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光時刻主題徵文二期#
#新作者扶智計劃第二期#
#月薪萬元-新作者扶植計劃開啟#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有力推動者“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建設目標,也是從價值目標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居於最高層次,對其他層次的價值理念具有統領作用。國富民強,是中華民族夢寐以求的美好夙願,也是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質基礎。民主是人類社會的美好訴求。我們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實質和核心是人民當家作主。它是社會主義的生命,也是創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特徵。它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文化建設的應有狀態,是對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的概括,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支撐。和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體現了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生動局面。它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社會建設領域的價值訴求,是經濟社會和諧穩定、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對美好社會的生動表述,也是從社會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它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屬性,是我們黨矢志不渝、長期實踐的核心價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發展的自由,是人類社會的美好向往,也是馬克思主義追求的社會價值目標。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價值取向是不斷實現實質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權,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公正即社會公平和正義,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權利的獲得為前提,是國家、社會應然的根本價值理念。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透過法制建設來維護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實現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制度保證。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規範,是從個人行為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愛國是基於個人對自己祖國依賴關係的深厚情感,也是調節個人與祖國關係的行為準則。它同社會主義緊密結合在一起,要求人們以振興中華為己任,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自覺報效祖國。敬業是對公民職業行為準則的價值評價,要求公民忠於職守,克己奉公,服務人民,服務社會,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職業精神。誠信即誠實守信,是人類社會千百年傳承下來的道德傳統,也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點內容,它強調誠實勞動、信守承諾、誠懇待人。友善強調公民之間應互相尊重、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會主義的新型人際關係。這些理念,覆蓋社會道德生活的各個領域,是公民必須恪守的基本道德準則,也是評價公民道德行為選擇的基本價值標準。
這些年在國家改革開放取得各項重大成就的同時,國門洞開,泥沙俱下的外國思潮紛至沓來,形形色色的思想潮流,讓很多文化人迷失了自我,丟掉了文化的優雅與責任,更丟掉了文化對國家發展與進步的引領義務,把文化與治國安邦撕裂開來,讓文化遠離人民的精神需要,淪落成可有可無的東西。這些年的一些痞子式的“名言”、是非、任何責任的流行語,如“我是流氓我怕誰”“做個小人真痛快”“跟著感覺走”“過把癮就死”等,這種“名言”在傳播中確實成了無羞無恥乃至社會無賴化的旗幟和盾牌,這些東西惡化了中國人的思想,汙染了聖潔的傳統文化,淡化了人們的社會責任感,給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在當今的中國,鞏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升人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與支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它關乎著國家的發展與進步,人們的幸福與安康。可以說,在當今國際國內局勢十分複雜的時期,引導社會各界正確認識社會形勢,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中國人民心中的發展壯大,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歷史任務,一個十分重大的歷史工程。
《新道德經》雖然成書於1995年,遠遠早於2013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正式推出,但是透過認真研讀《新道德經》,我發現這本書以出人意料的方式,為這個歷史工程作出了自己的獨特貢獻,是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中國人民心中的發展壯大的得力器具,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有力推動者。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對美好社會的生動表述,也是從社會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
《新道德經》有好些這幾個層面的論述,如“治世之道,在平、暢、正、節。天下為公,眾生平等,機會均等,一視同仁;物盡其力,貨暢其流,人暢其思,不滯不塞;上有正型,下有正風,是非分明,世有正則;張馳疾徐,輕重寬平,皆有節度。”,“無法無天,魑魅橫行,冤獄遍地;刑律如毛,奸盜叢生,懲不勝懲。蓋因國之基在德,德衰,法與不法等。”等等,正是對這一理念,從正反兩面說明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對國家進步與發展的重要性,是對這一理念的有力呼應,生動闡發:“眾生平等,機會均等,一視同仁”,治國理政要正確引導百姓的慾望,讓人們能夠“物盡其力,貨暢其流,人暢其思,不滯不塞”實現只有平等的發展與進步,“上有正型,下有正風,是非分明,世有正則;張馳疾徐,輕重寬平,皆有節度。”,就是要努力打造“公正、法治”社會,依法治國以德治國,用黨紀國法規範社會,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美好社會,給予百姓更大的快樂更多的歡笑,要讓百姓得到更多的實惠。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規範,是從個人行為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愛國是基於個人對自己祖國依賴關係的深厚情感,也是調節個人與祖國關係的行為準則。它同社會主義緊密結合在一起,要求人們以振興中華為己任,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自覺報效祖國。敬業是對公民職業行為準則的價值評價,要求公民忠於職守,克己奉公,服務人民,服務社會,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職業精神。誠信即誠實守信,是人類社會千百年傳承下來的道德傳統,也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點內容,它強調誠實勞動、信守承諾、誠懇待人。友善強調公民之間應互相尊重、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會主義的新型人際關係。
《新道德經》這些層面的論述很多,例如“天下所以興者,不外三者焉:其一曰凝。道德所在,人心所向,百川匯納,眾志成城,此為國之魂。次曰進。勵精圖治,奮發圖強,如攜眾登山,勇奪前驅;百舸競渡,力爭上游,日有所進,月有所異,如日之東昇,月之初盈,此為國之本。再曰衛。攘內患根除癰瘤;御外侮強敵蟄伏,此為國之城。有此三者,人所以立,家所以旺,國所以強,此興旺發達之道也。失其一,背道失德,怨聲四起,人心離散,分道揚鑣;失其次,百業凋蔽,百瘡千孔,民窮財困,溫飽不繼;失其再,內憂外患,災難頻仍,無力自保。或因昏庸懦弱,尾大不掉;或因因循守舊,了無作為;或因獨斷專行,措置失當;或因腐敗墮落,暗無天日,失此三者,乃離興就衰之途,道德者,研索興衰之理者也,不可不察焉。”,“德與財,皆國之利器也。德為本,財為表;德道遐,財道邇。重財忽德,終必受懲;財德並重,以德為先,受益無窮。”,“有德無法,其德不振;有法寡德,其法日損。德與法如兩翼焉,兩翼並舉,奮翮高翥。”,這些從不同的層面論述了“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對國家民族進步與發展的重要性,在這裡,凝就是愛國,進就是敬業,“道德所在,人心所向,百川匯納,眾志成城,此為國之魂。勵精圖治,奮發圖強,如攜眾登山,勇奪前驅;百舸競渡,力爭上游,日有所進,攘內患根除癰瘤;御外侮強敵蟄伏”這就是基於愛國敬業所表現出來的誠信、友善,只有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些優良品德融會貫通得到大力發揚,全國各族人民上下同欲同心同德為實現美好的共同努力,國家才會興旺發達,人民才會獲得最大的長久的幸福。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建設目標,也是從價值目標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居於最高層次,對其他層次的價值理念具有統領作用。富強,是中華民族夢寐以求的美好夙願,也是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質基礎。民主是人類社會的美好訴求。我們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實質和核心是人民當家作主。文明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特徵。和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體現了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生動局面。
《新道德經》的不乏對此的論述,如“凡物無不生於境,又制於境。境者,化育之所也,薰之,染之,治之,化之,誘之,導之,震之,懾之,無不由境之功也。政、經、軍、文,皆有其境,然皆莫重於德境,為政實乃營境也。
欲民為善,必先教民善善,必先以善感人之心,以不善動人之情,情動而理生,使人以為善為榮。民無由為人上,為善可為人上,見善不為,心必愧之,人必責之,舉世必重善,趨善如流。
戒民為惡,以刑懾之,不如首在使之惡惡。於是,上者視惡如仇,中者羞於為惡,下者懼為惡。雖思惡者眾,而為惡者稀。刑不足以震之,理不足以化之,情不足以動之,惡勢張矣。法者,戒也,懾於前,懲於後,止人為惡。教者,導也,教於前,輔於中,成於後,引人為善。
國者,公民之家;世者,各國之家。國之貧富強弱,人人有責;世之治亂興衰,國國有責。愛己、愛國、愛世可同日而語。
等等。
從這些論述,我們可以看出《新道德經》具有濃厚的文化韻味,是弘揚民族文化的精品力作,析事明理別開生面,指點人生鞭辟入裡,觀念說辭與時俱進,是作者在更大範圍更高視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審視,內涵與實質的繼承超越和發展,如儒家的入世精神,以至儒家學說中常見的仁、義、善、惡、名、實、利等常見的命題的沿用和全新的闡釋;吸收了法家的以法治國的思想,並進一步論述法制與道德建設的關係;汲取了墨家的簡樸、躬身實踐、"非攻"思想,道家的退讓妥協、平衡和諧思想等。它初看是屬於傳統文化的,但稍一品味,它又屬於當代人的,提出瞭如"生命不滅論"、"生命價值轉換論"、"無慾即無道,無為即無德":尊重人的正當慾望,欲的三種分類和相對不同對策、"道德核心說":正直是一切美德的基礎和核心、德與法的關係、求同存異的哲學基礎、"勢"的分類及"度"的重要性、愛情是條件的交易說、友誼的分類、人的生存資本說、命運的存在、名利的全面理解、幸福的根源、人類發展的九大法則(生存、競爭、節律節制、和諧、平衡、勝利、現實、未來、創新)、科技與經濟的發展促進了世界大同的變化等重要的新思想新觀點新學說,對當今青年大有裨益。而且這本書,既汲取、繼承了中華古文明和東方智慧的精粹,又灌注了現代文明的新鮮血液,獲得了種生機勃勃的魂魄。這些論述,對我們深入正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建設目標,也是從價值目標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居於最高層次,對其他層次的價值理念具有統領作用”,非常有利,認真的品讀這些論述,我們可以深切體會到“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深切含義,進而對這些理念獲得高度的認同感,這對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全人民心中的發展壯大,顯然是非常有益的。
總之,《新道德經》分人生,治國,事理,三大部分,既有對歷史的沉思、洞察,又有對當代社會矛盾、世界文化走向和人生秘諦的透視和感悟,《新道德經》發展了老、莊、孔、孟、墨、惠等諸子百家的哲學,注入了許多更合理、進步的現代新思想、新觀念,如老子主張“無慾”,《新道德經》肯定了“欲”存在的合理性;老子主張“無爭”,鐵城則肯定了“爭”(競爭)對人類社會進步的積極意義。儘管鐵城的“治國篇”中對當政者有許多嚴厲的警示性忠告,我認為,其目的是為了完善、更新與提升現存秩序,他的內在用意是善良的,而且是用意真切的。《新道德經》雖然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二十年前寫成,但是這絲毫不影響它成為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發展壯大的有力推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