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隨著人類的進步,科技的發展,戰爭形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最初一對一的廝殺,到大兵團的運動戰再到機動部隊的短兵相接,發展到了現在敵我雙方不見面就決定勝負的數字化時代,而導彈是現代戰爭決定勝負的重要因素,具有一彈定乾坤的關鍵作用。毫不誇張地說,誰擁有了效能最先進的導彈,誰就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誰就能立於不敗之地。
東風-41洲際戰略核導彈
導彈部隊是一個國家國防的堅強後盾,國家安全的保護神,中國也有這樣一支讓對手不敢小視的導彈部隊——中國戰略導彈部隊。中國戰略導彈部隊裡裝備先進,精英薈萃,而這裡的人才都來自同一個地方——中國導彈部隊的高等學府,被譽為中國戰略導彈部隊軍官的搖籃,“導彈部隊的黃埔軍校”,火箭軍工程大學。這裡人才輩出,群英薈萃,而博士研究生張俊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英氣勃發的一代天驕中,張俊傑沉著、剛毅、目光如炬,閃耀著睿智的光芒。
這名看起來非常幹練的小夥子,其實才剛過25歲,清秀的臉龐讓人感覺還有幾分稚嫩,但這個看似平靜如水的小夥子內心卻湧動著熾熱的岩漿,隨時都會噴湧而出。張俊傑經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新時代的軍人就是要敢於探索、敢於突破、在科研上爭強鬥狠,要只爭第一,永不認輸。”
張俊傑自己微信簽名是這些寫的:人人都有夢,有人想開豪車,有人想住豪宅,我的夢想就是當一個世界級科學家,給祖國造出最先進的武器。
人們一定以為,敢有如此雄心壯志,敢誇這麼大海口的張俊傑,一定是個天才。其實在熟悉他的軍校同學眼中,張俊傑並不是那種精靈剔透,聰明絕倫的人,即使是課堂回答問題,張俊傑也是很少發言的。但張俊傑常說笨鳥先飛,勤能補拙。
在人才濟濟的軍校,要想不掉隊,就要多流汗,多苦讀;要想出人頭地,做出點成就,更要有拼勁,像梁山上的拼命三郎一樣;要想在學術上有所突破,就必須了解國內外科技動態;要想掌握各國軍備動向,首先英語必須要熟練。為了學好英語,張俊傑給自己制定了魔鬼學習計劃,把課本上的每一篇課文都倒背如流,背一篇就撕掉一篇,強迫自己記住那些難記的東西。
本科畢業設計開題時,導師給他提出課題研究方向的建議,張俊傑卻認為與部隊訓練貼得不夠緊,主動提出圍繞“電子間微妙的相互作用力對訊號產生影響”這一與導彈裝備使用緊密結合的課題展開研究。近半年時間,張俊傑通過理論論證、探測實驗、資料分析,最終結合專業所學,找到突破口並完成論文,在權威學術期刊上發表。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張俊傑獨立承擔多個課題,先後在業界權威期刊《歐洲物理雜誌》、《中國物理C》上發表論文,獲得相關領域專家認可。
這之後,張俊傑並沒因此沾沾自喜,他給自己立下一個規矩:每發表一篇論文,就讓一切歸零,重新開始。雖然張俊傑的畢業論文寫得非常吃力,耗費的時間也比別人多,但想想也值,因為他最後寫出的畢業論文在SCI期刊發表。
別人還在睡夢中的時候,張俊傑就悄悄在被窩裡開啟手電開始看書;別人出去逛街的時候,他在電腦室忙活;別人感嘆春節假期太短的時候,他已經踏上了歸隊的列車。因為在軍校裡的學習環境太爽了,濃濃的年味他也留戀,但沒有看書的感覺爽。
張俊傑看似輕鬆的七年軍校學習,付出了比別人多十倍的汗水。七年中,張俊傑瘦了26斤,活脫脫變了一個人。可是,這20多斤肉沒有白掉。幾年來,張俊傑刻苦鑽研,自我加壓,夜以繼日,不但在軍校贏得“學霸”美譽,還在全軍的各項競賽中攻城拔寨、拿了多項大獎——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一等獎、全軍院校數學建模一等獎、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二等獎,進入研發核心團隊……身邊的人無不羨慕他的成功,但張俊傑卻表現得非常冷靜,把榮譽看得很淡。
張俊傑坦率地說:一個有上進心的人誰能淡泊名利,榮譽是組織的認可,說不在乎是假的。可是我參加學術研究、參加競賽為了什麼,就是為了把研究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成就,變成我軍的裝備,讓我們的軍隊如虎添翼,強國強軍才是我心中最美的畫卷。
有了崇高的理想、有了遠大的目標,張俊傑全身心都投入到了自己的科研事業上,而蒼天是不會辜負任何一個有心人的。2013年,張俊傑在全軍第一屆物理創新大賽上拔得頭籌。幫助他拿獎的是一套揚聲器加一個麥克風,張俊傑就憑它們把水位資料穩定在誤差0.0001毫米範圍內。比如說一個人對著一堵牆喊了一聲,這個儀器就能測量出人跟牆面的準確距離。而完成這項發明,完全是因為張俊傑的有心。
那還是2012年10月,一次,一位導彈旅營長到軍校跟同學們交流時,不經意間說起他的煩惱,很多導彈陣地部署在偏僻的山區,而山區往往有小河,執行任務的時候,難免要對河流水位進行測量。可是手中掌握的河流水位監測辦法顯得很落後,操作起來非常複雜,技術要求高,消耗時間也長。而且得出的資料還不那麼可靠,容易出現偏差,會給陣地部署帶了意想不到的困難。
真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張俊傑在一旁聽了記在心裡,他鐵了心要攻克這道難關,為部隊掃除這道障礙。但傳統的方法經過了多少次實踐,想要替代絕非輕而易舉,遇到的困難超乎想象,同學們都勸他急流勇退,別再做勞而無功的事了。
博士研究生張俊傑,腳踏實地,目光緊盯基礎研究
可是張俊傑就是倔脾氣,認定的事從來就不會放棄,他說實驗室就是戰場,知難而退就是當逃兵,他在保證學習和研究不間斷的情況下,經過反覆試驗,多次失敗,多次除錯,終於研製成功了一套精確便利的遠端水位測量儀,填補了國內一項空白,解決了部隊一大難題,還獲得了國家專利。
曾幾何時,小時候的我們都夢想成為科學家,能為國家做出貢獻,但是時過境遷,曾經純真的社會逐漸變得物慾橫流。
現在的孩子,已經不再將成為科學家,當做自己畢生的理想。相比之下,他們更願意成為賺快錢的網紅、電競明星。現在的社會,逐漸成為笑貧不笑娼的社會,長此以往,國將不國。
都說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是因為只有興趣才會讓孩子學會自主學習,並潛心鑽研。然而讓孩子提升對數學等學科的興趣又談何容易?相反,很多孩子都對學習數學視為畏途。
但是筆者要說的是,數學也可以很好玩!楊振寧曾對一群中學生講解了自己學習數學的經歷,並說:
“有一位劉薰宇先生,他是位數學家,寫過許多通俗易懂和極其有趣的數學方面的文章。我記得,我讀了他寫的關於一個智力測驗的文章,才知道排列和奇偶排列這些極為重要的數學概念。”
可以說,正是這個民國時期的數學家劉薰宇,為楊振寧開啟了數學興趣之門,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最終斬獲了諾貝爾獎。
劉薰宇到底有多厲害呢?他一共寫了三本書,一本是《馬先生講數學》。劉薰宇化身馬先生,講解了一百多道題,主要講如何用圖解法求解一些算術四則問題。對孩子具有極大的啟發性。
第二本《數學趣味》,主要講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數學問題,非常直觀、非常有趣味性,通過萬物來學數學是最快的。
第三本是《數學的園地》,這本書的難度稍高,裡面講了函式、連續、誘導函式、微分、積分和總集等概念及它們的運演算法的基本原理。這是高階內容,孩子們或許會看得有些吃力。但是隻要讀進去,吃透,就絕對能獲得不凡的收穫。
更難能可貴的是,劉薰宇在嚴謹的同時,還加入了許多幽默的元素,其中一些段子,準能把孩子逗得哈哈大笑。學習這本書,說不準這能讓您的孩子成為下一個天才少年。數學學的好,對化學、物理、生物等課程的幫助也是非常大的。
想要給孩子增加課外知識的朋友,可以點選下方橫條參團,今天下單,第二天就發貨,之前已經銷售五萬多件,目前應讀者強烈要求,重新加印一部分,並不多,手慢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