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治>

頭腦風暴———讓每一名黨員幹部的思想經受洗禮;

  一次辦好制———讓政務服務有速度更有溫度;

  高舉問責之劍———緊盯老問題、關注新動向;

  從行不從言———從領導幹部做起、從小事做起……

  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作風建設是“先手棋”,一子落,滿盤活。“十三五”以來,宿松縣委圍繞作風建設打出了一套“組合拳”,持續把作風建設引向深入,為宿松“四個強縣”提供了堅強有力的作風保證。

“頭腦風暴”,讓每一名黨員幹部的思想經受洗禮,增強了為民服務的緊迫感與使命感

  2019年9月16日,宿松縣縣委黨校,一場叩問初心的動員部署會拉開帷幕。問一聲“我是誰”,道一聲“為了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在全縣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中全面展開。

  這是一場觸及靈魂的洗禮,是一次全體黨員幹部思想上的“大掃除”。“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是一陣子的事,而是一輩子的事,這對於正處在負重前行、爬坡過坎、滾石上山緊要關頭的宿松來說,意義重大。

  點亮信仰燈塔,踐行初心使命。

  靜下心、坐下來,宿松縣委舉辦讀書班,讀原文、學原著、悟原理,築靈魂、強黨性、增本領,在思想政治上檢視、剖析、反思,把學習教育、調查研究、檢視問題、整改落實貫通起來,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往深裡走、往心裡走、往實裡走。

  全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閉門”抓學習、“開門”找問題、“出門”抓整改、“上門”解難題。問題在哪裡,用力方向就在哪裡,大家真正地沉下去,一個個難題有了破解的實招、硬招。

  加強作風建設,根本是要從思想教育入手,強化宗旨意識,增強群眾觀念。

  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宿松縣各級黨組織科學籌劃、真抓實做,廣大黨員幹部理想信念、宗旨意識和群眾觀念進一步增強;“四風”積弊得到有效整治,黨員幹部作風明顯轉變;黨內政治生活更加嚴格,領導班子凝聚力戰鬥力進一步增強;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得到初步解決,黨群幹群關係進一步融洽。

  在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活動中,宿松縣聚焦不守紀律、不講規矩,不敢擔當、庸政懶政,脫離實際、急於求成等問題,透過搞好黨性分析、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察病灶”“找病根”“開藥方”,取得了咬耳扯袖、紅臉出汗、鍛鍊黨性的良好效果,打造一支自覺踐行“三嚴三實”、既乾淨又幹事的幹部隊伍。

  “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宿松縣各級黨組織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精神,把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全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重大政治責任,擺上突出位置,按照“基礎在學、關鍵在做、重點在改、落腳在促”的要求,推動學習教育紮實開展、步步深入,取得顯著成效。

  “三個以案”警示教育開展以來,宿松縣委站在“兩個維護”的高度,先後召開3次縣委常委會會議專題研究警示教育工作,紮實推進學、查、改等各項工作,各類問題整改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宿松縣還充分發揮縣鄉黨校主陣地等特色黨性教育陣地作用,透過“專題專門專業”的理論教學、“實地實景實情”的現場體驗、“真人真事真情”的互動研討,努力使接受黨性教育的人銘記一輩子、影響一輩子。依託縣鄉黨校、羅漢尖革命紀念館、紅二十七軍紀念館等紅色教育基地和邱山村、界嶺村、長鋪社群等村幹部培訓基地,宿松縣每年對全縣1200餘名各級黨組織書記、3萬餘名黨員進行輪訓。

  “趕考”路上,學好“新思想”、用好“金鑰匙”,上好“必修課”、練好“基本功”,才能掌握“看家本領”。宿松縣廣大黨員幹部在上述這些主題教育、專題教育、紅色教育的一個個大熔爐中,接受了思想的洗禮,淬鍊了黨性,提純了初心。

轉變作風,首先從行政審批環節開始,“一次辦好制”———讓政務服務有速度更有溫度

開展全員培訓,不斷提升執紀執法本領

  如今到宿松縣政務服務大廳辦理工程建設專案行政審批的人們,普遍感覺到比過去便捷多了———從專案立項到竣工驗收和公共設施接入服務的全過程,審批時間壓縮至100個工作日以內,工業建設專案壓縮至40個工作日以內。大廳內新設立的企業開辦綜合視窗,推行“稽核合一”、“一審一核”制,做到“一窗受理、一表填報、一站辦結”。企業拿到執照、稅票、公章的時間由原來的3個工作日壓縮到1個工作日。

  轉變作風,首先從行政審批環節開始。近年來宿松縣大力推行“三個一”改革,讓行政審批提速提效變得更有“溫度”。

  “一網通辦”。組織開展完成“網際網路+監管”平臺事項清單的認領、檢查實施及編制,達到上線的質量標準。加快完善省政務服務平臺實施清單,健全“一網通辦”體系,提高雲平臺辦件量,辦件覆蓋率得到明顯提升;設立“長三角”一網通辦專窗,為蘇浙皖滬三省一市有需求的企業和個人提供51種事項服務;成立“掌上辦”宣傳隊,大力推廣“皖事通”APP應用,該縣註冊使用者已達8萬,教育繳費、公積金查詢、電子社保卡、碼上挪車等應用全面推廣。

  “一門服務”。推進縣級審批、公共服務事項進駐服務大廳,切實做到“三集中、三到位”,透過對標全省其他縣市服務事項最優指標,找準差距查擺問題,制定具體整改措施,服務大廳辦事事項進駐率達96%。按照“應進必進、一門通達”原則,結合該縣實際,設立公積金、車管所、農機局、殘聯等四個分中心,執行統一服務標準,接受縣政務服務管理局統一監督管理;全力推進線下“只進一扇門”,全縣23個鄉鎮級為民服務大廳和207個村級為民服務工作站全部掛牌執行,建設全部達標。

  “一次辦成”。整合再造辦理流程,構建網上並聯審批系統,推動更多跨部門、跨層級事項“最多跑一次”;持續推進“減證便民”專項行動,視窗精簡辦事材料幅度達58%;全面推行“一窗受理”服務,稅務、公安、市監、住建等視窗推行“智慧”審批,實現不見面審批。宿松縣1200餘項服務事項在申報資料合格的前提下實現“不見面、零跑腿”,“最多跑一次”事項達99.7%。全縣縣直單位服務事項平均辦結時間由原來的4.29天壓縮到2.22天,提速48.3%,服務效能進一步提升。

  與此同時,一場大力削減審批專案的改革迅速實施開來,近年來共精簡審批事項725項。目前,進駐縣政務服務大廳事項1301項、進駐率96%、位居安慶市前列,1200餘項服務只跑一次。設立長三角地區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專窗,首批試點企業服務事項30項、個人服務事項21項。

  “三個一”政務服務改革———讓宿松政務服務有速度更有溫度。

  事實上,“一次辦好”的背後往往經歷了“千錘百煉”———只有多次深入研究、充分論證,才能確保提出的舉措務實管用,可操作可落實;只有經過層層嚴格稽核,才能確保文稿質量;只有事無鉅細做好準備工作,才能提高服務效率,確保各方滿意。

高舉問責“達摩克利斯之劍”,做到常問、敢問、實問、善問,緊盯老問題關注新動向

到各單位開展廉政教育,深化“三個以案”警示教育

  “端端正正過端午!請各單位黨組織認真貫徹落實《縣紀委關於嚴明五一端午期間有關紀律要求的通知》,自覺遵守‘十個嚴禁’,廉潔過端午……”每年端午節前夕,宿松縣紀委監委都要群發這樣的廉潔過節提醒簡訊。

  作風問責,善政之要。近年來,宿松縣強化監督執紀問責手段,時刻高舉“達摩克利斯之劍”,對不良作風堅持做到常問、敢問、實問、善問,充分發揮問責機制的“穩壓”和“增壓”作用,實現問責常態化、制度化、規範化,促進幹部作風大轉變。

  為推動節日風清氣正,近年來,宿松縣紀委監委組織督查組和部分黨風黨紀監督員、特邀監察員,開展“兩節”期間作風建設明察暗訪,堅決防止“四風”問題反彈回潮。督查組採取不打招呼、不聽彙報、直奔基層、直插現場的隨機督查方式開展明察暗訪,透過詢問值班人員、翻閱值班安排表和值班記錄等方式,詳細瞭解節日期間值守情況。重點督查違規公款消費、公車私用、隱形變異“四風”、違反廉潔自律規定等問題。

廉政書法比賽

  如今,不光是在節假日,非節日期間的明察暗訪,也已經成為常態。近年來,宿松縣持之以恆改進作風,透過堅持抓重要節點、抓明察暗訪、抓通報曝光,堅決防止“四風”反彈。2016年以來透過受理舉報、明察暗訪、輿情監督等方式,嚴肅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43起,處理125人,給予紀律處分116人,組織處理4人。

  作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和反覆性,必須經常抓,長期抓。宿松縣紀檢監察機關堅持緊盯老問題,關注新動向,對“四風”問題揪住不放、露頭就打,釋放出越往後執紀越嚴的鮮明訊號。

  出臺“三改進、四規範”規定和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實施辦法,加強對貫徹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2016年以來透過受理舉報、明察暗訪、輿情監督等方式,嚴肅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43起,處理125人,給予紀律處分116人,組織處理4人,推動黨員幹部立警立醒,形成自律自覺。在常和長、嚴和實、深和細上下功夫,出臺作風建設監督檢查實施意見,在縣電視臺設立曝光臺,推動改進作風常態化。緊盯作風建設關鍵領域,及時研究出臺違反八項規定問題處理、黨政機關公務接待、重申嚴禁公款相互吃請、公車使用管理等硬性規定。緊盯作風建設突出問題,每年明確一個主題,開展賭博、“酒桌辦公”、“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專項整治,出臺《關於對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行為實施問責的暫行辦法》,先後給予紀律處分37人,組織處理1人,問責22人。

開展幹部任前廉政談話

  今年梅雨期,宿松縣遭遇特大的洪澇災害,為應對防汛嚴峻形勢,宿松縣及時成立紀律督查組,強化監督保障。在2016年形成“防汛三線作戰、督查三線開展”的工作機制,同時建立“日督查日通報”制度,期間共發出督查通報25期,嚴肅查處並通報曝光違反防汛工作紀律、落實防汛工作責任不力19人,其中給予紀律處分17人。

  針對脫貧攻堅中暴露出來的幹部作風不實的問題,宿松縣堅持以“精準監督”護航“精準扶貧”,深入整治扶貧工作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和侵害群眾利益的腐敗問題。2016年以來共處置扶貧領域線索536件,給予提醒、警示、誡勉談話等第一種形態處置876人次,紀律處分238人。會同財政部門開展扶貧領域專項資金使用情況檢查,對檢查中發現問題的22個鄉鎮43名黨政主要負責人進行了提醒談話;會同縣發改委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督查,對易地扶貧搬遷工作落實不力、實際入住率不達標的16個鄉鎮黨政主要負責人進行警示談話等。深化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活動。2018年集中開展扶貧領域作風問題專項治理,成立作風建設工作專班,制定《實施方案》《督查方案》和《關於在脫貧攻堅衝刺階段強化監督執紀問責的意見》,推行督查通報機制,下發整改通知書33份,涉及193個問題已全面整改,問責76人次。2019年,會同縣扶貧辦成立4個督查專班,持續加大暗訪通報力度,著力發現扶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先後印發督查通報12期,發出整改通知單60份,發現和整改問題192個,問責14人次;嚴肅核查脫貧攻堅第三方評估驗收、省市調研暗訪和縣本級督查發現的問題,問責22人次。

  脫貧攻堅期間,宿松縣廣大扶貧幹部吃住在村裡,逐村逐戶查訪貧困戶、加班加點研究推進脫貧專案,形成了忠誠履職、務實苦幹的氛圍。

  為解決“在其位不謀其政”“為群眾辦事‘踢皮球’”等問題,宿松縣出臺《關於對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行為實施問責的暫行辦法》,規定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有16種行為的、村級組織人員有7種行為的,將視情節輕重,給予誡勉、通報批評、調離崗位、責令辭職、降職、免職等處理,同時根據不同情形,對機關事業單位和鄉鎮的有關責任領導進行問責。

  監督執紀問責是一種有效的手段,對於握著公權、佔著位子卻無所作為的懶政幹部,就非常需要這一手段觸及其靈魂。

身入心入,從行不從言。改進作風從自身做起,從領導幹部做起,從小事細節做起

走訪貧困戶

書記帶頭,千名機關幹部下基層;

  “幹”字當頭,不斷重新整理“宿松速度”;

  群眾想什麼,黨員幹部就幹什麼。

  黨員就得要有黨員的樣兒,幹部就要得有幹部的範兒。社群鄰里、田間地頭,隨處可見黨員幹部的身影,他們是群眾最可信賴的人,找得到、叫得應、靠得住……

  在宿松,這些變化,溫暖而細微,於無聲處贏得百姓“點贊”。一段時間以來,黨的基層組織弱化、黨員意識淡化、幹部作風退化等現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影響了黨群、幹群關係。怎樣把一個個基層“紅色細胞”啟用,有效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和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提升基層黨組織的影響力和滲透力?宿松縣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全面從嚴治黨,探索推行一系列舉措,用實際行動作出了鮮明的回答。

  身入心入,從行不從言。不打招呼,輕車簡從,直接下鄉……縣委書記王華經常輕車簡從,在鄉鎮“暗訪”脫貧攻堅等工作,率先垂範、以身作則,向全縣領導幹部發出一個強烈訊號:要轉變作風、親力親為抓改革、促落實,力戒作風漂浮、華而不實。

  2020年10月,宿松縣委作出規定,縣級黨員領導幹部和縣直單位主要負責人要建立基層聯絡點,具體聯絡到村(社群),縣直單位黨員領導幹部主要聯絡本部門本系統的基層單位。各層級聯絡點一般不重複交叉,可與扶貧點、掛職地方、結對共建村等相結合,一個聯絡點的聯絡時間不少於1年,可長期聯絡。縣級黨員領導幹部深入聯絡點每年不少於2次,縣直單位領導班子成員每年不少於3次。

鞏固擴大“三級書記帶頭大走訪”活動成果。縣黨政領導班子成員每年住村(社群)不少於5天,走訪不少於30戶;縣直單位主要負責人每月住村(社群)不少於1天,每次走訪不少於5戶;鄉鎮黨委書記要把登門走訪群眾作為經常性工作;村(社群)基層幹部要普遍走訪轄區群眾。各級黨政機關要採取多種方式,組織黨員幹部進村(社群)入戶,走訪群眾。領導幹部在住村(社群)入戶時,一律安排在普通居民家中食宿,按規定交納食宿費。開展走訪活動,可與駐點調研、深入基層聯絡點相結合。

實行聯絡幫扶困難地區和困難群眾制度。縣級領導幹部聯絡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縣直單位參與的定點幫扶。實行“單位包村、幹部包戶”,縣直單位分期分批向貧困村派駐工作隊,黨員、幹部聯絡貧困戶,確保每個貧困村都有駐村幫扶工作隊,每個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關心城鎮困難群眾、困難職工生活,積極開展各類聯絡幫扶活動。縣、鄉黨政領導班子成員每人至少結對幫扶2戶困難群眾,每年走訪不少於2次。

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遠。只要黨員幹部待人誠誠懇懇,辦事踏踏實實,真正“走”進老百姓的心坎裡,難題就會迎刃而解。在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宿松創新推行“十戶聯防”體系,全縣2862名黨員擔任聯防長,760名黨員擔任單元長,引領18.49萬名群眾參與疫情防控,有效形成了聯防聯控、群防群治聯的嚴密防線。在今年防汛抗洪工作中,全縣抽調三批217名黨員幹部赴同馬大堤幫助防汛救災,累計發動3946名基層一線黨員參與防汛救災,在防汛一線成立臨時黨支部63個,這些黨員幹部總是走進聯絡戶家中,安撫群眾、搭建帳篷、組織巡邏,不僅實現了災害“零傷亡”,還創造了“零信訪”的紀錄。

走出“文山會海”,“幹”字當頭。過去,“文山會海”、“文來文往”走過場等“兩個主義”突出的問題,令基層苦不堪言。

對此,宿松縣集中開展“會海”專項整治,提倡合併開會、套開會議;制定會議“清單制度”明確上會議題,避免發言講空話套話;掀起公文“短實新”之風,壓縮整合各類簡報並搭建資訊共享平臺,縣級層面督查檢查考核事項比過去減少85%……

沒了“文山會海”纏身、少了接待任務壓力,各級幹部騰出了更多的精力,擼起袖子抓工作、抓落實。每月15日縣委書記和縣長對重點專案雙排程,強化重點專案聯絡縣領導和責任單位責任,及時協調解決專案建設中的困難和問題。

濃厚的幹事氛圍,良好的營商環境,推動“宿松速度”不斷重新整理。

投資超10億元、總用地500畝的宿松新發地農產品交易大市場專案專案從洽談到投產需要多長時間?宿松縣給出的答案是:一年!

“宿松新發地是新發地在華東地區的第三個分市場,建成後,宿松和新發地體系內的其它生產基地和專業市場互聯互通,把宿松新發地大市場真正建設成為輻射皖、鄂、贛三省的重要農副產品交易中心,未來也將成為集商貿、金融、電子商務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綜合型、資訊化商貿平臺,有力推動宿松縣及周邊經濟的快速崛起。”宿松新發地總經理張偉說。為了這個專案,宿松縣從上到下給予支援,實現各種事項“一條龍”服務和“一站式”辦結。

  群眾想什麼,我們幹什麼。擅自在店外搭棚設點攬客,長期佔道經營,大部分路段被臨時店鋪佔據著;噪音擾民,經常到了晚上十一、十二點過,甚至凌晨一兩點都還能聽見在他店鋪就餐的食客大聲喧譁的聲音;擺放在露天的燒烤攤位,產生的油煙的汙染,使得住戶家裡的窗戶都不敢開啟,空氣中都是一股濃濃的燒烤味……群眾的呼聲,就是整改的發力點。

2017年以來,全縣共拆除違法違章建築4600餘處,拆除建築面積36萬平方米,拆除違法戶外廣告4200餘塊,清除亂堆亂放建築材料2600處,210條狹路變通途。在堅持整治“兩違”的同時,宿松還將餐飲夜市、露天燒烤、佔道經營、騎路擺攤、小喇叭噪音擾民、汙染源等違法違章行為列為整治重點,對存在反覆違法違章的商戶和攤販,組織公安、市監、法院、環保、城管等部門開展聯防聯治。2019年,宿松縣投資200多萬元,在縣城老廳附近拆除原水產局門面房,設立統一的標準化自產自銷菜市場,免費向菜農、流動攤販提供攤位。同時,在城區設立了3個臨時攤點群,供從事地攤生意的群眾擺攤設點,並在城區設立14個西瓜銷售攤點。今年4月,宿松縣又將縣城北門街96個商鋪的違建棚亭全部拆除,拓寬了街道,使這條通往城關小學、宿松商城的街道真正成為家長、學生和市民的“平安路”變化還在悄悄地發生。

構建大格局交通路網,打通城區道路“堵點”“痛點”———全縣百姓期盼已久的人民路拓寬打通工程已開工,這條疏通主幹道交通量的東西向道路。這條道路建成後將“牽手”振興大道等道路,建立以“井字形”快速路為骨架,“棋盤形”主幹路為重點的交通路網。不僅如此,宿松縣城的城市道路建設也開始從“粗放”走向“精緻”。

好訊息讓廣大市民的心情格外愉快。“既辦實事,更講效率,這才是老百姓想要的機關作風!”不少市民說。

“清風起松海,正氣貫重山。”宿松的變化,來自黨員幹部;幹部的變化,來自作風轉變;持之不移的作風建設,帶來了一片新天地。

(安徽經濟報採訪組 執筆/ 羅永林)

12
最新評論
  • 天翼雲躋身前三,移動雲仍委身others,二者終有一戰?
  • 桐城市舉辦首屆“示範社群”評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