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治>

反應裝甲(英語:Reactive armour)是一種通過主動爆炸來破壞前進中的炮彈以降低其攻擊力的裝備。

自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坦克發明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坦克裝甲都是在不斷加厚裝甲厚度的理念下進行技術革新。這種方法的缺點是明顯的,越來越厚重的裝甲使得總重越來越重,以至於發動機效能和功率、橋樑、路面的承受能力都接近極限。而穿甲彈、碎甲彈等炮彈種類的出現和反坦克火箭技術的發展,要求坦克裝甲必須尋找其他的強化途徑。於是,“反應裝甲”的理念提出了。最早由蘇聯提出了“反應裝甲”的概念,而現代最早實際應用“反應裝甲”是以色列在裝甲車輛上採用的,現今世界各國均對此有所研究和突破。

反應裝甲的原理:最傳統的反應裝甲其實就是在裝甲車輛(主要是坦克)的裝甲上安裝惰性炸藥,惰性炸藥對小一點的衝擊不會作出反應,但當反坦克炮彈和RPG之類用了成形裝藥技術的反坦克武器擊中反應裝甲時,反應裝甲會立即爆炸,藉由爆炸的衝擊波影響來襲之炮彈,進而保護坦克。此類反應裝甲被稱為爆炸式反應裝甲(ERA)。但也有一種反應裝甲是非爆炸式的(NERA),此種裝甲的設計是兩層金屬內有一個夾層由橡膠之類製作成一個盒形,當炮彈的衝擊波遇到內夾層時它會膨起從而使射流偏離或失效。中國99式坦克的一種改型用的空心楔型裝甲塊就是此種構造。

反應裝甲的優點是:首先,可以不用大幅度增加全車的重量和尺寸下,大大增強裝甲車輛的防衛能力,而且可以不用像其他提高車輛防衛力的新型裝甲,需要全新設計的車體或對舊車作全面的改裝,可以直接附加在車體外。

反應裝甲的缺點也是十分明顯的,首先來說是現代坦克實際使用中均為步兵和坦克協同作戰,而爆炸反應裝甲會產生裝甲碎片向坦克周圍飛散,對伴隨坦克作戰的步兵威脅較大,極易造成己方人員傷亡。對此解決方法是使用以NERA為代表的非爆炸式反應裝甲,但這種反應裝甲的防禦力遠不如爆炸式反應裝甲,更不如目的是摧毀坦克的破甲彈,所以實際防禦效果十分有限。另外針對反應裝甲的各種戰術也是層出不窮,比如說特種槍彈的誘爆和自身殉爆使反應裝甲失去效力不能有效對付穿甲彈;而新出現的的多級串聯破甲彈使反應裝甲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是形同虛設。基於以上原因各個武器生產大國均對反應裝甲的研究表示了歡迎的態度,而對其實際應用表示了極大的謹慎。目前唯一可信的反應裝甲實際應用案例是90年代美軍測試中披掛接觸-5裝甲的T-72BM擋住了M829型穿甲彈在500米處的攻擊。

反應裝甲的剋星:多級串聯式破甲彈和穿甲彈,其由二到三個串聯的戰鬥部組成,串聯戰鬥部顧名思義兩級戰鬥部都是成型裝藥。第一個戰鬥部是使用鎢、貧鈾等高硬度金屬製造用來摧毀掛在坦克外的爆炸式反作用裝甲,消除破片和爆炸產物對於第二級戰鬥部的影響。第二個戰鬥部用來破壞坦克的主裝甲,最後一個戰鬥部穿入坦克車內將其徹底摧毀。在多級串聯破甲彈和裝甲彈中,和反應裝甲有關部分為穿-破式串聯戰鬥部和破-破式串聯戰鬥部。穿-破式串聯戰鬥部的特點是擊穿而不引爆反應裝甲從而為第二級戰鬥部開闢通道,第二級主裝藥戰鬥部就可以直接侵徹目標裝甲,所以就不會有爆轟產物、碎片等的干擾。但是惰性炸藥畢竟也是炸藥,將爆炸反應裝甲擊穿而不引爆,這個技術難度很大。僅有少量的破甲彈使用的是這種穿而不爆的技術,大多數使用的還是相對比較容易實現的破-破式串聯戰鬥部技術。串聯的反裝甲彈藥很多如中國的紅箭-9、美國的陶式、俄羅斯T-90使用的3BM32的貧鈾彈芯脫殼穿甲彈。

對反應裝甲的研究世界各國呈現了美國一枝獨秀,各國百花齊放的景象。現在,反應裝甲的研究方向主要有發展防殉爆的反應裝甲、無炸藥的反應裝甲、具有隱身功能的反應裝甲和主動反應裝甲系統等。這裡著重要介紹反應裝甲發展設想中“智慧裝甲”概念,該概念將在裝甲中嵌入整合感測器和微處理器,以感應來襲目標的位置,型別,速度等資訊,以形成針對特定目標的有針對性的反應手段。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隨著各種武器的剋制和反剋制,相信不久的未來,必將出現威力更強大的破甲彈和防禦力更高的反應裝甲。

  • 天翼雲躋身前三,移動雲仍委身others,二者終有一戰?
  • 054A/P買的非常值,南亞目前綜合能力最強戰艦,單價僅3.5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