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治>

今天想再次跟大家聊一聊關於資料治理能力成熟度評估模型的事,這次要聊的這個模型是DCMM。

根據國務院國資委印發的《關於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的通知》要求,明確指出了資料治理是國企數字化轉型的必經之路。國企數字化轉型方興未艾,資料治理也被推向了“風口浪尖”。

數字化轉型,是當今時代企業的機遇,也是挑戰。

企業亟需一套符合中國國情,符合中國企業文化,並且能夠指導企業開展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的參考框架,而DCMM(資料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模型)或許就是一個合適的參考框架。

01

有關資料治理,

業界有哪些成熟度評估模型?

對於能力成熟度模型最早起源於CMM,現在發展成大家熟知的CMMI模型(軟體能力成熟度模型),它是一種對組織在軟體定義、實施、度量、控制和改善其軟體過程的實踐中各個發展階段的描述形成的標準。CMMI模型是由卡耐基-梅隆大學旗下的CMMI協會開發的,2014年,CMMI協會在CMMI模型基礎之上,開發併發布了資料管理領域的能力成熟度評估模型:CMMI-DMM。

CMMI-DMM模型是業界比較權威的資料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模型,我們今天分享DCMM模型在一定程度上也參考了DMM模型的一些內容,包括整體模型框架,過程域以及能力等級的劃分等。

在資料治理/資料管理領域,其實有很多能力成熟度模型可供參考,如下:

CMMI-DMM資料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模型。DMM模型用25個過程域(20個數據管理過程域和5個支援過程域),描述了企業資料管理應建立的各項能力,幫助組織開展資料管理過程實踐,提升其資料管理的成熟度。

©CMMI協會

Gartner企業資訊管理成熟度模型。將企業資訊管理分為了0-5個階段,分別是:0無意識階段,1意識階段,2被動式階段,3主動式階段,4託管管理階段,5有效管理階段,幫助企業找到資訊管理能力所處的位置。

©Gartner

©EDM Council

另外,除了Gartner、CMMI-DMM、EDM-DCAM,你可能還聽過:

而我們今天要分享的DCMM模型——這個我國首個數據管理領域的國家標準,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有過介紹,距離上次的分享已經有1年半的時間了,過去了這麼久,我又有了一些新的思考,迫不及待的想分享給大家。

02

DCMM簡介,

結構組成和能力等級劃分

DCMM簡介

DCMM(Data Management Capability Maturity Assessment Model,資料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模型)是由全國信標委大資料標準工作組(國家工信部信軟司主導,多家企業和研究機構共同組成)研發,並於2018年3月15日正式釋出,是我國資料管理領域最佳實踐的總結和提升。

DCMM模型是一個整合了標準規範、管理方法論、評估模型等多方面內容的綜合框架,他將組織內部資料能力劃分為八個重要組成部分,描述了每個組成部分的定義、功能、目標和標準。該標準適用於組織在進行資料管理時候的規劃,設計和評估,也可以作為針對資訊系統建設狀況的指導、監督和檢查的依據。

DCMM結構組成

DCMM模型,按照組織、制度、流程、技術對資料管理能力進行了分析、總結,提煉出組織資料管理的八大過程域,即:資料戰略、資料治理、資料架構、資料應用、資料安全、資料質量管理、資料標準、資料生命週期。這八個過程域共包含28個過程項,441項評價指標。

©dcmm.org.cn

資料戰略:資料戰略規劃、資料戰略實施、資料戰略評估

資料治理:資料治理組織、資料制度建設、資料治理溝通

資料架構:資料模型、資料分佈、資料整合與共享、元資料管理

資料應用:資料分析、資料開放共享、資料服務

資料安全:資料安全策略、資料安全管理、資料安全審計

資料質量:資料質量需求、資料質量檢查、資料質量分析、資料質量提升

資料標準:業務資料、參考資料和主資料、資料元、指標資料

資料生存週期:資料需求、資料設計和開放、資料運維、資料退役

DCMM的能力等級劃分

與CMMI類似,DCMM模型將組織的資料能力成熟度劃分為初始級、受管理級、穩健級、量化管理級和最佳化級共5個發展等級,幫助組織進行資料管理能力成熟度的評價。

03

與其他模型相比,

DCMM有什麼不同?

DCMM與國外的資料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相比,DCMM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資料管理模型。

DCMM建設概念圖

首先,從研製單位來講,國外的資料管理成熟度模型要麼是資料管理研究的相關協會,要麼是諮詢公司,要麼是資料產品的供應商,都屬於民間組織,而DCMM是由國家工信部信軟司主導,資料管理領域的國家級標準。

有個問題大家共同思考下:為什麼國外的模型框架來自民間,而我國的模型框架出自官方?

筆者理解:直接原因是隻有官方(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才能釋出國家標準。深層次上來講,與中國傳統文化有關,“官方”自古以來代表的都是權威,官方釋出的內容具有公信度。

第二,DCMM強調資料戰略和資料標準,這是與DAMA-DMBOK中的資料管理框架以及CMMI-DMM模型是有所不同的。我們中國人做人做事講求“無規矩不成方圓”,“規矩”就是做事的總則,規範和標準。在DCMM模型中,資料戰略就是組織資料管理的最高總則,為組織的資料管理提供方向指引;資料標準是具體資料管理實踐的執行規範,為組織的資料管理提供操作指導。

第三,DCMM模型的資料治理過程域中的二級過程項“資料治理溝通”,這個是DCMM的一個亮點。個人認為:從資料治理戰略的制定到落地執行都離不開溝通,溝通連線著資料治理各個環節,放在資料治理中可能更合適些。首先,啟動資料治理專案,就必須說服高層領導,獲得領導的支援,這需要溝通;其次,資料治理不是一個人或一個部門的事情,需要企業各部門的協調和配合,這需要溝通;第三,資料治理需要IT與業務的融合,讓業務認可、讓領導重視,這需要溝通;第四,落地資料標準、執行資料規範、培養資料思維,建立資料文化,這都需要溝通。因此,溝通應該是貫穿整個資料治理全週期、全過程的一項重要活動。

最後,DCMM模型還重點強調資料應用,他將資料應用獨立是其八大過程域之一,資料應用過程域包含了資料分析、資料開放共享、資料服務。所以嚴格意義上講,DCMM模型評估的不單純是組織的資料管理能力,還包括組織的資料應用能力。這在其他的資料管理成熟度模型中是看不到的。當然,也有人認為資料管理、資料應用是兩個維度,甚至是兩個專業領域的事情,放在一起評估不合適。我倒是認為,這沒什麼不妥的,資料治理的本質是為資料應用服務的,核心目標是為了讓資料產生價值,離開這個目標搞資料治理,那就是典型的“為了治理而治理了”。

但這裡,我也有個小的疑問:為什麼不把“資料整合共享”這個子項放在“資料應用”過程域中,而是放在了“資料架構”過程中?

“資料整合共享”,我理解就是企業內部各系統或部門之間的資料交換共享,解決的是業務協同問題,應該放在“資料應用”似乎更合適吧?

04

DCMM模型使用,

評估實施的四個階段

為促進標準落地應用,2018年成立中國電子工業標準化技術協會資料管理應用推進分會,在工信部信軟司的指導下,不斷豐富完善並建立了 DCMM 評估體系。

DCMM的評估是在工信部信軟司的指導下,由中國電子資訊行業聯合會統一組織,包括:評估機構選取、評估專案實施、優秀標杆評選、DCMM證書發放等。評估機構需要透過官方認證,才具有為企事業單位進行DCMM評估的資格。

根據中國電子資訊行業聯合會的公開資料,DCMM評估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dcmm.org.cn

準備階段:收集及分析評估材料,確定評估的範圍,成立評估小組並明確專案團隊的各方職責。

實施階段:召開DCMM評估啟動會,DCMM模型宣貫,開展現場評估。

制定報告:形成DCMM評估結果,明確各過程域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指明改進方向。

評審釋出:提交報告及發放證書等。

05

DCMM的價值,

為企業數字化轉型賦能!

與歐美國家相比,在資料管理領域我國一直缺乏完善的資料管理成熟度體系的研究,DCMM填補了這一空白,為國內組織的資料管理的能力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方向性指導。

DCMM國家標準的釋出對促進我國資料產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透過DCMM評估,有利於幫助企業更加熟練地管理資料資產,增強資料管理和應用的能力,並提供一致和可比較的基準,以衡量一段時間內的進展。透過DCMM評估,有利於幫助企業理清資料管理能力的長處和不足在哪裡,幫助企業確定選擇治理的優先順序、治理範圍和內容,更有效地管理和使用資料。透過DCMM評估,有利於幫助企業建立與企業發展戰略相匹配的資料管理能力體系,包含組織體系、制度體系、標準體系以及工具和技術體系等。透過DCMM評估,有利於幫助企業建立資料管理和應用的隊伍,培養數字化人才,有利於推動資料思維和資料意識的建立。

可能有人要問:DCMM真的這麼好嗎?

個人認為:DCMM可以作為企業資料管理能力建設的指導性工具,也僅是一個工具,能否有助於實現上文描述的“四個有利於”,關鍵要看怎麼用。DCMM評估,你是用它來獲取高級別的認證,還是真正的尋找和改進企業資料管理和應用方面不足,這是兩個層面的出發點,出發點不同結果是顯而易見的。

寫在最後的話

筆者經常講企業做資料治理一定要想好資料治理的目標,不要“為了治理而治理”。

DCMM評估也一樣,一定要想清楚:Why——為什麼評估。評估是為了找到資料管理中的實際問題、不足,或優勢,是為了更好的管理和應用好資料,從而為企業的數字化提供更好的支撐。

資料管理能力成熟度的評估不是為了更“別人”爭長短、較高低,不要為了獲得更高的評價等級,將其作為一場“政治”競賽。要透過資料管理成熟度的評估,真正發現問題、找到差距、提出改進方案和最佳路徑,幫助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

22
最新評論
  • 天翼雲躋身前三,移動雲仍委身others,二者終有一戰?
  • 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大衛一行到黃河科技學院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