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治>

儘管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過去70多年,但是那場席捲全世界的戰爭,是迄今為止人類規模最大的一場全球性戰爭。而這場世界大戰中所使用的很多號稱“黑科技”的武器,一直被人類沿用到今天。其中戰爭史上第一款彈道導彈V-2就是這些“黑科技”的代表作品。當今世界各種型號、各種射程的彈道導彈,都可以看作是V-2導彈的子子孫孫。

火箭和導彈的最初源頭,大致可以追溯到中國的明朝時代。在明代的中國,已經有專門的官辦軍火工廠,並生產各種金屬火器,其中就有“火箭”一項。在當時主要是在箭矢上綁上一個黑火藥的“助推器”,將這種火箭成排的擺放在獨輪或者雙輪的推車上,擺在戰場合適的位置,將其點燃,然後憑藉火藥自身的推力,將箭矢發射出去,從而大面積殺傷敵方衝鋒的騎兵。這種武器在當時稱為“架火戰車”,可以看作是最早的火箭炮,也是“火箭”最初的應用方式。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到20世紀二三十年代,在歐洲國家,已經出現了早期火箭的設計和研究方向,在當時的條件下,火箭由於自帶動力,因此比炮彈飛行遠,所以具備很強的武器潛力,特別受到德國的重視。在一戰結束後的《凡爾賽和約》上,德國的常規軍事力量都遭到了限制,包括先進的戰鬥機、坦克以及大型主力艦的研製,都被明確限制,對此德國只能把相當的精力放在當時其他的概念性武器上,火箭武器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發展起來的。在整個二戰期間,納粹德國的火箭武器遙遙領先世界其他主要大國,並且成建制投入實戰,正是這種投入的結果。

V-2導彈德文全稱Vergeltungswaffe-2,是德國在1942年研製的第一種彈道導彈。意為“報復性武器─2”,其目的在於從歐洲大陸直接準確地打擊英國本土目標。V-2導彈其實早在納粹德國入侵波蘭之前就已經立項研製,1942年正式定型,但是一直到1944年才這正列裝德國部隊。在當時,由於納粹德國已經面臨兩線作戰的局面,可以說敗局已定。所以德軍迫不及待的把這些“復仇武器”投入戰場,企圖挽回失敗的命運。

V-2導彈是二戰期間,德國研製的,用於遠端攻擊的,威力最強大武器。V-2導彈作為一款早期的彈道導彈,採用的還是彈箭一體式設計。彈頭和彈體在飛行中並不分離,並且V-2導彈採用液體燃料。V-2導彈全長約14米,直徑1.7米,看起來就像一顆子彈,同時配備有十字型的四面尾舵,用於控制導彈的飛行姿態。它實用酒精和液氧作為燃料,發射重量約為13噸,可以將1噸重的彈頭髮射到320公里以外。

V-2導彈發動機的工作原理是:以乙醇(酒精)與液態氧當作燃料,兩種燃料則會以一定比例通過管線引入燃燒室點火推進。管線特別設定在燃燒室壁旁,目的在於冷卻降溫,以免發生燃燒室過熱甚至融化的狀況。在V2火箭的尾端,亦安置了被稱為“燃氣舵”的金屬板,主要是為了改變氣流,誘導火箭朝正確的方向前進,也可以用來改變火箭前進的路線。導引方式則是標準的慣性制導:在導彈發射前,首先在慣性導航儀中裝定飛行引數,當火箭點火後,液態燃料推進器將會把V2推送到一定高度與速度,待燃料燒完之後,導彈大多會在拋物線的頂點(80~100km)。接著便會受慣性導航儀的引導,沿著預先設定的拋物線飛向目標。由於引導方式非常原始,所以V-2導彈的命中精度實在感人,通常誤差都要以公里計算,只能用來轟炸倫敦這種大型城市一類的目標,完全不能用來打擊點狀目標。

對於V-2導彈而言,最重要的一點是,它的飛行速度高達4.8馬赫,是人類第一款超音速攻擊的制導武器。由於其速度超過音速,以盟軍當時的科技水平,無論是雷達還是對空監視哨,都無法有效發現來襲的V-2導彈只有在其落地爆炸後,才知道V-2來了。這給當時的盟軍帶來了極大的恐慌。盟軍只能依靠雷達系統勉強預估V-2導彈的來襲方向,並提前集中防空炮火,向V-2可能來襲的空域開火,以圖能夠攔截,但是對於超高速的V-2導彈來說,這種攔截根本就沒有效果,除非V-2導彈出現內部故障,否則盟軍根本無法將其攔截。而且現實情況也是:在整個二戰期間,盟軍都沒有成功攔截V-2導彈的記錄。

儘管德國在二戰期間向英國發射的V-1導彈更多,但是由於V-1是一種初級的巡航導彈,且飛行速度不快,盟軍無論是美軍的P-51“Mustang”戰鬥機還是英軍的“噴火”式戰鬥機,平級自己的飛行速度,就可以追上V-1導彈,然後將其擊落或者直接掀翻,從而對其進行有效攔截。而且當時英美先進的防空雷達系統也能有效偵測到來襲的德國V-1導彈。但是對於彈道式的V-2導彈,英美兩國一時間都毫無辦法。因為當時的技術限制,無論是英美還是蘇聯,都沒有任何飛行器能夠進行超音速飛行,而且當時的雷達技術還比較原始,根本無法有效探測超音速的目標。這就導致了V-2導彈可以肆無忌憚的打擊盟軍的目標,還不用擔心被反擊——因為盟軍根本就無法發現這個危險的超音速大炸彈。

當時盟軍唯一的辦法,只能是派遣大量的轟炸機,猛烈轟炸德國境內生產V-2火箭的工廠和位於比利時、荷蘭等國的V-2導彈發射陣地。對此,德國人也對V-2導彈進行了升級,並且研發了第一代牽引機動式導彈發射裝置,可以通過牽引車將V-2導彈拉到任意地點進行點火發射,這種機動發射技術,也被後世所廣泛引用,幾乎稱為中短程彈道導彈的標準設計之一,當然這是後話。為了躲避盟軍鋪天蓋地的轟炸,德軍還給V-2導彈刷上偽裝色,其中大部分為墨綠色,還有部分甚至噴塗了迷彩色。這樣,即使遭到盟軍的猛烈轟炸,從1944年6月到1945年3月,德軍依然發射了3745枚V-2導彈,其中有1115枚用於轟炸英國本土,其餘2050枚用於轟炸比利時安特衛普、布魯塞爾和列日等軍事政治中心,另外還有582枚被用於德軍自己的研究和發展。

根據戰後統計,大約有74%的V-2導彈落在距離目標30公里的範圍之內,而這些導彈中又有約44%落在距離目標10公里以內的範圍之內。總體上說,當時的V-2導彈基本上不具備成熟的軍事打擊能力,只能作為一種恐嚇手段來嚇唬同盟國軍民。根據英國事後的統計稱,全部襲擊英國的1115枚V-2導彈總共造成英國2724人死亡,6476人受傷,落在倫敦市區的V-2導彈憑藉其巨大的戰鬥部和飛行速度,給地面建築物造成了相當大的傷害。不過整體看來,V-2導彈給盟軍造成的傷亡還是比較有限的,也無法挽回德國法西斯必然失敗的命運。

不過作為一款全新的武器,彈道導彈在隨後的冷戰中得到了巨大的發展進步。現在世界五大國所裝備的洲際戰略導彈,都是可以搭載核彈頭的彈道導彈。不過,筆者還是希望,這些武器永遠都不要使用,因為和平才是人類最珍貴的財富。

  • 天翼雲躋身前三,移動雲仍委身others,二者終有一戰?
  • 一帶一路中的鄰國——越南(經濟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