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西部菌
國家中心城市西安,又出大招了。
日前,西安正式釋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 推進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發展工作方案(2020-2022年)》,明確了發展“三個經濟”的方向、路徑和目標。
“三個經濟”,是指樞紐經濟、門戶經濟和流動經濟。說的簡單點,就是從打造綜合交通樞紐、建設開放門戶和促進要素流通匯聚三個方向,提升西安的發展能級。
從檔案的核心內容看,西安這次的力度不小,涉及到的77個重點專案,總投資就有5905億元,超過全年GDP的一半。
由此也可以看出,在衝刺國家中心城市的道路上,西安還要繼續提速了。
01
檔案的內容很多,西部菌挑了幾條比較有亮點的乾貨。
樞紐經濟層面,建設輻射能力強大的立體化綜合交通網路,具體措施包括:
第一,織密航空運輸網;第二,拓展軌道交通網;第三,優化快速道路網;第四,做強智慧資訊網。
要重點提下航空和軌道交通。尤其是航空運輸,西安的優勢明顯,去年和鄭州一起拿下了第五航權,今年的檔案也提到,擴大東南亞、中亞經由西安前往日韓、北美的第五航權航線。
發力航空運輸網的短期目標是,“絲路貫通、歐美直達、五洲相連”——到2022年,國際客運航線達到100條,全貨運航線40條,西安機場國際通航城市及地區達到75個以上。
軌道交通方面,西銀、西延、西武、西渝等高鐵專案建設將提速,目標是2022年高鐵城鐵運營里程達到220公里以上,地鐵256公里。
屆時,西安的米字型高鐵網路將完全成型,同時以西安為中心,聯通渭南、銅川、寶雞、漢中的“一小時”通勤圈形成。
門戶經濟層面,打造多元化國際化開發開放平臺,構建“兩核兩區四園多層次”的平臺體系。
其中,兩核是指陸港和空港核心。2022年,臨空經濟目標是260億。
陸港和空港兩方面都是西安的長項,以陸港為例,西安中歐班列雖然起步晚,但數量增長比重慶和成都要更快,物流樞紐的區位優勢明顯。
另外,兩區是指自貿試驗區和國際商事法律服務示範區;四園則指歐亞經濟綜合園、中俄絲路創新園、臨空經濟國際合作園、中歐合作產業園。
流動經濟層面,構建現代化產業支撐體系。具體措施包括,引進培育龍頭物流企業、建設金融“金三角”,發展文旅、科教等。
為了順利完成目標,檔案安排了77個重點專案,總投資約5905億。其中最為關鍵的交通網路建設方面,投資就達到3224億。也就是說,未來的西安,在硬體上還將有質的升級。
而且在三年時間內,中央、省、市三級財政,還將投入100億。
02
西安給自己定下的三年目標,還是有一定挑戰性的。
以航空樞紐建設為例,西安2022年的國際客運航線要達到100條,而2018年的統計公報顯示,國際航線條數為64條,也就是說每年要新增接近10條。
地鐵方面,西安目前開通運營的地鐵線路共有5條,運營里程為161.76千米,2022年的目標是256公里,大概相當於深圳、成都目前的水平,按照規劃進度,問題倒不大。
總體來說,不管有沒有難度,“三個經濟”所代表的三個發展方向,的確是比較符合西安的區位優勢和發展基礎的。
西安雖然不沿海沿邊,但歷史上就是絲綢之路的節點,也接近全國的地理幾何中心,是資源要素集散的絕佳地點。
高鐵方面,西安是連線華北和西北的重要要道;陸港物流方面,中歐班列長安號,在2017年僅僅開行194列的前提下,2018年增長到1235列,今年上半年再度達到846列,實載開行量和過載率全國第一。
航空樞紐優勢更不用說,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是八大區域性機場之一,2小時航程可以覆蓋中國75%的領土和85%以上的經濟資源,去年的客流吞吐量4465萬餘人次,從全國第八升到全國第七。
在關中平原城市群乃至整個西北地區,西安是毫無疑問的流量中心,人力、技術、資訊和資本等再次集散,無論是打造樞紐,還是搭建開放平臺,都是做大比較優勢。
西安的區位基礎,讓它順利入圍國家中心城市,同時疊加了自貿區、創新改革試驗區、自主創新示範區多重利好,對西安來說,發力“三個經濟”,也是落實國家戰略。
比如西部陸海新通道等,都離不開節點城市西安的參與,並且通過暢通交通、物流通道和平臺建設,讓西部向西、向南的開放更加順暢。
當然,“三個經濟”還能給西安帶來直接的利好。
按照之前的《關於加快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的實施意見》,2020年西安“三個經濟”的總產值,要佔到全市GDP的20%以上。
2018年西安的GDP是8349.86億,如果目標順利實現,屆時“三個經濟”將貢獻接近2000億產值,成為西安經濟的絕對支柱。
03
“三個經濟”的提法源於陝西,這次會上陝西主官同樣表示,西安要圍繞“五大中心”建設發力。
這裡的“五大中心”,是指交通商貿物流中心、國際產能合作中心、科技教育中心、國際旅遊中心、區域金融中心。
就這幾項職能來看,從交通到金融,輻射範圍從內到外,一個綜合型的門戶城市在大西北呼之欲出,它也正好符合國家中心城市在金融、管理、文化和交通等方面的樞紐和中心要求。
往未來看,無論是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輻射陝西和關中平原城市群,帶動大西北,西安都得將“三個經濟”的比較優勢充分發揮,往當下來看,西安經濟眼下正好需要強心劑。
去年經歷過重回二十強的輝煌後,西安今年開始降速,前三季度的GDP增速只有6.7%,和去年同期的8.3%形成鮮明對比,幾項主要資料都出現下滑。
這次檔案對“三個經濟”的支援,不僅體現在資金層面,還包含了諸多基建專案。
比如在軌道交通方面,西安火車站改擴建之外,西銀、西延、西武、西渝等高鐵專案,接下來都會提速;機場至閻良、西安至法門寺南線等城際鐵路,全線開工。
同時,西安咸陽機場三期擴建工程,也將拉開序幕。此外,在平臺經濟方面,西安還將加快建設奧體中心、國際會展中心等大型場館及配套設施……
可以預見,在檔案落地後,西安既有和新增的市政專案、基建工程,建設和投資力度都會有更牢固的保證。
一方面,大量基建專案的啟動,對西安暫時減速的經濟,會起到激勵和提氣的作用,也能幫助它重回增長軌道。
另一方面,基礎設施尤其是交通樞紐、平臺建設的不斷完善,同樣會給西安的城市面貌實現升級。
如果硬體能再上一個臺階,配合招商引才、營商環境改革等軟環境建設組合拳,西安近兩年的崛起,註定還只是開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