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治>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透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中,“創新”成為貫穿各個維度的關鍵詞,為高校服務創新驅動發展工作吹響了衝鋒號。高校要堅持與區域崛起同休共慼、與國家興盛同頻共振、與世界進步同向共行,努力擴大科技成果的源頭供給,加快探索科技成果轉化的有效途徑,不斷縮短從“0到1”“1到N”“N到100”的突破程序,著力以卓越的全面創新貫穿科技成果轉化全鏈條。

一要始終將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的高質量發展作為高校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使命。當今時代,創新已經成為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共識,加快科技創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需要,是實現人民高品質生活的需要,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需要。科技成果轉化是高校科技成果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環節。高校需要深刻把握國內外形勢變化帶來的技術創新和變革的新要求,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將“雙一流”建設與推動經濟發展緊密結合,統籌整合科學技術研究院、工業技術轉化研究院、國家大學科技園等科技資源,不斷強化對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的前瞻性思考、全域性性謀劃、戰略性佈局、整體性推進。

二要始終將持續產出高質量科研成果作為穩步推進高質量成果轉化工作的重要保障。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縱觀國外一流大學,高校和科研院所高質量的科研成果是助推科技產業變革的重要基礎,但成果轉化效率低一直是困擾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的主要問題,究其根本,可供轉化的高質量成果缺乏是阻礙高質量轉化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科學研究、技術攻關、應用推廣呈現融合式、全鏈條迭代進階之勢的大背景下,更應從國家和區域戰略需求出發,不斷提升科技成果質量,加快推動高校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轉化。

三要始終將佈局高能級的科技創新基地作為產出高質量科技成果的重要基礎平臺。新發展階段,科研組織形式正在向任務主導、協同開發轉變,未來的技術攻關將是在開放協同條件下的整體創新要素供給,包括知識、技術、制度、平臺、人才、政策等,形成多技術並用、多執行緒並進的態勢。這就需要更好地發揮科技創新基地在推進基礎研究、技術開發、成果轉化協同創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要緊密圍繞國家戰略和創新鏈需求佈局,有效整合跨學科、跨部門、跨區域的創新資源,特別是發揮專業學位改革、學科會聚、交叉研究、科教協同等方面的作用,促進各類重大平臺的全面聯通,主動承擔創新策源地的使命。

四要始終將推進校企融合創新作為推進大學與社會雙向賦能的重要舉措。《建議》指出,要發揮企業家在技術創新中的重要作用。歷經改革開放40多年的市場化競爭,企業對創新需求已達成共識,但部分企業由於自身研發能力弱、技術積累不足等原因,難以實現從傳統生產製造向創新科技製造的轉型升級,迫切需要來自高校、科研院所的高水平研發和成熟技術支撐。實踐表明,透過與企業,特別是跨國企業、央企、國企和行業龍頭企業的合作,瞄準學科前沿、解決產業痛點,更有利於服務區域重大戰略需求、推動自身的學科建設。

五要始終將構建多級人才圈層組成人力資源體系作為激發科技成果轉化熱情的重要支撐。成果的高質量轉化需要研發人員、工程人員、推廣人員、管理人員的多方互動,專案落地後也需要各方人員的持續跟蹤。從目前高校轉化工作來看,校內缺乏一支專業的科技成果轉化人才隊伍,管理人員、科研人員、工程人員和中介人員尚未形成合力。要推動人力資源的多元化開發,促進校內外人力資源貫通,構建由核心層、緊密層、合作層等三層結構組成的核心卓越、輻射強大、發展暢通、富有生機的人力資源體系。其中核心層由校內的管理隊伍和科研教師組成;緊密層由直接服務學校發展和學科建設的人員組成,包括工程技術等新型研發機構人員、技術轉移中心的聘用人員等;合作層由非全時、靈活性強、相對鬆散、不同服務方式的人力資源組成。

8
最新評論
  • 天翼雲躋身前三,移動雲仍委身others,二者終有一戰?
  • 觀點|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四個著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