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3月12日是我國的植樹節,這是1979年2月2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透過決議確定的,以動員全國各族人民植樹造林,綠化祖國,改善環境。40多年來,我國森林覆蓋率從改革開放初期的12%增長到22.96%,不間斷的植樹造林為我國森林資源的增長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我國新修訂的《森林法》於2019年底透過並予以公佈,將於2020年7月1日起施行。新《森林法》專門增加了植樹節的規定,將每年3月12日作為植樹節寫入森林法。對此,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經濟法室副主任王翔表示,將植樹節的規定寫入法律,是為了進一步增強廣大人民群眾愛林護林意識,推動形成各行各業、全國上下共同參與植樹造林,建設美麗家園的良好氛圍。
新《森林法》中“造林綠化”的重點內容
根據業內專家的解讀,新修訂的《森林法》“造林綠化”的章節是在原森林法“植樹造林”章節的基礎上修改而來。章節名稱修改主要考慮:培育森林、保護修復森林生態系統既要堅持自然恢復,也要注重人工修復;造林綠化包括人工造林、飛播造林、封山育林等多種方式,植樹造林主要是指透過人工種植樹木(人工造林)培育森林的活動。從兩者關係上看,植樹造林是造林綠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修訂的《森林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確大規模開展國土綠化,將“植樹造林”調整為“造林綠化”,能夠更加有效地調動全社會資源和要素參與到綠化國土、美化中國的行動中來。
新修訂的《森林法》中“造林綠化”的重點內容,在國家和政府層面包括:國家統籌城鄉造林綠化,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綠化美化城鄉,推動森林城市建設,促進鄉村振興,建設美麗家園;國家所有和集體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荒灘可以由單位或者個人承包造林綠化;國家鼓勵公民透過植樹造林、撫育管護、認建認養等方式參與造林綠化;宜林荒山荒地荒灘,屬於國家所有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主管部門組織開展造林綠化;屬於集體所有的,由集體經濟組織組織開展造林綠化;城市規劃區內、鐵路公路兩側、江河兩側、湖泊水庫周圍,由各有關主管部門按照有關規定因地制宜組織開展造林綠化;工礦區、工業園區、機關、學校用地,部隊營區以及農場、牧場、漁場經營地區,由各該單位負責造林綠化。在恢復自然生態、提高造林綠化質量層面包括:各級人民政府組織造林綠化,應當科學規劃、因地制宜,最佳化林種、樹種結構,鼓勵使用鄉土樹種和林木良種、營造混交林,提高造林綠化質量;採取以自然恢復為主、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相結合的措施,科學保護修復森林生態系統,新造幼林地和其他應當封山育林的地方,由當地人民政府組織封山育林;對國務院確定的坡耕地、嚴重沙化耕地、嚴重石漠化耕地、嚴重汙染耕地等需要生態修復的耕地,有計劃地組織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對自然因素等導致的荒廢和受損山體、退化林地以及宜林荒山荒地荒灘,因地制宜實施森林生態修復工程,恢復植被。
新修訂的《森林法》增加“組織開展城市造林綠化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制定”的條款,實現了法律制度的銜接,有利於推動城市綠化。新《森林法》在“森林保護”章節,加大了對天然林、公益林、珍貴樹木、古樹名木和林地的保護力度。業內專家指出,新《森林法》充分體現出“生態優先、保護優先”的原則,強調科學保護修復森林生態系統,堅持自然恢復為主、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相結合。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森林關係國家生態安全。要著力推進國土綠化,著力提高森林質量,著力開展森林城市建設,著力建設國家公園。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開展國土綠化行動”。2018年釋出的《關於積極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的意見》等多個檔案也提出了綠化美化鄉村、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建立森林城市、建設美麗家園等要求。新修訂的《森林法》的內容,就是為貫徹落實黨中央諸多決策部署作出的規定。
大規模國土綠化染綠神州大地
統計資料顯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森林面積、森林覆蓋率、森林蓄積分別增長1倍左右,新增綠化面積的42%來自植樹造林。40年來我國森林面積增長1.05億公頃,森林蓄積量增加85億立方米,人工林面積達11.8億畝,居世界首位。在全球森林資源持續減少的背景下,我國森林面積和蓄積量持續“雙增長”。
來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釋出的“NASA地球”衛星資料顯示,全世界在過去20年變得越來越綠了,其中僅我國的植被增加量就佔過去17年中全球植被總增加量的25%以上,對全球植被增量的貢獻比例居世界首位。而英國的研究者透過收集2000年~2017年期間的衛星遙感資料,發現全球綠化面積增加了5%,其中中國和印度貢獻了全球綠化面積增長的1/3,中國的大規模國土綠化為全球綠色增長作出了重要貢獻。
生態建設,造林為先。2017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啟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透過全民動員、工程帶動、城鄉共建等措施,推進國土綠化工作取得紮實顯著的成效。全國林業和草原工作會議公佈的資料顯示,2019年我國創新開展全民義務植樹行動,建立首批26個國家“網際網路+全民義務植樹”基地,“網際網路+全民義務植樹”試點省份達到15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重點圍繞義務植樹、國土綠化,加快鄉村綠化和森林城市建設,首次評價認定國家森林鄉村7500多個;大力推進森林城市建設,我國國家森林城市達194個,還有196個城市正在開展國家森林城市建立,19個省份開展了省級森林城市建立活動,11個省份開展了森林城市群建設,形成了跨區域、覆蓋城鄉的森林城市建設體系。
植樹造林40多年來,我國啟動多項造林綠化重點工程,新建百萬畝防護林基地,加快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森林質量精準提升示範專案穩步實施,優化了國家生態安全屏障體系。僅2019年,全國共完成造林1.06億畝、森林撫育1.14億畝,完成退耕還林工程造林1284.89萬畝。2020年,我國計劃完成造林1.01億畝、森林撫育1.2億畝,種草改良草原5194萬畝。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將出臺科學綠化指導意見,全面推開“網際網路+全民義務植樹”;推進森林城市和森林城市群示範建設;推進森林質量精準提升示範專案、國家儲備林和規模化林場建設等。同時,隨著一批批國家森林城市的建立和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一批批自然保護地的建立,我國綠色生態屏障建設為維護國土生態安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三北工程築牢北方綠色生態屏障
三北工程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標誌性工程。1978年,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在西北、華北、東北風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點地區建設大型人工防護林的戰略決策,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與改革開放同步啟動實施。40多年來在創新和完善林業生態工程制度體系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為我國林業發展戰略向以生態建設為主轉變發揮了示範先導作用。
為提高林草植被科學綠化水平,多年來,三北防護林工程持續推進綜合示範區建設,重點加強林木良種、經濟林樹種、不同立地型別的植被恢復,繼續加強百萬畝防護林基地、黃土高原綜合治理林業示範、精準治沙重點縣等專案建設力度,新啟動了雄安新區、湟水河流域兩個規模化林場和黑龍江松嫩平原、寧夏引黃灌區兩個百萬畝防護林基地。2019年,各地將三北工程和推進鄉村振興結合起來,不斷提升林草資源總量和質量,努力實現增綠和增收相統一,2019年三北工程全年共完成營造林任務732.61萬畝。同時,2019年三北工程退化林修復改造工作由試點開始全面推開,充分發揮計劃的導向作用,將60%的計劃任務向百萬畝防護林建設基地、規模化林場、黃土高原綜合治理、精準治沙重點縣等重點專案傾斜,為促進可持續發展構築更加穩固的生態屏障。
2020年是三北五期工程的收官之年,將繼續全面提升工程林草總量和質量,加強退化林修復改造、統籌興林與富民協調發展。1月15日,三北工程總體規劃修編和六期規劃編制工作正式啟動,以提升林草資源總量和質量為主攻方向,新時代推進三北工程建設把推動科學發展、持續推進大規模綠化、推進退化林和草原的修復改造、提升林草資源總量作為重中之重,著力推動工程建設高質量發展。
未來,將把三北工程作為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的主體工程,力爭每年完成造林1000萬畝以上,加快建設一批規模化林場和百萬畝防護林基地,力爭到2035年提前15年完成工程總體規劃目標,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5%以上,三北地區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北疆綠色生態屏障基本建成。一方面,將著力擴綠增量,推動防沙治沙,最佳化沙區生態安全屏障體系,培育沙區特色產業。另一方面,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穩步推進退化林修復改造,統籌推進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
國土綠化是建設生態文明、維護生態安全的根本,也是建設美麗中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近年來,全國各地積極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持續實施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放眼全國,各省(區、市)著眼國家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積極探索引導國企、民企、外企、集體、個人、社會組織等各方投入工程建設的機制,積極引導全社會資源和要素參與到國土綠化中來,以林草植被為主體統籌各生態要素,跨區域全流域推進國土綠化工作,以生態保護、修復、提升為建設任務,科學提升林草資源總量,規劃佈局一批生態防護屏障體系,為經濟發展打造生態環境支撐區和一體化生態格局。2019年,長江、珠江、沿海和太行山綠化等4項重點防護林工程完成建設任務400多萬畝,為長江經濟帶發展、“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生態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