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治>

縱觀現代航母的艦島,除了越來越小,還都安裝在右舷,左舷是斜角甲板,形成了寬窄不一的奇特模樣。艦島放在右舷,既有科學原因,也有歷史原因。

一、從科學方面來說。

單螺旋槳飛機在空氣中飛行時,會受到空氣動力產生的扭矩、陀螺進動、螺旋槳因素和螺旋槳滑流的影響。

1、扭矩。早期航母上都是螺旋槳飛機,很多螺旋槳從飛行員視角上看是沿順時針旋轉,從機頭方向上看沿逆時針旋轉。

▲從正面看是逆時針旋轉

當螺旋槳推動空氣時,空氣也給它一個反作用力。這個力在飛機上形成一個逆時針扭矩,使飛機向左滾轉。

2、螺旋槳因素。飛機與氣流有一個迎角,螺旋槳順時針旋轉,右側槳葉下行與氣流迎角更大,產生的拉力也更大;左側槳葉上行,與氣流迎角略小,產生的拉力也小。右側比左側拉力大,形成偏轉力矩,使飛機向左偏航。

3、陀螺進動因素。陀螺轉動中受外力時,除了自轉還會繞鉛直線旋轉,也叫旋進。

順時針旋轉的螺旋槳相當於一個右旋陀螺,當飛機姿態改變時,螺旋槳旋轉軸就傾向於向左擺,導致偏航。俯仰導致偏航,偏航也會導致俯仰。

為了對抗這種左偏傾向,飛行員要反向蹬舵,用副翼和方向舵調整航向。同時,飛機方向舵上也有微調的平衡片,螺旋槳軸也有相應的偏轉角。但這些無法完全消除偏航,還需要飛行員及時調整。

▲方向舵微調平衡片

飛機在航母上降落處於低空、低速,控制舵面效率下降。再加上飛行員疲勞、緊張、受傷等因素無力精確掌控,飛機會經常向左偏航。如果航母艦島在左舷,飛機就很容易撞上艦島,飛行員也不容易復飛。

二、另一些因素也佔一部分,但沒有完全科學證實。

1、飛行員都是右手控制操縱桿,機艙空間狹小,操縱桿在駕駛員兩腿之間,向左打舵更方便。

2、人的心臟在左邊,人體重心偏左,左腿更有力,右腿更靈活,遇到危險時,人會下意識往左躲避。

飛行員也一樣,降落中遇到危險也會下意識向左轉,就像大部分人開車向左打方向盤、邁步先邁左腿一樣。

三、視線問題。

1、現代人閱讀習慣從左向右,對視線左方事物變化更敏感。艦島在右舷,甲板左方區域很開闊,飛行員視線良好便於集中精力。若左側有高大艦島阻擋,會干擾飛行員判斷。

2、按國際海上避碰規則,狹窄水道行駛的船舶應儘量靠右舷水道行駛;兩船交叉相遇時,應向右舷船舶讓路。所以艦島在右舷,給艦長、舵手一個開闊清晰的視野,提高行船安全。

四、歷史原因。

艦島放在右舷也是歷史經驗累積的結果。1917年,英國率先將“暴怒”號巡洋艦改建成隨戰列艦一起行動的高速航母。

▲“暴怒”號航母第一階段改裝結果

“暴怒”號第一階段改裝時,在前後甲板上鋪上跑道供飛機起降,中間留著一個巨大艦島。艦島氣流很亂,又遮擋視線,飛行員降落很困難。

工程師發現,飛行員降落受阻時總是傾向於向左飛,再重新降落。所以工程師在以後的設計中,就把艦島放到右舷。美國沿習了英國設計,艦島也放在右舷了。

當然,也有左舷艦島的嘗試。日本就做過試驗,把“赤城”、“飛龍”號航母艦島放在左舷。

當時日本航母都是雙航母編隊,赤城、加賀一組,飛龍、蒼龍一組。日本覺得把艦島分置於兩艘航母左舷、右舷,可以減少飛機起飛時互相干擾。

但實戰中這樣的設計沒有任何好處,反而造成很多麻煩。許多飛行員作戰後精神疲憊、身體受傷,在視線不好、低光照條件下,甚至將船頭看成船艉降落,造成額外風險。所以日本後來建航母時,又將艦島搬回右舷。和風漫談原創,禁止抄襲。

當飛機進入噴氣時代後,左偏問題已經不存在了,但一代代飛行員早已養成左舷降落的習慣,所以艦島也固定下來。飛行員在航母上空排隊進場時,也是按逆時針盤旋。

▲F-18A降落示意圖

綜上種種原因,在科學原因和歷史習慣共同作用下,航母艦島置於右舷就成了約定成俗的規定。

  • 天翼雲躋身前三,移動雲仍委身others,二者終有一戰?
  • 亞洲最具實力戰艦055已建8艘,後續會像052D一樣大規模建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