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治>

“人口老齡化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新命題,需要全社會、多領域共同參與。”12月19日,由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主辦的“第六屆中國社會養老創新發展論壇”在杭州舉行。論壇上,與會人士表示,要加快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發展,解決老年人生活中的“難點”“痛點”“堵點”問題,讓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樂、老有所安。

養老服務要以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與獲得感為目標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不是由天決定,是自己來把握的。”杭州市人民政府原市長、杭州市政協原主席孫忠煥以《龜雖壽》中的詩句為引,指出醫養結合重在不僅醫病、養生,還要養心、養性。政府、社會和老人自身都要關注養老事業的發展,包括精神養老與文化養老。

原衛生部部長高強也談到同樣的觀點:“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把自己鍛鍊成一個健康的人,身體、精神是健康的,既有體力也有智力、精力,甚至還有點財力,這樣的老年人才是健康的,不會給國家造成太大的困難。”

高強還認為,社群養老應該成為今後養老服務的一種主要模式,社群養老服務體系要不斷完善,例如根據老年人不同的需求,研究提供不同服務的方式、方法和收費價格等。一方面,針對大量沒有生病的健康老年人,提供生活、娛樂、文化各個方面的服務。另一方面,一些90歲以上的老年人,還有行動不便的,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需要重點照顧。怎麼為他們提供服務?對於部分有財力支撐的老人,如何提供服務?沒有財力保證的老人,政府如何透過財政補助,來幫助這些老年人解決困難,都是必須考慮的。

全國政協原副秘書長何丕潔提出,老齡產業的專案與發展應該著眼於能否切實滿足老年人的需求、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與獲得感等方面。何丕潔認為,臨終關懷在養老體系中能發揮很大的作用,相關的工作還需要重視。讓每個人都有尊嚴地走完自己的一生,畫上一個完滿的句號,這個不是一個老人的問題,而是每個人都要遇到的,是整個社會的問題。

“十四五”期間養老工作還有哪些堵點需打通?

民政部法規司一級巡視員湯晉蘇透過資料解讀了“十三五”期間我國養老服務業的重大變化。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有養老機構和設施有20.4萬個,較“十二五”末增加6.45萬個。其中註冊登記的養老機構3400個,社群養老照顧機構和設施6.4萬個,較“十二五”末增加2.9萬個,社群互助型養老機構10.1萬個,較“十二五”末增加2.5萬個。這些變化的背後,是我國養老服務政策體系的不斷完善,服務能力的顯著提升,保障措施的持續發展。

儘管“十三五”期間我國養老服務有重大提升,但仍存在一些結構性的矛盾,主要表現在服務與需求還存在一些差距。如在以需要為導向、增加有效供給等方面有所欠缺;養老服務供應商盈利空間較少,市場積極性有待提升;養老服務人才短缺;養老服務資源分佈不均衡,高質量養老資源以及農村養老服務整體較為落後等。

湯晉蘇表示,“十四五”期間我國養老工作面臨新的挑戰。進一步落實老年福利及政策、推進統一標準的老年服務工作、繼續加大養老服務營商環境最佳化力度、增強長期照顧服務質量、繼續深化養老服務質量監管等5個方面將成為政府加強養老服務基礎性工作的重點。

中國勞動學會會長楊志明認為,發展老齡產業要透過需求引導供給,供給創造新的需求。當前養老照護行業從業人員自身養老保障不足、工作獲得感不強等都是需要打通的堵點。同時,應加強老年照料培訓,未來中國老齡服務事業和產業將進入高技能人才引領發展的時代。

浙江省社群研究會會長、浙江和康醫療集團董事長錢培鑫說,疫情期間探索“網際網路+護理服務”滿足社群養老的醫療需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未來網際網路醫療、遠端醫療將為居家養老提供較好解決方案。

中國老齡產業協會會長曾琦談到,養老機構在建設過程中的用地難、融資難、用工難等問題還有待解決。有的政策彈性有餘,剛性不足,政策制定很好,但是落地很難,希望這些問題能夠在提高政策的可行性方面得到改善。

“從事養老服務不要把經濟利益看得過重。我不希望企業、社會機構從老年人身上獲得太多的經濟效益,更多的應該是付出。”高強在發言中談到的一個觀點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他說,西方很多國家的企業,將包括養老、醫療等方面的服務,當作慈善事業來做。他們的錢是透過其他的途徑,做其他的產業掙的,然後投到老年人的福利和健康服務上,這是一種無形的廣告,更有利於擴大這個企業的社會影響力。“我們中國的企業家也應該學會這種經營模式,把我們的財力、智力和物力更多地投入到需要我們重點關照的老年人的健康服務上,使他們健康、快樂地安度晚年。

16
  • 天翼雲躋身前三,移動雲仍委身others,二者終有一戰?
  • 經開區召開2021年重點專案建設暨十四運重點工作推進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