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麼?
一千個人就會有一千種回答
其中有一種聲音是“生活在雨花幸福滿滿”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為展現“強富美高”新雨花各項建設成就
在2021年即將啟程之際
今天推送第二期
今年以來,區科技局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進一步深入實施“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創新名城”發展戰略,緊緊圍繞“科技創新城”建設目標,明確把“培育科技企業”作為區域新一輪科技創新的核心要務,在高企、人才、新型研發機構等方面下功夫,不斷耕培創新土壤、打造優質創新生態。
落實南京市“百校對接計劃”
產學研協同創新是新型研發機構建立和運營的核心,加強校地合作,協同“政用產學研”多方資源,能夠提升產業競爭力,有效激發創新驅動發展的新生力量。
8月中旬西安交通大學訪問團實地調研雨花臺區內新型研發機構和重點企業,深入瞭解新型研發機構建設發展情況和相關政策支援。
下半年,雨花臺區四次組成訪問團赴西安交通大學開展合作對接暨園區共建工作,參觀西安交通大學西遷博物館並召開座談會。希望藉助西交大的學科優勢、人才優勢,以合作組建新型研發機構為契機,圍繞軟體和人工智慧等產業鏈,開展全方位合作。
透過五次調研交流活動,雨花臺區積極爭取建立校地長期、穩定、深入的合作關係,為聚焦優質創新資源,搭建高水平產學研合作平臺,有效推進產學研合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奠定堅實基礎。
強化高新技術企業培育
十三五以來特別是2018年南京市委1號文頒佈實施以來,雨花臺區認真貫徹落實市委1號文要求,緊緊圍繞全市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計劃和目標任務,牢牢依託全區主導產業發展基礎及創新創業資源稟賦,按照“注重宣傳、強化服務、堅持標準、重在培育”的原則,積極探索並完善高新技術企業培育發展引進政策體系,全區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和質量都得到極大提升。
2020年雨花臺區共舉辦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培訓會6場,培訓企業300餘家,雨花臺區與21家中介服務機構與簽訂服務協議,今年三批次高新技術企業共申報565家,省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入庫429家,今年已有850家企業獲得透過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據統計:2015年有效期內高企98家、2016年173家、2017年196家、2018年353家、2019年549家,2020年高企將超過700家。
最佳化科技創新載體佈局
高效配置創新資源,進一步最佳化園區規劃,切實增強科技創新優勢。
眾創空間暴發式增長。全區目前已集聚各類市級以上眾創空間36家,其中國家級備案8家、省級備案10家;集聚市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33家,其中國家級4家、省級6家。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3個,省級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2個,院士工作站1個,市級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6個。
新型研發機構質效俱升。出臺《關於推動新型研發機構建設發展的實施意見》,構建新型研發機構培育庫,全方位做好新型研發機構的備案認定申報輔導服務,截止目前,全區共有市級備案新型研發機構12家,區級備案10家。
科創森林建設初見成效。目前全區已集聚科技型企業3800餘家,其中既有華為、中興等企業巨頭,也有運滿滿、希音、天數等高成長性企業。2020年4月南京市新發布獨角獸、瞪羚企業中,雨花臺區上榜獨角獸及培育獨角獸企業24家、瞪羚企業30家,入圍企業數繼續位列全市第三。
提升國際認知程度
組織江蘇潤和軟體有限公司、中興光電子技術有限公司2家上報海外研發機構;南京創維資訊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蘇滿運物流資訊有限公司2家上報高階研發機構。完成創新型領軍企業培育庫擬入庫工作,我區推薦21家企業申報南京市創新型領軍企業培育庫入庫,入庫18家,佔全市共申報入庫總數近10%。
打造區域科創人才高地
“十三五”以來,雨花臺區緊扣科技產業優勢,貫徹人才優先戰略,聚焦創新名城建設,全面對接南京市打造三個“人才之城”和建好四支“人才新軍”的戰略部署,加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建設,推動創新政策、創新資源、創新人才向企業集聚,打造以科技頂尖專家、創新型企業家和高層次創業人才為骨幹的創新團隊。
截止2020年,累計集聚科技頂尖專家7人,培育創新型企業家31人,引進市級高層次創業人才90人、區級272人。
“創業南京”英才計劃2016-2019連續4年全面完成市對區考核目標任務,其中,創新型企業家和高層次創業人才2項指標連續4年超額完成,指標完成率位居全市前列。
“345”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自2018年以來引進急需緊缺外國1人,集聚海外高階創新團隊5個,掛牌海外專家工作室2個,省外國人才專項專案立項1個,引進情況位居全市前列。
2020年4月,雨花臺區獲評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人才雙創發展環境持續最佳化。2020年能圓滿完成各項人才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