公元234年蜀國故將淯陽侯黃權在臥龍崗修祠祭拜諸葛亮以來有記錄的第43次修建。整個專案規劃佔地2000餘畝,將以臥龍崗、武侯祠、漢畫館及其周邊1平方公里區域為重點,以“一人一崗一館一祠”為核心,以文化保護、生態修復為基礎,以“顯崗”“滲綠”“智城”為理念,系統恢復臥龍崗生態原貌,全面提升武侯祠和漢畫館兩大景點,把臥龍崗建設成為集自然生態、歷史文化和現代文化為一體的躬耕紀念地,打造城市中央5A級景區。
臥龍崗文化園區規劃以武侯祠為核心,以諸葛亮文化為中心,以躬耕精神為主題,以崗為根,以文為魂,以水綠為底,以龍脈為軸,構建山水文綠及交通建築諸系統,力爭建成“集文化旅遊高地打造、城市綠核綠肺營造、城市綜合功能完善、城市人居環境改善、整個區域土地經營開發於一體的經濟文化引爆點”。
藍圖繪就,美景越發引人期許。未來的臥龍崗,綠樹成蔭,崗水相依,宛郢古道松柏參天,莊嚴肅穆的臥龍廣場就在眼前,諸葛亮出師表,諸葛亮兵要浮雕牆和三國時期三分天下的地圖環列四周,三國文化園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街區,將成為“南陽永不落幕的世博會”,也將帶來強大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成為南陽經濟文化的重要增長點。
復建臥龍崗,是南陽人民多年的期盼,更是南陽多年來想幹而沒有乾的一件大事。按照南陽“高品質建設具有較強吸納集聚能力和重要影響力的大城市”這一定位,就需要有強大的文化實力作為支撐,更需要儘快將臥龍崗這一優秀的文化資源轉化成為巨大經濟優勢和產業優勢,傾全力讓南陽厚重的文化歷史從博物館、圖書館、線裝書中走出來,走向福斯,走向全國……
為實現這一美好藍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市直相關部門大力支援,在過去11個月裡,臥龍區勇擔重任、攻堅克難、掛圖作戰、善作善成,緊扣“規劃、融資、徵遷、建設、運營”五條主線,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爭取到國開行棚改貸款11.5億元,爭取專案建設專項債券3.2億元,解決了徵遷資金難題。文化園區涉遷區域大、難點多,社會各界普遍關注、期望值高,自去年11月23日啟動至今,徵遷建設指揮部強化有解思維,用心用情做工作,確保了徵遷工作順利推進,僅半年多時間,共徵遷拆除各類建物面積約15.06萬平方米,公建單位腫瘤醫院、中波臺家屬院、臥龍崗公安防大隊辦公樓拆除完畢,革命烈士紀念館重建徵地工作已啟動。
堅持規劃先行,高度重視文化園區的規劃設計,市委、市政府和市文旅工作領導小組主要領導多次聽取彙報、實地踏看,市區歷史文化專家多次指導把脈文化元素,規劃設計團隊駐場設計、現場放線、反覆推敲、集思廣益,在7月8日和9月29日,文化園區修建性規劃設計方案和建築設計方案順利通過市規委會評審。
堅持平行作業,在進行規劃設計的同時,已先期啟動了引水上崗工程,目前工程已經完成,文化園區的標誌性專案“臥龍飲 淯 水”已見雛形。臥龍路穿崗段順利封堵後復崗封脈,實現崗祠相連。
承擔建設任務的臥龍區力爭明年5月1日前完成南部復崗植綠工程、宛郢古道工程,明年年底前完成北部非物質文化遺產街區、中部武侯祠景觀提升改造、南部臥龍廣場及地下空間利用工程,將武侯祠和漢畫館按5A級景區標準融入臥龍崗文化園,打造國內一流的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王雲 王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