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倩 /文 郝東博 /圖
根據區委“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安排,10月29日下午,我區組織副縣級以上領導幹部赴大陽鎮官雀戰役紀念館接受革命傳統教育,追憶紅色歷史,緬懷革命先輩,感悟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市委常委,區委書記陳綱,市委主題教育第一巡迴指導組副組長、市文旅局副縣級幹部李孔森,區領導郭雲平、楊午生、李青彥、郭忠義、薛向陽、任麗崗、任偉民等參加活動。
在紀念館內“戰前形勢”等版面前,陳綱等領導駐足觀看,詳細了解了戰役發生的背景、戰場敵我態勢、群眾動員、戰役經過等歷史事實。一塊塊展板,一件件陳列品,訴說著我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以智慧、勇氣、信念粉碎國民黨對太嶽解放區進犯企圖,奪取臨浮戰役勝利,成功保衛陝甘寧邊區的偉大壯舉。
在官雀戰役紀念碑前,面對鮮豔的中國共產黨黨旗,全體黨員重溫入黨誓詞,進行莊嚴宣誓,表達了對革命先烈的誠摯敬意及為黨的事業奮鬥終身的堅定理想信念。
通過實地重溫歷史、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大家表示,要以此次集中教育為契機,將革命先輩們追求真理、英勇奮鬥的革命精神與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緊密結合,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帶頭激勵全區黨員幹部立足崗位、改革創新、擔當實幹,為建設“五個堯都”不斷貢獻智慧和力量。
河東古鎮官雀村
趙文家張春茂
官雀村全景圖
古鎮概覽
在風雨侵蝕和人為損壞中,許多古建築紛紛損壞坍塌 ,曾經的古村落失去了往日的繁華和古樸。 伴著時間的流逝和許多老人的離去,村莊的歷史和記憶已經成為許多人心中的遺憾。堯都區大陽鎮官雀村古稀之年的老人楊青山,對家鄉曾經的印記如數家珍。
官雀村南北為溝,東接浮山,西通臨汾,自古以來均為交通要道,歷來兵家必爭。楊青山老人清晰地記得,官雀原來有城牆,城牆分東西南北四門,北門為土門,其餘三門為磚砌門,西門上有題詞“河東古鎮”。村中古建築眾多,廟宇次第。東門南邊不遠為魁星樓,西門北邊為三官廟,南門附近有泊池,泊池不遠為娘娘廟。官雀原來街面長500米,有四合院40餘座,街面有鐵鋪、雜貨鋪、飯店、染坊等,西門內為車馬店,是來往客商歇腳過夜之地,曾經一度非常繁華。
官雀村古建築及大院多損毀於抗日戰爭時期,當時日本人為把守臨浮路這一交通要道,在官雀村修建了炮樓,炮樓駐有一個班的日本兵,在周邊燒殺搶掠,殺人無數。但因為官雀村有炮樓,為避免村裡人騷擾,日本人並未在官雀村大量殺人。抗日戰爭時期,村裡被日本殺害的有二人,其中一人系火燒而死。但村裡的許多建築卻未能倖免日本人的破壞,十幾座大院被日本人燒燬。
“蘆半街,韓七戶,薛家一衚衕。”這是官雀村人代代相傳的村民人口組成。隨著時光遠逝,現在這些原始居住的姓氏人口部分已經消失,而後來移民而來的楊姓和郭姓成為村子的大姓。
官雀村曾經非常輝煌,現在見證過輝煌的建築已經不多,村北的古戲臺整體結構儲存完整,建築構件中木雕精細,磚雕精美,但已經非常殘破,隨時有坍塌的危險,這座戲臺上曾經上演春夏秋冬、風花雪月,上演過歷史傳說,現在均已在消失的戲曲聲裡凋零了,唯有朽木殘椽訴說著無法回收的過往。
“官雀”之由來
在堯都區大陽鎮,因發生過著名的“官雀戰役”而讓官雀村備受關注。提及“官雀戰役”,村裡婦孺皆知,但是問到村名的來歷時只有少數老人略知一二。
“官雀村名的由來,現在已經無人能完整述說,但確切無疑的是官雀村的地形如同一隻美麗的孔雀。”官雀村村民楊彩肖如是說。
楊彩肖介紹,一直以來,官雀村流傳著一個久遠的故事。相傳,古時候一位大官告老還鄉,當時社會並不安寧,沿路常有土匪出沒。為確保自身安全,官員由保鏢護送,坐馬車回鄉。儘管如此,官員也不敢掉以輕心,一路都不敢輕易把頭露出來。走到官雀村時,得知這裡有關帝廟,官員心想,關老爺為天下民眾所敬重,又尚忠義,自己為官清廉,心中無愧,土匪應該不會在關老爺的眼皮底下為非作歹吧,就把頭探了出來。不曾想一出來就被土匪砍掉了腦袋,當場死亡。
朝廷官員喪命,引起朝廷的高度重視,立即派要員及當地官府來查。來到官雀後,發現這是一個地形非常奇特的村子。站在村子北部的高臺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整個村子的地形如一隻美麗的孔雀。
官雀村呈北高南低之勢,如一隻孔雀掠水而飛。村北的老爺廟是頭,頭兩側不遠處各有一個類似地窨院的地方是眼睛,老爺廟往南是脖頸,脖頸往南是大片的村莊,村莊為身子,身子兩側各有一個大泊池。站在高處望,孔雀如兩翼掠水,身子再往南是村裡的另一口大泊池,這便是孔雀的尾部,意為孔雀拉撒全部進了泊池。
官府來了之後,在調查當中了解到了村中特殊的地形,並得到了當地村民的得力相助,捉拿了土匪,這樁命案得以告破。當地村民事後得知,這位官員生前位高權重,而且為官清廉,深得朝廷器重,百姓愛戴。為了紀念這位死去的官員,當地百姓請願以改村名來紀念這位高官,官府上奏朝廷,朝廷准奏,封官員死去的小村莊為“官雀村”。
老井述說的文明
官雀村有四口老井,井深水甜,汩汩不絕。“我們村有四口老井,看似非常普通,但這裡邊印證著古老文明。”官雀村村民楊生華介紹,這四口老井年代久遠,已無人知道挖掘於哪個年代,但村裡上了年紀的人都知道,四口老井處在一個地平面上,深度一致,每口井都是365米。”對於官雀村60歲以上的老年人,老井的記憶如井繩在石條上磨出的印跡,深深地刻在他們的心裡。村民楊全鳳介紹,那四口井深且寬,在自來水進入家戶以前,人們捨得吃、捨得穿,但卻捨不得喝,不是因為老井的水量不足,而是每提取一桶水都特別困難。
“幾口老井都一樣,井深繩長,繩子在轆轤上纏成一大盤,一兩個人根本弄不動,打水需要3個年輕小夥子配合,每次兩隻水桶上下,實上空下,空下實上,一人搖轆轤,其餘兩人一人一邊,實水桶一邊往上提,空水桶一邊往下拉,上一桶水就是‘一年’。”
官雀村是一個古老的村莊。最近在填埋一口老井時發現的石碑上記載,在“大明國”天啟”年間,官雀村屬“平陽府長命鄉堯風都”。而據村裡老人代代相傳,官雀村歷史文化積澱深厚,得堯風遺韻,以“文明”而聞名四村八鄉。村民介紹,石碑上“堯風都”的記載絕非浪得虛名。
“上一桶水就是一年。”老人的話裡有話,這句簡單而普通的話則藏著數百年的文明。
提到井,村裡老人都會提到村子久遠的歷史,都會提到堯王。平陽是堯王建都之地,官雀古屬“堯風都”。井為堯王所發明,堯王在古平陽,劃定九州、實行禪讓、欽定曆法、廣鑿水井、教民稼穡、發展農耕,開創了上古“堯天舜日”的理想盛世。官雀村的水井,不僅是堯都遺風的傳承,而且與堯王欽定的歷法息息相關。
“四口水井代表四個季節,每口水井365米則代表一年有365天。”村民李彩肖介紹,提一桶水就是365米,如同一年的時間,有用水困難、節約用水的用意,同時也在提醒人們堯王發明了水井,吃水的時候不能忘了挖井人,也不能忘了發明水井的堯王,一代一代傳承堯王的仁愛美德。”現在,一口井已經在房屋建設中被填埋,一口井由村民用石板遮住井口保護起來,其他兩口井命運類似。然而,這四口養活過官雀村無數代人命運的老井,和它流傳了無數代人的故事及古井背後的文明,並沒有在歲月的長河中湮滅,現在它們已經引起村民的關注和重視,老井的歷史和文明正在被編入村民編輯的書籍和族譜中,讓更多的人記住那些被遺忘的老井,傳承古老的文明。
歷經滄桑的官雀戲臺
官雀村有一座歷經歲月滄桑的古老戲臺,在風雨飄搖中訴說久遠的歷史。令人驚奇的是,這座戲臺所在院落的格局,隱含著古代的宗法思想,也有一種樸實民風的傳承。
官雀戲臺位於官雀村北,戲臺所在的院落被村民稱為老爺廟。廟宇始建於何時,村中百姓已無人能說清楚。
進入老爺廟的路上長滿了齊腰高的荒草。廟宇中堆滿了雜物,東邊有一排閒置的廂房,西側有農戶種的各種蔬菜。戲臺位於老爺廟的最北端,頂部的挑簷部分已經損壞,瓦片大片脫落,部分檁條外漏,呈現出衰敗的景象。但是從其高大的建築中,依稀能看出這座古老戲臺完好時的氣派。
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資料顯示:官雀戲臺,建立年代不詳,現存為清代建築。坐南向北,東西長10.56米,南北寬7.77米,佔地面積82.02平方米。戲臺建於高1.8米的磚砌臺基之上,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單簷灰筒板瓦硬山頂,臺口作“八”字牆,臺三分之二處砌牆分戲臺前後場。
“我們村曾經是有名的文明村,而這座廟宇和這座戲臺則是村子文明形象的一個見證。”官雀村村民楊彩肖介紹,老人們代代口口相傳,我們村的社會秩序非常好,是方圓名聲很好的文明村。”
楊彩肖說,這座廟宇北高南低,北上為老爺廟,南下為戲臺。整個院落的格局與其他建築相比非常特別,院落分上院和下院,古代看戲的時候,男的在下院,女的在上院,這樣就避免了有違社會風氣的事情發生。老人們還講,看戲的時候男人是不能往後邊盯著看的,如果有男人不懷好意地盯著看女人,會被現場看護戲院的人吊起來打。
楊彩肖介紹,官雀村楊姓為第一大姓。古代國有國法,族有族規,家族裡無論年紀大小,長幼有序,對於違反族規的人,家族裡的年長者負責實行家法和族規,而這樣的家法和族規對一個家族的管理也是有一定積極意義的。在古代官雀村能成為當時的文明村,與楊姓這個大家族整體風氣的影響有很大的關係。
“現在楊姓仍是村子的第一大姓,鄰里有了糾紛,相互之間還是會相互忍讓。遇到不好解決的糾紛,則有楊姓族人中年長者或有威望的人前去調和,一般都會得到恰當的處理。”楊彩肖的介紹也得到了擔任過村幹部的楊生華的認同。
兩塊石碑記載堯都歷史
2016年8月7日,堯都區大陽鎮官雀村村民“拆房挖出兩塊寶”的訊息不脛而走。
村中一處老房子在裝載機的隆隆作業聲中被拆除,陶瓷片、磚瓦片、石雕構件等四處散落。院子東南角,一群村民圍著兩塊石碑議論著。石碑均為青石質地,一塊字跡清晰,一塊字跡模糊,均有石質碑座。
“石碑是今天早上拆房子時,從老井中挖出來的。”拆房人楊金剛介紹,“碑上有文字,可能記載著村子的歷史,不能讓它在我的手中丟失,應該被保護起來。”
在附近村民的幫助下,兩塊各重數百公斤的石碑被安放在院子東南角,用笤帚清掃、清水洗滌後,可看見兩塊石碑均雕刻有流暢美麗的花紋。字跡模糊的石碑可以辨認出“大明國山西平陽府長命鄉堯風都上陽、北x、官雀……祖師老爺神廟”等文字,碑的最後有“天啟四年初十日”等記載。所辨認的文字雖然不多,卻清楚地交代了這一碑刻所在廟宇及所立時間等內容。
另一塊石碑為清代碑刻,字跡十分清楚,碑額用楷書題寫著“永垂不朽”四個大字,內容介紹“關聖大帝者累代雲其褒封我朝……”,這裡有“關帝行宮一座”,通過碑文可了解到,此碑為修復關聖行宮時所立,此次修復當中有“關帝行宮新建,照牆一座,門樓一座”,隨後為修復募捐人員的姓名及數量,碑刻最後有“嘉慶五年五月二十二日”總立人楊紹武、存信、楊朝環、X文英”等。
“村裡確實有關帝廟,離這裡不遠,此碑可能是後來移過來的。”當地村民介紹,現在村裡的古建築、廟宇已經沒有了,許多碑刻也找不到了,村裡僅剩老爺廟裡的一座古戲臺。這些碑刻應該被保護起來,讓更多人了解村裡古老的歷史和文化。”
這個提法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贊成,也得到了村委會的重視。當天下午,在眾多村民的幫助下,官雀村兩塊碑刻被移放到官雀戰役紀念館妥善儲存。
8月10日,《臨汾晚報》刊發了《官雀村村民拆房意外驚喜――兩塊石碑記載堯都歷史》一文後,引起社會各界及文物研究專家的廣泛關注。明代石碑上“長命鄉堯風都”這一記載在臨汾首次發現。
為了詳細了解明代石碑上的文字資訊,文物局工作人員建議仔細查詢《平陽府志》《臨汾縣誌》等書籍尋找相關資訊。遺憾的是,記者及文物工作人員翻閱了孔尚任所著的《平陽府志》,康熙、民國版本的《臨汾縣誌》及相關資料後,均沒有找到相關文字資訊。
隨後,村委接到多個電話,想找到石碑拓印拓片。這些人員有文物部門工作者、有山西師範大學教授,也有市區文史研究專家。引起他們高度關注的正是石碑上那些首次發現的文字記載。
“通過文字推斷,‘長命鄉’的來歷可能與歷史上這裡的人比較長壽有關,‘堯風都’也不難看出這裡與帝堯有關,可能是因為這裡民風淳樸、文明,有著數千年的堯風遺韻。”我市一位文史研究專家推斷,“可以辨別出的文字雖然有限,但是這些文字蘊含的價值非常高,對了解明代的社會建制,尤其是臨汾當時的社會建制,有很大的幫助。”
彈痕累累的戰鬥印跡
官雀村有一間高大氣派的老宅院,如果不是有人專門介紹,外人很少清楚房屋與71年前那場激烈而聲名遠揚的官雀戰役有關,當時用機槍掃射和炮火轟炸給這所老房子留下了一個難以抹去的印跡。
“官雀戰役是我軍歷史上非常著名的戰役。1960年,當時的臨汾市曾在官雀戰役遺址處樹立了紀念碑,後來原碑有損壞。2002年堯都區政府重新樹立了一通官雀戰役紀念碑,現在我們官雀村已被上級部門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這座高大的老房子是一所非常有故事的老房子,這所佈滿彈眼和炮火轟炸痕跡的房子曾見證了官雀戰役中最激烈的戰鬥場面。
這所老房子坐北向南,位於官雀村中央,四周為土圍牆和鄰居院落牆,大門在西側,木柵欄門已經傾斜,門前堆滿了玉米杆。由於久不住人,院內長滿了荒草。從正面看,房子非常氣派,為磚木結構,上下二層,一層為大門,大門兩側各有一長方形窗戶;二層也有一象徵性小門,小門兩側為兩個圓形窗戶。一層屋門緊鎖,無法看清裡邊的陳設與佈局。通過房子東側的臺階及臺階盡頭向東敞開的券洞門,即可進入二層。二層房屋內非常寬敞,內設灶臺、土炕、糧倉等,佈局合理講究。這座看似敦實高大的房屋也有精巧細緻之處,房屋頂部突出的四角上,均有精美的石雕和磚雕構件,鹿、花等圖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每角圖案相似但又各不相同,每幅圖案均有一個美好的寓意,但隨著村裡老人的一代代老去,現已無人能講清楚此房的來龍去脈。
房子四周佈滿了彈痕,房屋西側一層窗戶旁彈痕最多,由於子彈連續性射擊,在牆體上留下了較大的彈坑。房屋背牆的東側有從上到下有一條弧度很大的裂縫,仔細觀察可以發現,裂縫並不是因為牆體自然斷裂,而是經過後來修復後所形成。
“這是後來修復的,當時修復的原因是敵人龜縮在這所房子裡,用炸藥所炸形成部分牆體坍塌,但即便是這樣,房子依然安然無恙。戰爭結束後,房屋主人修復了房子,至今70餘年過去了,房子依然如故。”村民楊師傅介紹。
在這所房子修補過的部位,懸掛著一個非常醒目的“官雀戰鬥遺址”。作為官雀戰鬥的主要遺址部分,這裡已經成為廣大幹部群眾及學生傳承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1949年9月22日,這所房子見證了號稱‘天下第一旅’的胡宗南整編第1師第1旅的覆滅。由於我軍英勇奮戰,敵人損失慘重,敵軍旅長退縮到這處民宅,最後在這裡被活捉。牆體上的累累彈眼就是當時激烈戰鬥的見證。”官雀村黨支部書記郭永革說。
近年來,官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受到了政府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周邊群眾及學校學生每年在這裡接受常規性愛國主義教育。下一步,將組織專人對官雀戰鬥遺址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進行有序規劃和建設,進一步擴大官雀愛國主義教育影響力,讓更多的人了解官雀戰役歷史,弘揚愛國主義神。
這是一塊古老的土地,這裡有勤勞質樸的人民,有勇敢堅強的民風;這是一塊神奇的土地,這裡盛產五穀雜糧,也盛產悠久動人的傳說。這片厚重滄桑的土地,這片英雄美麗的土地,官雀人以你為驕傲,家鄉人以你為自豪。官雀兒女熱愛您!
航拍、攝影:趙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