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減速,勞動力拐點、人口老齡化、年輕人口減少等話題逐漸走入人們視野。
然而,由於中國地域遼闊,各地發展階段有著巨大的差別。近兩三年來,隨著經濟超高速增長階段的結束,各省市的經濟增長開始產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分化。有的地區仍然在健康地增長,而許多地區則陷入了經濟低迷。那麼中國各省市的經濟前景會是如何呢?本文繼續通過人口這一維度,來探討中國各省市未來的發展前景。
一、年輕人口和經濟增速高度正相關
下圖為各省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時20歲以下人口比重和過去6年各省市的GDP增長情況。
如上圖所示,大體上,2010年-2015年的各省市經濟增速,和六普0-19歲人口比重有正相關性,20歲以下人口比重越大的省市,經濟增長幅度越大。
首先簡單的對該圖的進行一些解讀:
1、 京、滬、津三大直轄市,外來移民佔比很高,且大多是20歲以上的勞動力年齡,因此三市的20歲以下人口比重很低。
2、 廣東、浙江、江蘇,分別是外來人口占比4、5、6位的省份。其中江、浙20歲以下人口比重很低,而廣東的比例較高,這得益於廣東本地人,特別是非珠地區的高生育傳統,類似的還有福建,在沿海發達省市中擁有最高的年輕人佔比。
3、 黑吉遼+內蒙,這四個泛東北地區,不出所料的成為低青少年比例+低經濟增速的典型代表。
4、 河北和山東,分別受鐵和煤產業的不景氣,經濟增速墊底。內蒙的較低增速也受類似原因影響。
5、 增速較快的,主要是部分西南、西北落後地區,這些地區也是年輕人口比重最高的。這些地區增速快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基礎差、基數低。
二、差異極大的年齡結構 加劇分化的經濟前景
很多人可能會說:"上面這個圖跟人口結構沒啥關係,明明是越窮的地方增速越大。富裕地區基數高,本來就很難再高增長了。"是否真的如此呢?下面我們來看一些例子。
下面先上窮省組:
第一組,人均GDP倒數前4的低發展省份:甘肅、雲南、貴州、西藏,下面是四地的人均GDP和過去幾年增速情況。從增速來看:貴州 > 西藏 > 雲南 > 甘肅。
下面是四地2016年的人口年齡結構圖。可以看到,貴州和西藏的年齡結構明顯較雲南、甘肅要年輕。貴州歷史上數量最多的年齡段目前正處於16-20歲這一勞動力備用年齡。西藏6-35歲的人口比例都非常大,遠高於雲南和甘肅。
在西部地區,貴州屬於過去幾年的經濟發展亮點(過去幾年GDP增幅全國第一)。相比臨近的雲南而言,貴州過去幾年的經濟明顯更加活躍,有效的承接了大量珠三角製造業轉移。省會貴陽雖然有多個全國聞名的"宇宙級大盤",但沒有出現鬼城,這和昆明呈貢新區、甘肅蘭州新區緩慢的進度形成鮮明對比。從人口結構我們也可以看出,貴陽的城市化,是明顯有更多年輕人接盤的。
第二組,人均GDP排名全國12-17的中游省份:吉林、湖北、陝西、寧夏、湖南、青海,具體資料如下表所示:
下面是上述6個地區2016年的人口年齡結構圖。我們可以看到,湖北和陝西在20-30這一黃金年齡段擁有最高比例的人口,經濟增速在6個地區中也處於前列。湖北武漢、陝西西安,在過去幾年,也分別是中部和西北地區的經濟亮點。但可以明顯看到的是,這兩個地區的後繼人口都急速下滑,未來能否保持增速是個疑問。相比較湖北、陝西而言,湖南的年輕勞動力比例類似,而後備人口更多,未來的發展潛力可能更大。
相比較上述三個高增長地區,吉林的情況就要糟糕很多,一方面大量人口集中在待退休狀態,另外一方面20歲以下後備人口持續快速減少。再過5-10年,吉林每年的退休人數將會是新參加工作人數的2.5倍,這一情形是十分可怕的。
最後,青海和寧夏作為西北省份,年輕人口比例比上述四省都高很多,經濟增速也不低,但這兩地的短板也是明顯的,如地理位置、教育劣勢、社會穩定等,未來的發展有一定不確定因素。
第三組,人均GDP最高的富裕省份:除去京、津、滬三個直轄市,再除去因為資源價格影響而波動較大的內蒙,下面是6個最富裕的中國沿海省份。
經濟資料如下表所示
我們分三個方面來看下圖中的6省年齡結構:
1、20-30歲年輕勞動力:福建和廣東的比例最高,山東和江蘇其次,然後是浙江,最低的是遼寧。
2、50歲以上的待退休人口:和上面的年輕勞動力一樣,福建和廣東比例最低,山東和江蘇其次,然後是浙江,比例最高的是遼寧。
3、20歲以下後備人口:福建、廣東、山東的比例相對較高,浙江和江蘇不容樂觀,遼寧比例最低,且在加速下滑。
過去5年裡,浙江和遼寧是6省中經濟增長幅度最小的。從上面的年齡結構圖也可以看出,這兩個省也是年齡結構最惡化的:一方面年輕人比重少、後備人口下降快,另一方面,臨退休人口較多,未來的養老壓力驟增。
我們也可以就此來對東南沿海4個富裕省份(江蘇、浙江、福建、廣東)過去幾年的房價走勢做出一定解釋。在這4個省份裡,過去幾年,只有浙江省的中心城市房價沒怎麼漲,而其他3個省市的中心城市房價都在過去幾年快速增長,這與他們較高的年輕人比重是分不開的。
三、"人口爭奪戰" 需要核心都市圈
從上面的幾組人口結構對比我們可以看到,全國的大多數地區,20歲以下的後備人口數量較80後人口高峰都有一個大幅滑坡,但各個地區的滑坡幅度則是不同的。可以預見的將來,"年輕人口爭奪戰"將成為除了一線城市以外全國各省市的常態。從全球經驗來看,年輕勞動力更多的會趨向於大都市圈,因此人口爭奪戰,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各地區的核心城市、都市帶的發展程度。
以老齡化嚴重的日、韓、臺為例,一邊是中小城鎮的凋零、另外一邊則是首爾、東京、臺北都市圈的不斷壯大。5000萬人的南韓,一半的人口集中在首爾都市圈,1.2億人口的日本,近1/3的人口集中在東京都市圈。如果說全國90後人口數比80後打6折:那麼特大城市可能不打折,大中城市打6折,縣城打3折,農村可能僅剩下1折。
對於發達地區而言,隨著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轉出,騰籠換鳥、吸引高階人口,成為繼續保持活力的關鍵。這一點上,深莞是做得相當不錯的,現在的深圳和東莞已成為全球智慧手機和只能硬體產業鏈的核心。深圳還大量引進知名大學分校和醫院,以彌補自身教育和醫療的不足。深莞產業快速升級的同時也帶來了房價的高速上漲。
再來看看江浙:除了電商的崛起以外,現在整個浙江都面臨著傳統的出口輕工業品衰退、新興高技術產業不足的情況,浙江也成為銀行壞賬的重災區。同樣的,蘇南的未來也不容樂觀,蘇州、無錫為代表的重化工業、電子加工業的停滯和轉移,榮盛重工、尚德太陽能的鉅額虧損,都體現了後工業時代這些傳統工業重鎮的轉型尷尬。
江蘇和浙江作為東南沿海後備年輕人口比例最低的省份,在未來10年,逐漸成為一個高階版、南方版的遼寧,受老齡化拖累經濟大幅減速,可能是一個大概率事件。和浙江、江蘇非常類似的地區是南韓,南韓在年輕人口大幅下滑的同時,人口進一步像首都圈集中,產業也越來越集中於幾大壟斷財閥,通過舉國之力打造幾個世界級品牌,從而來進行產業升級。即便如此,南韓的經濟增速在勞動力拐點後也大幅放緩,近年來幾大財團也陸續進入困境。江蘇和浙江一方面城市較為分散、缺乏核心一線城市,除了個別亮點外,難以像珠三角那樣誕生成批的高階企業,因而產業升級也不如珠三角那樣成功。
有人會說:江蘇和浙江作為沿海發達省份,會有大量內陸年輕移民來解決其年輕人口不足的問題。但真的是這樣麼?
下面是2000、2010、2015年的江、浙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變化情況。可以看到,從2010到2015年,無論是江蘇還是浙江,其年均常住人口增速都遠不能和之前10年相比,且常住人口的增速從高於戶籍人口增速變成了低於戶籍人口增速。這說明,過去幾年江蘇和浙江的外來人口呈現出增速停止甚至小幅淨流出狀態。
由此可見,在全國年輕人口大減和沿海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的大前提下,即使富裕如江浙,也無法再靠外來人口來填補年輕勞動力,未來也只能依靠其內生的年輕人口。
對於中西部地區而言,許多省份如湖北、河南、安徽、湖南、四川、貴州等,過去幾年,紛紛採取拋棄中小城市,舉全省之力打造核心都市區的模式。在年輕人口大下滑的時候,這種棄車保帥,快速培養特大城市的做法,也是一種必然的選擇。因為只有特大型都市帶,才能成為現代工業產業鏈和高階服務業的聚集地。以武漢和成都為例,雖然他們所在的省份面臨著較大的老齡化危機,但這兩個省內首位度極高的大都市,成為了近年來全國各區域發展的亮點,在中西部地區的產業升級上,走在了前列。
我們再來看3個沒有培養出核心都市帶的地區的例子:
遼寧、河北、山東,都是省會和沿海大城市雙核、甚至多核發展的典型例子,瀋陽和大連、石家莊和唐山、濟南青島煙臺,多核發展的結果是各個核心都不夠有競爭力,難以吸引高階產業和人口。
綜上所述,未來5-10年,中國將迎來年輕人口的斷崖式下滑,那些能留住和吸引更多、更高素質年輕人口的地區,無疑會在未來的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中佔據先機。無論是沿海還是內陸,在人口大盤縮減的情況下,培養有競爭力的大型、特大型都市圈來搶奪人口和產業,會日益成為各地政府的最佳選擇。而絕大部分中小城鎮,則將在這場爭奪戰中,無情的淪落為炮灰。
對於個人投資和房產配置而言,根據上述分析,所需要做的就是:
1、不要在村鎮和不發達縣城繼續配置非自住房產——這些地區的房子未來大多會淪為無人居住的鋼筋水泥紀念碑。
2、不用擔心高度單核心的中心城市的資產會貶值:如成都、鄭州、武漢、合肥。
3、可以嘗試佈局那些後備人口眾多,具有較高潛力的省會城市:如貴陽、南昌、南寧、長沙。
附錄:
下面是沒有在上文中列出的省市人口年齡結構圖:
1、四大直轄市
京津滬巨量年輕人口,重慶勞動力輸出
2、兩大煤鐵重鎮
可能煤鐵的價格波動比人口結構影響更大
3、泛東北區域
這形狀已經很難救了
4、內陸勞動力輸出大省
別不服,能生就是資本
5、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