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在當今這個五代機當道的社會,中國能在全世界這麼多的國家中憑藉著殲-20、殲-31進入到五代機的行列中,這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要知道每一個成功的戰機背後都存在著不同的故事。所有成功的戰機都被會大家所知曉,但是也存在著一些由於種種原因沒有成功的戰機,就比如接下來我要介紹的這款殲-8IIM戰鬥機。
殲-8IIM戰鬥機是一種高空高速、全天候、多用途、出口型殲擊機,按照常規的思維這種戰機應該會被廣泛的應用的,可是為什麼最後卻以失敗而告終呢?咱們接著往下看,首先從設計思想出發,殲-8IIM戰鬥機的最初的設計思想是以提高飛機的作戰效能為主要目標的,要知道提高飛機的作戰效能是對技術要求很嚴格的,所以殲-8IIM戰鬥機充分利用國際合作途徑,採用先進技術,對殲-IIM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進。殲-8IIM主要結構可以保證3000飛行小時飛行壽命,在採用較新的材料和工藝後載荷範圍與結構壽命還有繼續提高的空間。殲-8IIM機載電子裝置具備自檢功能並可以將故障分系統隔離。
殲-8IIM綜合俄羅斯和中國航空電子裝置的優點成功的促進了國內航空技術的發展,建立起了具備綜合俄羅斯和中國航空系統的設計和試驗體系,為中國產作戰飛機提供了經驗。殲-8IIM作為引進技術與自行開發結合的先進航空武器裝備,不但將引進的雷達系統與國內航電裝置較好的綜合起來,機載火控和外掛管理系統也實現了俄羅斯與中國機載武器混裝的要求。殲-8IIM專案開發中重加強了結構與裝置的可靠性並具有較好的維護性,在機體設計上不但考慮到對結構、特設和航電裝置的檢查和維護要求,還改善了原設計中不利於飛機維護和容易出現安裝錯誤的細節。
那麼既然國際合作的產物,那麼在效能方面應該具備一定的優勢,那麼又為何最後卻是以失敗而告終的呢?殲-8IIM在改裝過程中所採用的技術和成品雖然大都是比較成熟的貨架產品,但是將中俄各自的電子裝置進行綜合的難度非常大,雷達裝機後的系統綜合和實驗過程也消耗了很多的時間,開發時間的拖延對產品的出口造成了嚴重的影響,而最終殲-8IIM最後甚至連個完成的試飛報告都無法提供。而最終導致走向徹底失敗的是出口的失敗,中國戰鬥機傳統出口市場上的其他國家大都是經濟實力不高的發展中國家,相對於戰鬥力有限但具備結構簡單和低價優勢的殲-7M系列,幾乎在成本上要增加三倍(含備件和武器投資)的殲-8IIM在經濟上很難承受,機載裝置比較複雜導致的維護問題對這些國家也是個難題。
如此看來一款好的戰機的誕生不僅僅需要的是技術上的過硬,更加要考慮的是市場的需求,和對後期維護的保障。看來好的戰機要考慮的方面還是很多的,那麼我們就聯想到第五代戰機誕生之初是不是也要考慮這些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