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治>

“高爐衛士”孟泰、“鐵人”王進喜、“兩彈元勳”鄧稼先、“知識分子的傑出代表”蔣築英......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勞模代表座談時,曾列過一長串名單,他們有普通的名字,卻有著不凡的業績。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偉大的精神,不因歲月的流逝而褪色;榜樣的名字,不因斗轉星移而磨滅。那麼,是什麼樣的精神,讓總書記一再謳歌?

是“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鬥、勇於創新,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勞模精神。這種勞模精神,“豐富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內涵,是我們極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今天,丹丹就帶大家一起走進中國電影博物館,為大家講講一部以總書記口中“知識分子的傑出代表”蔣築英為原型的電影《蔣築英》。

文物展示

電影《蔣築英》完成臺本原件

電影《蔣築英》完成臺本原件

在中國電影博物館5號展廳收藏著一本電影《蔣築英》的完成臺本原件。翻開臺本的第一頁,一段話映入眼簾:“築英,你是不是走的太匆忙了。我知道你放不下你的試驗室,放不下你的光學事業,放不下苦你累你,又愛你的生活……”作為全國勞動模範的蔣築英,由於過度勞累,病情惡化,在一次去外地工作的途中病逝,年僅43歲。

電影《蔣築英》

追光路上的“鋪路石”

蔣築英

蔣築英,1938年出生於杭州。自幼就愛鑽研,學習十分刻苦。1956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物理系。在校期間,他在攻讀自己專業的同時還掌握了英、俄、德、日、法五門外語。由於家庭困難,蔣築英靠助學金完成了學業。大學期間十個寒暑假,他有八個是在圖書館度過的。1962年大學畢業前夕,母親來信催他回上海或杭州工作,他卻想去東北,因為他知道中國最大的光學基地和最著名的光學科學家都在東北。他寫信說服了母親,來到長春,成為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著名科學家王大珩的第一個研究生。

1965年,蔣築英和他的研究小組設計並製造出了中國第一臺光學傳遞函式測量裝置,建成了國內一流的光學檢測實驗室。那一年,他只有27歲。之後,他又設計了中國第一臺電子分色機的分色特性和鍍膜要求,先後解決了國產鏡頭研製工作中的許多關鍵性技術難題。他撰寫的《關於攝影物鏡光譜透過率》對中國的電影電視事業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他的研究成果使X光射線的檢測精度達到一根頭髮絲的十萬分之一。可惜天妒英才,1982年6月,蔣築英到外地工作時由於積勞成疾,不幸逝世。噩耗傳來,震動了光機所,原定要召開一個200多人的追悼會,結果卻來了1000多人,許多與蔣築英生前有業務聯絡的單位都送來了花圈和挽幛,各家媒體紛紛發文。

願景成真

長春電影製片廠的編劇王興東在《光明日報》上了解到了蔣築英的事蹟,他想將此人物搬上大銀幕,可是當時寫報告文學、電視劇、廣播劇的作者頗多,種種原因,王興東的願望並未達成。時光就這麼悄然地流逝著,在洶湧的商品經濟大潮中,蔣築英的事蹟漸漸沉寂了,當年關於蔣築英的廣播劇早已不再播出。隨著時代對科技的需求、對科技人才的重視,王興東的心中又燃起了想拍攝蔣築英事蹟的衝動。步入不惑之年,王興東對中年知識分子的責任和苦惱也有了更多的感受和理解。於是,他找到長春電影製片廠廠長談自己的構想,沒想到得到了大力支援,更獲得了長春光機所黨委和吉林省委領導的關注。

王興東

為了創作劇本,王興東到蔣築英生前工作過的光機所深入生活,卻發現自己對於蔣築英從事的科研工作一竅不通。但他並沒有放棄,決定從挖掘蔣築英的人物性格入手,在長春、北京、杭州、成都等地採訪了60多位和蔣築英生活、工作過的人。幾個月下來,收集到的材料多達20餘萬字。最後形成了以蔣築英妻子路長琴赴成都“護理蔣築英”為懸念的敘述方式,再以夫妻情、父子情、師生情、同志情、兒女情為點來構築全片。當寫完的那一刻,王興東說:“我是含淚完成這次寫作的,讀過劇本的人都會從字裡行間找到我的淚痕。”

沉甸甸的任務

拿到王興東的電影文學劇本,導演宋江波是茫然的,他知道蔣築英這個人是在十年前,當時報紙和電視臺都有報道,但主要事蹟卻已記不太清。作為國家資助拍攝的重點影片,宋江波倍感壓力。十年過去了,觀眾還會不會對這個人物感興趣?仔細閱讀過劇本後,這個顧慮消除了。王興東寫的劇本為宋江波提供了一個好的基礎,懸念的設計能很好地抓住觀眾眼球,從路長琴急於想去成都見到丈夫,以及她不安的種種猜測中,觀眾有了想要了解蔣築英到底是怎樣一個人的強烈慾望。宋江波在採訪中說:“我在影片中設計了幾場閃回鏡頭,蔣築英的形象塑造基本上是在他所熟悉的人物的閃回中完成,這種方法給我們提供了較大的自由度。”最初的文學劇本中有九個閃回段落,但宋江波怕情節太碎,濃縮成了影片最終呈現的六段,每一段的展開都揭示了蔣築英的精神世界,每個段落都生氣盎然。

宋江波

《蔣築英》故事梗概

蔣築英為了追隨他敬慕的王大珩教授,從杭州來到長春。他刻苦學習,才華橫溢,掌握了五門外語,成為我國著名的中年光學專家。他為人正直,工作勤勤懇懇,出國時他帶回了精密儀器,親自押運,搬運。對於國內各地來向他請教的人,他有求必應。長期超負荷的工作,使蔣築英患上了多種疾病,在他43歲到成都出差時,不幸病逝。他的妻子路長琴帶著一雙兒女來到成都,送他最後一程。

永遠的豐碑

經過導演和劇組同志們的辛苦攝製,影片於1992年和觀眾見面了,這也正好是蔣築英逝世十週年。蔣築英以他獨有的時代風采,躍然銀幕,他的事蹟彰顯了那個年代知識分子一心為國家奮鬥的理想信念。蔣築英的妻子路長琴看完電影后說:“我知道,你們和蔣築英走著同一條路,有著同樣的信仰,所以,你們才能讓築英‘復活’。”蔣築英的導師、著名光學家王大珩先生看過影片後說:“蔣築英是我的學生,我是非常熟悉他的,看了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許多往事,銀幕上的蔣築英和我熟悉的蔣築英精神上是一致的。”

《蔣築英》中巍子飾演蔣築英使用的手錶

雖然蔣築英的生命如同這塊手錶一樣停止了,可他的精神卻一直在影響著一代代青年學子和科研人員。伴隨電子學技術和新材料的不斷髮展,光學及光電成像裝置也在飛速發展。蔣築英的光學傳遞函式學科成果已經廣泛運用在航空航天、地面測控等各類光電成像裝置的評價中。《蔣築英》這部電影也因其影響力,獲得了第1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和1992年中國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影片獎、最佳故事片獎等多個獎項。

19
最新評論
  • 天翼雲躋身前三,移動雲仍委身others,二者終有一戰?
  • 我省紮緊“兩節”期間校園食品安全三條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