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稍微注意一下美國在二戰以後設計和生產的歷代戰鬥機,就會發現一個明顯的特點,這就是美國戰機設計師,似乎特別喜歡直角梯形機翼這種設計。什麼是直角梯形機翼呢?看看F16戰機的機翼就是一個典型。這種機翼的基本特點是,主翼的前緣後掠角不大,一般不超過30度,而主翼的後緣則完全垂直於機身,幾乎沒有後掠角。這種機翼設計,從最早的一代噴氣戰機F80開始,到後來的F104、F16、F18一直到現在的F35,幾乎一脈相承。雖然以上5種分成4代的戰鬥機,不是每種都和F16一樣是嚴格的直角梯形機翼,但是也相差不大。普遍特點都是主翼前緣後掠角很小。而F18和F35甚至主翼的後緣還是向前掠的。這樣的氣動阻力甚至比F16的誘導阻力還大。這種直角梯形機翼或者近似直角梯形機翼有自己的優勢。
比如結構比較簡單。機翼的主受力框架比較好安排,導致機翼的末端受力強度比較大。像是最早的F80,就可以在機翼的兩端末梢各自安排一個固定的油箱,讓這種飛機有一個“油挑子”的外號。這也顯示這種型別的機翼末端強度足夠高,可以增加副油箱或者在機翼的翼梢也安裝空空導彈的發射架。而且這種直角梯形機翼的翼展比較大,可以方便安排主起落架的收放艙,也可以在主機翼安排數量更多的導彈掛架和副油箱掛架。因此這類機翼的掛彈量都會遠遠多於三角翼或者大後掠翼的戰機。除了機翼強度大和掛點多。直角梯形機翼還有誘導升阻比大,亞音速機動能力強的優點。因此F16和F18等戰機的中空亞音速空戰能力都不錯。不過凡事有利就有弊。這種後掠角很小,而且機翼後邊緣沒有後掠的翼型,最大的缺點,就是穿音速,
和超音速時的誘導阻力會急劇的增大。因此凡是採取這種機翼造型的戰機,幾乎沒有一種高空的最大速度可以超過1.6馬赫。至於低空或者有外掛的情況下超音速就完全不用想了。唯一的一個例外,就是F104,其雖然也是這種機翼型別,卻採用了不鏽鋼超薄機翼,勉強可以飛到2馬赫,但是附帶結果就是低速效能極差,擁有極高的墜毀率。當代以F16和F18為代表,這兩種飛機只要掛上副油箱或者再外掛導彈,那麼不論飛多高,基本都是全程亞音速。完全失去了超音速空戰的能力。曾經有F16外掛副油箱和導彈為美國總統的空軍一號護航。空軍一號別看是747這種大客機,最大巡航速度卻可以高達0.92馬赫。F16為其護航居然經常跟不上,需要間歇性開加力助推才能不至於被747遠遠的甩開。
而F35這種5代機,居然也繼承了F16幾乎無法超音速空戰的“優點”,即使F35的最新發動機的推力加大達到22噸,也對提高超音速能力幾乎沒有幫助。因此F16、F18到F35,空戰攔截能力都是幾乎沒有。這方面只能依靠F15、F14和F22A 。瀚海狼山認為在F14退役後,美國海軍就完全失去了高速攔截能力。
最近俄羅斯方面有專家說有一架圖160戰略轟炸機在日本海空域,被美軍的2架F35“伴飛”後,突然開加力並變後掠翼,把F35甩的無影無蹤的事件。此事的真實性瀚海狼山認為存疑,因為現在不確定有美國空軍的F35A在日本本土值班。F35攔截圖160的事情,只在波羅的海空域出現過,那是是挪威的F35,但是並無圖160加速到2倍音速的報道,因此這種情況有可能只是想象。但是如果圖160真這麼做,那麼F35作為攔截機,還真是隻有睜眼吃煙灰的份。
-
1 #
-
2 #
戰機效能應該由火控系統及所配導彈效能決定,本身只是一個武器平臺。
-
3 #
再快也沒導彈快,和平年代猖狂下,真正戰時早就被轟下來了
-
4 #
誰告訴你F35無法超音速?
-
5 #
正常,殲6巡航速度跑不贏客機,加力一會就沒油了。
-
6 #
飛機追不上就用導彈追,好大點事,有本事來兩個機動動作規避。
-
7 #
美國的武器都是用來對付小國的
-
8 #
奇怪的理論,F35和F22的翼型是一樣的啊!跨音速困難完全是因為太肥了。
-
9 #
纏鬥空戰不可能在超音速下進行
-
10 #
趕走就是了,何必浪費燃料,難不成逼他降落?
-
11 #
追人的難道要跑到被追的前面去嗎?前面的飛機才是危險的 不然它幹嘛著急開加力甩開。
-
12 #
要用軍備競賽的方式耗死對手就要讓對手有一種互有勝負的感覺,這樣他才會繼續和你玩兒下去,直到玩兒死。當年美蘇爭霸是都是互有勝負的,甚至蘇聯還略佔優勢,到最後不是說沒就沒了?
-
13 #
寫的很好。真正的戰鬥,在沒有絕對制空權的情況下,轟炸機不可能獨自飛到戰區進行轟炸。那簡直就是活靶子,你在快也沒有空空,地空導彈塊
-
14 #
沃日哦,昨天才看了這個動畫CG視訊今天你就截圖發了。
-
15 #
白天鵝:讓我們嗨起來好嗎
-
16 #
因為美國人認為只有他主動打別人的份,哪有別人來主動打他的份,沒必要發展截擊機了。
-
17 #
設計理念不同,沒意思
-
18 #
空空導彈不用吃尾煙吧
F35駕駛員:老表要不要飈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