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治>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明年經濟工作要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來展開。”“構建新發展格局明年要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

構建新發展格局——這是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工作中的鮮明指向,也成為領航“十四五”的重要指引。那麼,構建新發展格局重點在哪兒?各級領導幹部在落實構建新發展格局時應如何作為?

重點

中國經濟航船將駛入新的壯闊海域,挑戰和機遇並存,如何加快形成中國經濟新發展格局?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張佔斌認為,中國的新發展格局必須在“大力度的改革、高水平的開放”這一前提下才能形成。

1、加大改革力度,疏通影響國內大迴圈的堵點

▲透過強力改革,加快推進創新驅動戰略,打通支撐國內經濟迴圈的全流程創新鏈條。凡是屬於“卡脖子”的技術產業化專案,科創板應優先考慮;凡是能夠降低關鍵核心技術對外依存度的,科創板應優先考慮;凡是有利於促進內迴圈、提升產業競爭力的,科創板應優先考慮。 ▲加快數字經濟產業化、傳統產業數字化。新基建作為數字經濟、智慧經濟、生命經濟的技術支撐,不僅本身將帶來幾萬億甚至十幾萬億元的巨大投資需求,還將透過數字經濟產業化、傳統產業數字化、研發創新規模化而產生不可估量的疊加效應、乘數效應。在這一領域,我們仍存在不少短板,可以大膽探索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使其發揮作用。 ▲將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要作為重中之重,著力補短板、鍛長板。要持續強化產業鏈要素保障,圍繞重點地區、重點行業和企業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依託重點行業產業鏈供需對接平臺,及時幫助解決企業在物流、人流、資金流、資料流等方面的斷點堵點痛點問題。要大力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支援大企業主導構建創新體系和產業生態,著力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新型產業合作體系。要鞏固產業鏈綜合優勢,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現代化水平,加快補齊關鍵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短板,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叢集。 ▲深化關鍵性基礎性體制改革,激發社會投資活力,加快構建高標準市場體系。今年以來中共中央、國務院陸續釋出了兩個重量級檔案:《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檔案提出了深化關鍵性基礎性體制改革,強調資源最佳化配置型改革,既具有針對性和前瞻性,又具有極強的戰略意義,是新時代中國市場經濟向前推進的一個重要標誌。 ▲營造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營商環境,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進一步推進簡政放權改革和負面清單制度,吸引先進國際資源來華投資發展。以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報告為契機,把北京、上海、深圳、浙江等有利於改善營商環境的改革做法在更大範圍內推廣,並逐漸以制度形式把改革成果確定下來。

2、推進高水平開放,形成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用好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深入參與引領國際經濟迴圈。要用好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積極擴大進口,以服務業為重點擴大外資市場準入,吸引集聚更多高質量外資企業。這樣內需就成為實現全球化戰略轉型的工具、資源和手段,利用內需來促外需。用內需虹吸全球先進生產要素為我所用,發展創新經濟,進行產業升級。如果我們將國內市場打造成吸收全球先進生產要素的平臺,那將極大地推動創新經濟格局形成,有利於實現產業鏈向中高階攀升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走出去開展國際產能合作。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以“一帶一路”為重點,依託制度整合創新,建設高水平的開發區、自貿區,積極發揮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功效,鞏固東盟開放合作的成果,形成更多面向“一帶一路”和南方國家的國際大迴圈。促進商品、資金、技術、人員更大範圍流通,加快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打通國內國際迴圈的痛點和堵點,促進國內國際市場規則和標準的有機相容。暢通國內國際迴圈,不只是暢通人流、物流、要素流,更要促進國內國際市場規則和標準的有機相容。堅持擴大高水平開放和深化市場化改革互促共進,增強國內迴圈與國際迴圈的韌性和柔性,從制度上、技術上、規則上打通國內迴圈與國際迴圈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痛點和堵點,暢通國內國際微迴圈。

◆防止兩個迴圈生態體系“脫鉤”,促進國內外市場有效貫通。堅持進口與出口並重、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協調,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粘合度,採取一切措施堅決防止兩個迴圈生態體系“脫鉤”。當前需注重恢復國際供應鏈,暢通外向型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國內國際產業鏈,支援出口產品轉內銷,積極拉動國內消費回升、擴大有效投資、引導外向型企業建立基於國內迴圈的產業鏈,促進國內外市場有效貫通。

落實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要靠各級領導幹部狠抓落實。日前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特別提到,“各級領導幹部要提高專業化能力,努力成為領導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行家裡手。”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解決的問題會越來越多樣、越來越複雜,領導幹部作為幹事創業的帶頭人,該如何作為,顯得尤為關鍵。

總的來說,黨政領導幹部要更新理念和增強本領,適應新發展格局的各方面要求。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馬亮認為,新發展格局需要黨政領導幹部樹立新發展理念,並增強服務新發展格局的各種能力。如果各級黨政領導幹部沒有敢於擔當的勇氣和改革創新的能力,就無法為市場主體爭取最佳的營商環境,也無法打破既有發展格局的窠臼和桎梏。新發展格局意味著不破不立和破舊立新,而創新同守成相比也有更大的挑戰。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和新發展格局建立的雙重任務之下,各級黨政領導幹部都要進一步強化執政能力和領導本領,用新發展理念武裝頭腦,用新發展格局衡量工作,加快實現國內國際雙迴圈的動態互動。

那麼,各級領導幹部應該在哪些領域有所作為,真抓實幹?

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經濟學教授、副院長,北京大學中國民營企業研究所所長王在全在《人民論壇》刊文指出,領導幹部至少應該在如下三大方面展現“大作為”。

第一,更多關注國內市場,將生產和消費的內迴圈作為工作的重點。無論生產還是消費,中國都是世界大國。領導幹部要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為出發點,立足現實與國內經濟發展來開展工作。

科技方面不僅要加大科研投入的力度,還要研究如何建設良好的體制機制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讓更多的科研人員投身到研發創新活動中去,使科技工作者擁有科技路徑的選擇權,智慧財產權的分享權。促進科研成果不斷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就要營造良好的商業環境和氛圍,例如營造天使投資、創業投資活躍進入機制,建立各種股權、股票期權的激勵機制,打造多層次資本市場退出平臺機制等。領導幹部要在科技投融資新體制的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為把我國建設成為科技強國而努力。

科技創新在於人才,人才培養在於教育,領導幹部要高度重視人才培養和教育事業。如何讓有限的教育資源優勢為人民所共享,是需要關注和努力的方向。首先,要落實九年制義務教育,讓每一個適齡兒童都有學上。其次,不斷提高教師待遇,營造良好教學環境和氛圍,使尊師重教蔚然成風。此外,透過新基建的建設,開闢網路課程、線上教育、影片會議論壇等線上教育新渠道,將教育資源為更多人所共享,為人才培養奠定紮實基礎。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中國的發展壯大離不開農業現代化。中國的城鎮化率雖然已經超過60%,但是中國的城鄉差別依然巨大,農村居民所享受的公共服務依然處於低水平。未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需要重點關注“三農”領域存在的短板。以“三農”發展存在的現實問題為導向,實施鄉村振興的成效、農業現代化水平等將直接考驗領導幹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也將直接影響“雙迴圈”新發展格局的成敗。

第三,更加註重營商環境改善和政府服務水平的提升。

企業作為市場的主體,在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如何激發企業市場主體的活力和調動企業家的積極性,從而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和提升政府服務的水平,將是地方領導幹部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一個地方的營商環境其實就是企業主體的生存環境,在環境惡劣的地方,企業是無法生存的,更談不上長成參天大樹。地區的營商環境涉及到工商、稅務、法律、安檢、環保、金融以及文化等各個方面,營商環境的好壞與政府職能轉變程度和服務水平是否提高有著直接關係。因此,領導幹部要做好政府服務工作,提升政府管理水平和效率,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有效政府的服務模式,創新治理方式,將原來政府錯位、越位和缺位的工作全方位的歸位和補位,將市場能夠有效發揮作用的工作交給市場調節,把政府該承擔的工作做到位。

16
最新評論
  • 天翼雲躋身前三,移動雲仍委身others,二者終有一戰?
  • “亂港頭目”黎智英獲准保釋,香港學者炮轟法庭,民眾憤怒、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