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治>

生態興,則文明興。

“十三五”以來,合肥蜀山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導向,厚植綠色發展優勢,啟用發掘綠色環保產業新動能,走出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一副生態“高顏值”、發展“好氣質”、居住更“養眼”的大美蜀山畫卷正徐徐展開。

增綠添色 繪就城區美麗畫卷

花山爛漫、玫瑰花廊、七彩花坡、金香盈岸、杉林瀾橋,林間書屋點綴其間……光聽名字足以令人神往,居民不用長途跋涉,在家門口就能領略山水間的旖旎風光。在大蜀山山麓北側,這座佔地面積近3000畝的四季花海公園,已成為全市最大的城市公園,每逢週末,公園裡遊人如織,四季皆景皆不同,遊人流連忘返。

“十三五”以來,蜀山區突出山水特色,把綠色融入城區總體發展戰略,加快綠色生態城區建設,精心構築以公園、花境為節點、以道路景觀綠化帶為主線、以生態休閒風光帶為片區的點線片相結合的城市綠色生態格局。

“除此之外,還在主要道路節點(島頭)、道路附屬綠地、城市出入口附近組織開展花境建設,見縫插綠、增綠補綠,進一步打造街頭景觀效果,提升城市品位。”該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蜀山區率先在合肥市啟動垂直綠化專案,把目光投向蘊藏著巨大綠化空間的城市建築物垂直面上,拓展城區綠化新空間,形成“推窗見綠、開門見花”的靚麗風景線。森林環繞,綠美相融。蜀山大地處處綠意綿延,形成了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詩意棲居格局。據統計,2020年,全區完成新造林1100畝,森林撫育2000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4.91%,較“十二五”期末增加4.14%,各項指標均位居全市前列。

蜀山區發揮苦幹實幹精神,創新綠化美化新形式,激發人民添綠愛綠護綠意識,將義務植樹與城鄉園林綠化、道路綠化、庭院綠化、村莊綠化建設結合起來,建成“雙擁林”、“巾幗林”、“共青林”等主題林。

如今,漫步蜀山街頭,一路繁花堆繡,扮靚了城市,也讓市民盡享“綠色福利”。截至目前,蜀山區共完成綠化面積670萬平方米,花境74處、15100平方米,真正實現抬頭見綠,出門即景。

治水護水 一池清水踐行使命

“讓八百里巢湖成為合肥最好的名片!”2020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時就生態保護作出強調。

合肥因水而興,因湖而名,更因湖而美!

一泓泓碧水、一道道清流,是生命之源,也是生態之源。董鋪水庫作為合肥人的“大水缸”,水質保護直接關係到數百萬市民能否喝上安全潔淨的飲用水、幾十年來,蜀山區擔負起“讓市民喝上乾淨水”的政治責任和歷史使命,在改革中前行,在創新中摸索。

為了切實保護水源地環境,維護市民的切身利益,蜀山區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城市化程序快速推進中,始終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並將飲用水源保護治理工作作為促進人水和諧、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任務。

2012年,啟動全市規模最大的水源保護區搬遷工作,涉及75個村民組,總計5785戶、18180人。

緊隨其後,舉措頻現。種植涵養林、整治入庫河道、隔離防護、修復溼地等一系列舉措落地落實。

南淝河蜀山段、十五里河蜀山段、董鋪水庫……為守護碧水清波,2013年起,蜀山區率先建立全區各鎮街園“河(段)長”制,設立區、鎮街(開發區)、村(社居委)三級河長制體系,全區452名“河長”堅守崗位職責。

如今,水庫兩岸,水杉挺立、楓楊飄逸、朴樹垂柳蒼翠秀麗,既保護生態水體又點綴庫區,成為蜀山又一景。合肥市生態環境局今年最新水環境質量月報上顯示“董鋪水庫水質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Ⅲ類水質標準要求,水質優良,滿足飲用水水源地水質要求。”

“水”的故事還在延續。完善汙染物智慧統計監測體系、打通“斷頭河”、恢復河庫水系的自然流通、加強生態修復、強化執法監管、發動志願者參與……碧水保衛戰步步為營協同治理全面提速,一池清水造福一方人,是蜀山區對合肥市民的莊嚴承諾。

中國環境谷 共融共建綠色長三角

近年來,蜀山區立足環境產業高階化、整合化發展,形成“環保技術研發-核心基礎零部件生產-環保裝備製造-環境治理、環保工程及環保服務”的全產業鏈,打造面向長三角、輻射全中國的環境產業高地。蜀山經濟開發區作為“中國環境谷”核心區,已集聚環境產業企業102家,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環境產業合作示範園區建設成果顯著。

2019年10月25日,蜀山區成功舉辦“首屆G60科創走廊九城大氣聯防聯控協商會暨環境產業合作示範園區揭牌儀式”,增強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各成員城市區域生態環境聯防聯控聯治,“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環境產業合作示範園區”也順利落戶蜀山,成為蜀山區融入長三角開展對接合作的重要平臺。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園區揭牌後,以“中國環境谷”為核心,國內優質環境行業領軍企業不斷匯聚,完善產業鏈、賦能價值鏈、融通供應鏈。目前,“中國環境谷”已基本形成涵蓋“環保技術研發—核心基礎零部件生產—環保裝備製造—環境治理、環保工程及環保服務”的完備產業生態鏈,“中國環境谷”重點企業由2017年的36家,增長到102家。2019年,蜀山區節能環保產業實現產值近55億元。在2019年度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產業合作示範園區評估中,環境產業合作示範園區成為全省唯一獲評“優秀”的單位。

擦亮生態底色 共享綠色紅利

從大蜀山到小嶺南,從城市公園到田野鄉村,一路踏歌而行,一路芬芳四溢,處處時時感受生態蜀山散發出的獨特內涵和顏值。

“十三五”初期,蜀山區科學規制小廟鎮合六路以北區域,啟動建設蜀山生態文化旅遊休閒區,重點打造了鄉村振興示範區將軍嶺專案,精心建設西郊公園,用“一路一廊、五區十鎮”串起城市和鄉村,讓都市風情和鄉土風韻在這裡共生共榮,讓鄉村留鄉愁農民有奔頭。

小廟鎮馬崗村村民李澤珍以前在外打工,去年回到了家鄉。原來,在鄉村振興示範區專案中,有一項是小嶺南人居環境綜合提升專案。大小嶺南等4 個村民組、54 戶農戶將閒置房屋統一租賃給政府,建立農村合作社。農民在獲得房租地租的同時加入合作社,就近就業、參與分紅。在對這些房子的改造過程中,並沒有簡單地拆除重建,充分保留當地生態田園氛圍,挖掘村落文化符號和民俗內涵,創新提出“新村民計劃”,讓村民變“管家”、變“房東”、變“股東”。作為該專案成果的小嶺南壹號院、貳號院就是由馬崗村民閒置的老屋改造而來,整體風格質樸簡約,融入現代實用元素,充分保留和挖掘村落文化符號和民俗內涵。

李澤珍的閒置老房子也在改造範圍,她表示,現在老房子可以收租金,她也在小嶺南“鄉村CBD”裡當了“管家”,“一年租金3萬多,每月工資3000元,還能在家門口上班,生活美著哩!”

生態立區,不僅是保護好生態,還要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實現綠色發展。據統計,小嶺南的1號、2號、3號院,大嶺南已建成投入運營,自2018年開始至今為止,從本地選拔培訓的18名鄉村管家已上崗就業,累計接待人數約6萬多人次、營業收入將近700萬元。原種農業專業合作社註冊成立,吸納42戶農民成為股東,帶動當地村民用工150人。

如今的小嶺南,破落的村莊不見了,換成了別具特色的民宿,坑窪的鄉間小道也變成了寬闊的水泥馬路,空氣清晰、風景美如畫,成為“網紅打卡地”,外出打工的村民,回到家鄉當起了“管家”……生態紅利讓遠道而來的市民飽了眼福,返鄉創業的村民鼓了腰包。未來,蜀山區還將在小廟鎮打造18平方公里的鄉村振興示範區,除佈局原種農田一產外,還將依託租賃農屋構建產業發展平臺,引進科技、企業總部、雙創、藝術作坊等產業,強化鄉宿、商務、旅遊、研學等配套設施,打造以科創為主,農創、文創為輔的“三產融合”的鄉村CBD模式。

砥礪奮進新時代,追趕超越再從頭。

面向“十四五”,發展的步伐永不停歇。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的指引下,蜀山區將堅決扛起保護綠水青山的政治責任,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要求,力爭建成美麗安徽建設新樣板、對外開放合作的新視窗、市民和諧宜居的美好家園。

(汪青青 胡亭亭 孫雨靜)

16
最新評論
  • 天翼雲躋身前三,移動雲仍委身others,二者終有一戰?
  • 組織召開騰飛220kV輸變電工程初設內審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