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治>

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時作出“雲南少數民族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瑰寶,要積極加以支援和發展”的重要指示。

藝術創作持續繁榮公共文化服務惠民

京劇、魔術、歌曲演出輪番登臺,知名文藝家在雲南鄉村小學攜手獻藝,群眾冒著濛濛細雨從四面八方趕來,歡樂的笑聲灑滿校園……這是雲南省文聯文藝輕騎兵基層行系列活動走進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開展活動的現場,也是我省積極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惠及廣大群眾的縮影。

“十三五”期間,我省深入開展“雲南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補短板三年行動計劃”,基本實現省、州(市)、縣(市、區)、鄉(鎮)、村(社群)五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路全覆蓋。滇西抗戰紀念館、雲南省博物館等一批重大文化基礎設施相繼建成投入使用。全省共有影院336家、螢幕1423塊,129個縣(市、區)均建有數字影院。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逐步完善。截至2019年底,全省共有公共圖書館151個、文化館149個、美術館4個、非遺中心27個、鄉鎮文化站1445個、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13442個,實現五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路全覆蓋,並向自然村延伸,有效提升了公共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水平。文化惠民常態推進,舉辦“奮鬥杯”雲南省群眾文藝作品大賽、“建設者之歌”農民工文化節、“彩雲獎”等系列群眾性文化活動,開展“文化大篷車·千鄉萬里行”“彩雲之南等你來”夜間文藝演出等惠民演出活動,完成惠民演出48283場,觀眾人數達6000餘萬人次,增強了基層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藝術創作進一步繁榮。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抗擊疫情等主題,全省新創、原創大型舞臺藝術作品50餘臺,創作了《農民院士》《流芳》等一批文藝精品劇目,維西縣傈僳族《瓦器器》獲得第十七屆全國“群星獎”。我省入選“中國文化藝術之鄉”20個,命名“雲南民間文化藝術之鄉”26個。先後成功舉辦第十二屆全國舞蹈展演、雲南省新劇目展演、雲南省花燈滇劇藝術周等重大文藝活動。

文化產業生機勃勃集聚效應日趨增強

“十三五”期間,我省文化產業生機勃勃,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不斷湧現,乘著網際網路東風,結合文化產業數字+模式,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日益完善。雲南文化產業不斷傳承和發展著雲南優秀文化,塑造了全新的雲南美好形象,為雲南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強勁動力,為雲南民族文化強省建設注入生機與活力。

2019年5月,第十五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在深圳會展中心拉開大幕,雲南展團43家獨具代表性的重點文化企業集體亮相,創下歷屆參展規模之最。在深圳文博會2019雲南文化產業重點專案推介會上,多個專案現場簽約,最大簽約金額達120億元。

走進環境優美的紫雲青鳥雲南文化創意博覽園,陶藝、刺繡、茶藝等獨具雲南特色的“金、木、土、石、布”產業一應俱全。園區自2015年獲得“雲南文化創意博覽園”稱號以來,入駐企業從20多家增長到如今的160餘家,產值跨入10億元門檻。依託雲南自貿區建設紅利,園區正積極推動文化產業轉型升級,以“網際網路+文化+科技”的產業發展路徑,催生雲南文化新業態。

民族文化交融創新文旅融合成績亮眼

在“2020雲南民間故事展演”活動中,拉祜族史詩演唱《牡帕密帕》等精彩節目輪番登臺,鮮活的非遺文化展示讓觀眾對雲南民族文化、非遺等產生了濃厚興趣。

“十三五”期間,我省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成效顯著。全面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工作方針,提高保護傳承水平,推動優秀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景邁山茶林文化景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取得重大突破,文旅部和國家文物局已將其列為申報2022年世界文化遺產首選專案。截至目前,全省有世界文化遺產2項、正在申遺1項,有世界自然遺產3項、世界記憶遺產1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70項,可移動文物42萬件套、78萬多單件。有國家級和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鎮、村、街)91處,中國傳統村落708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專案105項、代表性傳承人125人,“傣族剪紙”和“藏族史詩《格薩爾》”兩個專案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14個傳統技藝入選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專案。成功建立2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85個省級民族傳統文化生態保護區,命名28個雲南省非遺保護傳承基地,4家傳承人企業列入國家非遺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大理州“非遺進校園”實踐案例入選全國第二屆“非遺進校園”十大優秀案例,2個文物行政執法案例入選“第三批全國文物行政執法指導性案例”。博物館事業蓬勃發展,推進實施“雲南博物館群建設計劃”,目前全省共有備案博物館、紀念館157家。

我省推動文旅融合發展成績亮眼,石林借鑑彝族《阿詩瑪》的文化元素和影響力,成功打造了石林阿詩瑪文化旅遊品牌;紅河深入挖掘哈尼族梯田農耕文化內涵,構建起多層次旅遊品牌等。我省民族文化與旅遊的結合日益加深,已建成大理周城村、騰衝和順古鎮、臨滄翁丁村等多個旅遊特色村和民族特色村寨,成為民族地區鄉村振興的靚麗底色。

推進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我省著力打造文旅融合重點示範專案。目前,已推出80條精品非遺體驗線路和10條鄉村精品旅遊路線;建成省級文創園區37個、文化產業示範基地28個,建水紫陶文化產業園進入全國首批10個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建立單位;成功打造“雲南映象”等41項精品旅遊演藝節目,舉辦46項國際性文旅活動和100多項體育旅遊賽事活動。

文化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佈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三五”期間,我省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始終堅持高位推動,加快建設民族文化強省步伐,大力推動雲南文化繁榮發展,全省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碩果累累,高質量的文化供給進一步提升著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侯婷婷)

12
最新評論
  • 天翼雲躋身前三,移動雲仍委身others,二者終有一戰?
  • 做好年終述職,為任寨發展"打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