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治>

其實從上世紀80年代來看,中國產戰機雖然都是仿製米格為主,但是J-6、J-7的氣動效能都還不錯,巴基斯坦在第一次印巴戰爭後還在用J-6,而J-7擁有非常好的格鬥能力,是世界上銷售數量最多的戰鬥機之一,甚至J-8II戰機在大改之後也有不少國際買家。

但是中國產戰機的氣動外形雖然做的好,各種大三角翼、雙三角翼魔改充分挖掘了氣動潛力,甚至和當時的三代機的氣動效能上都有的一拼,但是航電裝置就太差了,這個主要受制於國內電子工業技術。其中最明顯的問題就是雷達,比如說J-8和J-7最早都只有安全簡易的雷達測距儀,只能探測機身前方,而沒有全向工作能力。後來改進的中國產S-L4雷達和火控雷達也都不能達到軍方的標準,而當時世界先進空軍已經開始裝備多普勒雷達,進入了超視距作戰的時代,普遍重視中低空效能。

在國內的82工程失敗後,從外部獲得先進雷達的方式已經被堵死,這就逼迫我們只能利用國內緩慢提升中的有限電子工業力量,自己從基礎演算法開始,通過理論研究和技術應用從頭開始戰機雷達研製,這其中的困難程度可以想象。

而實際上在1989年國內的機載雷達的主要負責人賁德院士就開發出了第一臺多普勒雷達(PD)樣機,當時和平珍珠合作尚未完全破裂,如果當時成功引進F16裝備過的AN/APG-68 ,那麼結合中國產自研的技術,國內雷達製造將會有較大提升。

但是因為被人擺了一道,雷達研究工作只能靠自己了,因為樣機只是解決多普勒雷達的工作原理問題,真的要上艦還有很多問題要解決,這就好比全電推進我們很早就有樣機了,但是真的要裝備還是很慎重的。先進雷達最重要的是重量問題,相同效能下,重量越輕、體積越小先程序度越高,體積要求0.1立方米,重量要100公斤以下,還要解決高空45度到-50度的溫度劇烈變動對雷達穩定性的影響,同時還有氣壓變化、震動問題以及和機內其他電子裝置的電磁相容性問題,可以說每減少1克重量都可以單獨給個型號。

研究過程中主要矛盾集中在副瓣平板天線的問題,以及PD雷達大容量訊號的處理問題,畢竟當時的資料鏈和計算機國內基礎都比較差,研究起來進度就快不起來。直到1994年,5年後中國產多普勒雷達才定型,已經達到了全頻率波形探測能力,其中高頻精度高可以給導彈做引導,而低頻率可以遠端搜尋,中頻率適用範圍廣,雖然和美製改進型多普勒雷達還有差距,但是就當時而言已經不存在代差,可以保證中國產戰機的裝備和使用。

PD雷達的成功過直接保證了J-10等一批先進中國產戰機不會出現J-8II這樣的飛機等雷達,導彈等火控的尷尬,也不會出現先做白天型,有了雷達在射擊全天候的技術倒車。當時包殲8F、殲10、殲11B和飛豹在內的大量中國產戰機都裝備了中國產PD雷達,其中14所的1473主要裝備的是空軍部分,而海軍戰機由於對海搜尋時雷達波束貼海會造成干擾,所以更青睞X波段更強的雷達,所以裝備了603所的JL-10A,不過花開兩朵,也是國內武器研發的常態了。不過總的來說,要是沒有90年代對PD雷達的研發積累,未來J20所用的相控陣雷達估計影兒都沒有,J20能夠長空翱翔,要好好感謝一下雷達陣線的工程師們。

關於603和14所雷達開發的故事,我們有機會可以另闢新章聊一聊。

  • 天翼雲躋身前三,移動雲仍委身others,二者終有一戰?
  • 鄒平退役士兵完成公開選崗!附選崗結果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