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治>

“長江上的鋼鐵長城,千年萬年不垮!”——三峽工程

1992年4月3日下午2點半,北京全國人大代表紛紛踏入人民大會堂。今天,他們將要決定一個偉大工程的命運。這就是中國人做了將近一百年的夢——三峽工程。

在人民代表大會上審議表決一項工程,這在新中國的歷史上還是首次。這一天對於人大代表、三峽移民、荊江百姓,甚至中華兒女來說,都具有深遠的意義,值得歷史永遠銘記。

為什麼呢?因為它不僅有勘測、科研、論證和建設過程中的技術難題,工程之外的問題也讓人一籌莫展。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三峽工程在中國人的眼裡就是一個不敢奢求的夢。當歐洲和美國依靠工業革命迅速強大起來的時候,中國卻像一個遲暮的老人一樣,一步步走向衰敗。多少年來,近代歷史的恥辱一直壓在中國人的心頭上。如果三峽工程可以建成,那它對於中國人來說,無異於一劑振奮民族精神的強心針。

可想而知,大會的過程中有多麼肅穆、緊張。雖然贊成、反對、棄權以及不表決的代表都存在,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都是抱著對子孫後代負責的態度來行使自己手中的權利。

順利的是,這次會議有了一個圓滿的結局,這個讓國人企盼了近百年的夢想終於要成真了。不過,夢想剛剛敲定,現實就擺出了一個巨大難題——三峽庫區的百萬兒女怎麼辦?

根據規劃,當三峽蓄水至175米水位時,120萬人將要離開家鄉,這相當於一個歐洲中等國家的人口,其困難程度可想而知。

但在國家與民族的利益面前,這120萬兒女義無反顧地離開了家鄉,用無怨無悔地奉獻與犧牲,去促成這曠世工程的第一步。

途中有一個場景特別的感人。

一位中年漢子把家中的物件全部搬上車後,突然對家人說自己忘了一件事,要回家一趟。這個中年人在搬家的過程中一直十分冷靜,甚至沒有顯出一點悲傷的表情,大家都信以為真。誰知他跑回自家門前,呆立了一會兒之後,竟對著山野“啊”的一聲大喊起來,淚水也隨之奔湧而出。

等眼淚流夠了,他用手往臉上胡亂抹了一把,回到了車上。家人問他忘了什麼事,他只是回答:“沒事了,走吧,咱們去新家。”

其實在當時,很多人都是這樣,將不捨之情藏於內心,國家大義露於言表。在2002年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上,這份獎項被頒給了百萬三峽移民,主持人說:

“正是他們犧牲了小家的利益,服從了國家的利益,保證了三峽工程的開工和建設!”

話剛出口,在電視機面前的億萬國人的心,無一不被打動!

為什麼說三峽工程惠及億萬百姓?

中國人的三峽夢,最初是由孫中山提出來的。當時,他想充分發揮出三峽中的水力資源、電力和航運。新中國成立之後,消除水患又成了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於是防洪便成了重中之重。

從孫中山提出的三峽夢,到新中國成立後想要迫切解決的問題,蘊含了對億萬百姓的三大惠利,分別是防洪、發電和航運。

防洪

從1931年到1949年的18年中,荊江兩岸有16個年份遭遇洪災,幾乎年年有水患。住在江邊的居民,每到夏季都提心吊膽的,生怕哪天江水暴漲,淹沒了自家房子。而且,所流經的漢江平原又是魚米之鄉,每次洪水爆發,損失都會十分慘重。

但三峽大壩建成之後,徹底改變了荊江地區的防洪形式,住在荊江兩岸的居民不用再每天提心吊膽,來漢江平原投資的商家也不會再瞻前顧後。三峽大壩的修建,無疑對長江中下游地區正常的社會生活提供了保障。

據調查顯示,三峽工程建成之後,每年防洪的直接經濟效益達到22億至25億元。如果遇到特大洪水,一次就可以避免幾百億元的損失。

發電

資料顯示,截止至2009年8月底,三峽電站累計發電量達到3400多億度,相當於一兩億噸煤炭。如果採用開採煤礦的方法,要活的這樣的電能,需要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但三峽電站完全依靠自然的力量,為國家節省了大量人力資源。

除此之外,三峽電站還減輕了能源的運輸壓力。中國的煤炭資源大部分在北方,而缺電的地區又在南方,這對運輸業造成了極大影響。當三峽大壩建成之後,電能將透過電網直接輸送到南方地區的千家萬戶之中。

還有一點是,三峽電站也是“西電東輸”的一部分。從三峽電站輸送到廣東的電能,極大緩解了廣東的電能危機。同時,比如上海等經濟高速發展而能源緊缺的城市,也得到了了有效的電力保障。

航運

三峽工程建成之後,在峽江上行船變得將不再困難,船舶的運輸成本也將大幅降低。例如,一個集裝箱從重慶運到上海,走高速要花10000元,走鐵路要花6000元,但走水運只需花3500元。

低運輸成本讓商家趨之若鶩,在2005年,重慶水路貨物和集裝箱週轉量第一次超過了鐵路。三峽的航運帶來了商機,給周邊城市帶來了無限希望。

一百年後上游沉澱的泥沙怎麼處理?

水利專家黃萬里在生前曾斷定:

“不出10年三峽水庫就會泥沙卵石淤死、長江就會斷航,20年之內三峽只有投資沒有收益!”

可惜的是,黃萬里先生卻預言錯了。以今天的視角來看,三峽大壩取得的大都是成就。三峽大壩,絕對是一座盛世豐碑!

那麼,三峽大壩淤積的泥沙是怎麼處理的呢?一百年後會出問題嗎?

三峽水庫對庫區淤積泥沙採取“蓄清排渾”的最佳化方式,即是蓄積清水、排除渾水、

排除渾水

由於河水存在汛期,所以三峽水庫上游的來沙量和來水量在一年內分配是不均勻的、其中,每年的7-9月是汛期,這時候的來水量和來沙量佔到全年的50%以上,於是就可以讓水庫水位保持在145米,人為製造洪峰,將泥沙帶走。

蓄積清水

汛期過後,水中含沙量變小,這時候就可以開始蓄水了。一般從10月份開始,蓄積到11月末,水位達到175米,以保證發電和航運效益。

除了利用“蓄清排渾”的最佳化方式外,在三峽大壩的上游也會建立一匹大型水庫,投入使用後,攔沙效果也十分明顯。在利用多種方式的綜合治理下,黃萬里先生的預言不攻而破。即使在100年之後,三峽大壩也不會因為淤泥而出現任何問題。

最後

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工程創造了一系列的“世界之最”,許多指標都突破了世界水利工程的記錄,是地球上屈指可數的“世界名壩”!

那麼,你去過三峽大壩嗎?

15
  • 天翼雲躋身前三,移動雲仍委身others,二者終有一戰?
  • 《執業藥師註冊管理辦法》來了,嚴禁掛證,情節嚴重將追刑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