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治>

作為發燒軍迷,有兩部經典空戰電影是不能錯過,一部是阿湯哥主演的《壯志凌雲》,另一部就是《深入敵後》,這兩部經典空戰電影以現代戰機F-14和F-18為主力戰機,為觀眾呈現精彩的空戰,特別是在《深入敵後》這部電影中,F-18戰鬥機擺脫導彈的追擊的情節堪稱經典中的經典,也許看過這個片段的軍迷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在F-18戰鬥機被導彈鎖定之後,戰鬥機會提前發出“滴..滴..”這樣的聲音警告飛行員已經被鎖定,危險正在逼近,不僅僅在這部電影,在其他很多空戰電影中,當飛機被導彈鎖定之後,飛機都會自然的發出警報,這倒底是什麼原理呢?

《深入敵後》的主角:美國F-18戰鬥機

美國F-18戰鬥機在進行起飛訓練

導彈要想命中戰鬥機,必須需要安裝制導裝置,製造裝置可以讓導彈有效捕捉到戰鬥機的資訊,從而讓導彈準確的命中目標。目前導彈的主要制導方式分別兩種,一種是主動制導方式,另一種是被動制導方式,主動制導方式顧名思義就是主動去尋找目標,然後實施摧毀的導彈,在這類導彈裝備有紅外線或者雷達,達到根據雷達發出的電磁波或者紅外線捕捉目標,類似現實生活中的蝙蝠一樣,主動制導方式主要應用於小型導彈上,比如空空導彈、艦空導彈等。而被動制導方式的導彈的執行軌跡起先設定好的,然後導彈按照設定好的規定直奔目標而且,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洲際導彈。

戰鬥機使用的導彈一般都是主動制導方式

洲際導彈的制動方式為被動制導方式

而在空戰中,攻擊戰鬥機的導彈一般都是採用小型的主動制導方式的導彈,當戰鬥機被導彈鎖定之後,之所以會發出“滴滴”的警報聲,是因為戰鬥機被導彈的制導雷達不斷的照射,而戰鬥機為了能夠提高自身的戰場生存能力,一般都會在戰鬥機裝備有反照射裝置, 也就是雷達波感測裝置,這個裝置一旦接受到外界傳來的雷達波就會通過機載裝置向飛行員發出警告的資訊。在影片中觀眾看到的現代戰鬥機被導彈捕捉之後,戰鬥機立刻發出警告聲提醒飛行員躲避就是通過這個原理實現的。

戰鬥機尾部裝備的雷達波接收器

戰鬥機尾部裝備的雷達波接收器

或者有人會感到疑惑,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到處都充滿雷達波,為什麼戰鬥機的雷達波接受裝置不會產生誤報呢?這就涉及到雷達波的能量高低和照射範圍寬窄的情況了,不可否認在我們周圍存在雷達波,但是這些雷達波的能量很低,而且照射範圍相對寬廣,戰鬥機上的雷達波接受裝置一般都會設定一個範圍值,當接收到某個範圍值的雷達波的時候才會發出警告聲,而且隨著雷達波的能量越高和照射範圍越窄,發出的警報聲就越急促,當導彈鎖定戰鬥機之後,導彈雷達的雷達波能量和照射範圍已經達到或者超越戰鬥機雷達裝置的設定範圍,所以會發出警告聲。

F-15戰鬥機發射空空導彈

F-16戰鬥機發射空地導彈

當戰鬥機被敵機導彈雷達鎖定之後,必須及時的做出規避措施,否則依靠導彈的速度,短時間內就可以把戰鬥機給擊落了,而戰鬥機的雷達警告裝置可以在戰機被擊落之前為飛行員爭取足夠多的時間進行一系列的規避動作,包括髮射反雷達箔條幹擾彈進行幹、進行大過載機動,以躲避導彈的攻擊,但是由於現代導彈技術的發展和速度的加快,當戰鬥機被導彈鎖定之後,在第五代(俄羅斯標準)戰機之前的戰機幾乎很少能夠避免被擊落的。隨著第五代戰機(F-22、F-35、T-50)的出現,這種局面有所改觀,因為這一代戰機已經把單純的雷達警告上升到電子戰的水平,簡單點說即使被導彈鎖定,憑藉第五代隱形戰機的先進綜合電子戰系統,可以讓導彈出現很大概率脫靶。

戰鬥機可以使用干擾彈對導彈進行干擾

戰鬥機還可以使用大過載機動擺脫導彈

像F-22、F-35、T-50這些第五代隱形戰機的出現,大大削弱的傳統主動制導方式導彈的威力,第五代隱形戰機的電子壓制可以讓導彈無法命中目標,不過正所謂有矛就有盾,為了反制這些戰鬥機,人們又研製出一種更加先進的導彈,這就是紅外製導導彈,這類導彈根據戰鬥機發動機噴口產生的強紅外輻射作為攻擊源頭,一旦被這種導彈盯上,結局肯定凶多吉少。

F-22戰鬥機,擁有非常先進的綜合電子作戰系統

F-35戰鬥機,擁有非常先進的綜合電子作戰系統

總之,戰鬥機的警告裝置雖然可以告訴飛行員有導彈畢竟,但是在真實的空戰中逃脫的機率非常小,不過這種警告裝置對於飛行員還是有用的,畢竟沒有這種裝置,那麼百分之百會被擊落,但是有了警告裝置,飛行員可以憑藉嫻熟的技術和優秀的效能贏得生存的希望。

  • 天翼雲躋身前三,移動雲仍委身others,二者終有一戰?
  • 超音速飛行和超音速巡航,兩者之間有何區別?了解後發現大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