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政府著眼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2018年4月首次提出構建“一干多支”發展格局的思考,同年6月作出實施“一干多支”發展戰略的重大部署,2019年1月制定釋出五大經濟區發展《實施意見》,標誌著四川區域經濟發展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未來必將重塑四川經濟地理、構建區域發展新格局。時間過去一年多了,“一干多支”區域經濟發展情況如何?本文立足於2019年前三季度統計資料對全省區域經濟發展態勢進行了分析。
“一干多支”發展戰略,“一干”就是要做強“主幹”,支援成都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多支”就是打造四個各具特色的區域經濟板塊,形成區域發展的多個支點支撐,同時鼓勵和支援有條件的7個區域中心城市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從2019年前三季度發展情況看,全省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戰略已初見成效,四川“一干多支”的區域發展格局已初步形成,作為“一干”成都輻射引領作用顯著增強,作為“多支”的各大區域經濟板塊立足資源稟賦協同發展,七個區域中心城市“摩拳擦掌”競相發展爭先。
“一干”輻射引領作用增強
“一干多支”發展戰略,在四川區域發展史上首次將成都定位為全省“主幹”,這符合歷史發展的事實,尊重經濟發展的規律,也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2019年以來,作為“主幹”的成都當仁不讓,一馬當先,不僅按下了發展的“快捷鍵”、跑出“加速度”,而且與兄弟市州的互動顯著增強,對全省經濟的貢獻顯著提升,承擔起“主幹”的引領帶動使命。
“主幹”地位越來越穩
近年來,成都主要經濟社會指標占比穩步提升,“主幹”地位愈加穩固。經濟總量指標方面,2018年成都GDP總量達到15342.8億元,在全國各大城市中排名第8位,在省會城市中排名第2。成都GDP總量佔全省比重從2000年的29.4%提高到2018年的37.7%,成都與全省排名第二的綿陽經濟體量比值從2000年的4.3倍提高到2018年的6.7倍,經濟首位度進一步提升。人口指標方面,2018年成都年末常住人口達到1633萬人,常住人口淨增長29萬人,佔全省常住人口總量的19.6%,其中城鎮人口為1194萬人,佔全省的27.4%。需求指標方面,2018年成都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341億元,佔全省的29.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6802億元,佔全省的37.3%,進出口總額達到4983億元,佔全省的83.8%。質效指標方面,2018年成都全部稅收收入達到2956億元,佔全省的53.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424億元,佔全省的45.7%,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42127.9元和22134.7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26.8%和66%,均居全省第一。其他協調性指標方面,2018年成都存貸款餘額佔全省的52.7%,郵電業務總量佔58.3%,保費收入佔46.9%,均佔據了全省的半壁江山。
“主幹”前三季度平穩增長
2019年以來,成都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作為“主幹”對全省經濟發展支撐作用明顯。從經濟增速看,前三季度成都GDP增長8.1%,增速與上年同期持平,在全省的增速排位從上年同期的第12位上升至第9位,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3個百分點,已連續3個季度高於全省。從經濟總量看,成都GDP總量達到12047.3億元,佔各市州合計數比重達到35.5%,比上年同期提高0.5個百分點,其中一產佔比12.4%,同比下降0.3個百分點,二產佔比32.9%,提高0.3個百分點,三產佔比43.4%,提高0.8個百分點。從其他經濟指標看,前三季度成都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7%,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0%,全社會用電量增長9.4%,存貸款餘額增長8.4%,均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主幹”的輻射引領作用持續增強
2019年以來,成都在強“主幹”的同時,也進一步增強對周邊市(州)的輻射引領作用。基礎設施成為“幹”與“支”互動最多的領域。2018年底,成雅鐵路開通,成都與雅安的時空距離縮短至1小時;雅康高速公路全線建成並試通車,甘孜與成都的聯絡進一步加強。“研發設計在成都、轉化生產在市(州)”的產業互動模式,“存量不動+增量分成”的區域利益分享模式,讓成都與兄弟市州的合作進一步密切。同城化發展提上議事日程。2018年7月,德陽市委八屆七次全會提出加速推進成德同城化率先突破;2019年9月,成德眉資四市社科界聯合召開“一干多支”戰略下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學術研討會,探索同城化發展前沿問題和先進地區經驗。同時,隨著天府大道北延線的開工,成都平原城市群期待已久的“百里中軸”正加速成型,天府大道今後北至德陽,穿過成都,南到眉山,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的格局將煥然一新。
“多支”協同發展支撐
發展“多支”,就是打造各具特色、競相發展的區域經濟板塊,推動環成都經濟圈、川南經濟區、川東北經濟區、攀西經濟區競相發展。前三季度,全省四大經濟區保持平穩增長,協同發展多點支撐了全省經濟的總體平穩。
環成都經濟圈體量最大
環成都經濟圈包括綿陽、德陽、樂山、眉山、遂寧、資陽、雅安7市,發展目標就是要建成與成都有機融合、一體發展的現代經濟集中發展區和現代化城市群。前三季度,環成都經濟圈GDP總量達到8396.5億元,在四個經濟區體量最大,佔四個經濟區總量比重達到39.3%,比上年同期提高0.3個百分點;GDP增長8.0%,高於全省0.2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長2.9%,第二產業增長8.9%,第三產業增長8.7%。除眉山、資陽外,經濟區中其餘5個市增速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川南經濟區增速最快
川南經濟區包括宜賓、瀘州、內江、自貢4市。發展目標是推動川南經濟區一體化發展,建成南向開放重要門戶和川渝滇黔結合部區域經濟中心,打造全省第二經濟增長極。前三季度川南經濟區GDP總量達到5548.1億元,佔四個經濟區總量比重為25.9%,比上年同期提高0.1個百分點;GDP增長8.4%,比上半年提高0.2個百分點,高於全省0.6個百分點,已連續多年位列各經濟區增速第一位,其中第一產業增長3.1%,第二產業增長9.4%,第三產業增長8.7%。川南經濟區4個城市GDP增速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川東北經濟區增速出現回落
川東北經濟區包括南充、達州、廣安、廣元、巴中5市。發展目標是推動川東北經濟區振興發展,建成東向北向出川綜合交通樞紐和川渝陝甘結合部區域經濟中心。前三季度,川東北經濟區增長勢頭有所放緩,GDP總量為5310.8億元,佔四個經濟區比重為24.8%,和上年同期持平;GDP增長7.8%,比上半年回落0.2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回落0.7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長3.2%,第二產業增長9.0%,第三產業增長8.4%。經濟區5個市中有兩個市(南充、達州)GDP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廣元、廣安與全省持平,巴中明顯低於全省。
攀西經濟區觸底回升勢頭明顯
攀西經濟區包括凉山和攀枝花兩市。發展目標是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建成攀西國家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現代農業示範基地和國際Sunny康養旅遊目的地。前三季度,攀西經濟區經濟增長持續回暖,GDP總量達到2138.8億元,佔四個經濟區總量的比重為10%;GDP增長5.9%,比上半年提高0.2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提高1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長3.3%,第二產業增長5.3%,第三產業增長7.9%。
區域中心城市競相發展爭先
“一干多支”發展戰略確定了綿陽、德陽、樂山、宜賓、瀘州、南充、達州七個區域中心城市,政策上也在鼓勵和支援這些區域中心城市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這七個區域中心城市地理區位條件比較優越,經濟實力相對較強,城鎮化水平較高,今年以來都保持了較快的經濟增長,形成了競相發展爭先的新局面。
從經濟增速看,7個區域中心城市GDP增速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平均增速達到8.3%,比全省高出0.5個百分點。其中,宜賓增速最快達到9.2%,列全省第2;綿陽、南充、樂山增長8.2%,並列全省第4位;達州、瀘州增長8.0%,並列全省第9位;德陽儘管僅增長7.9%,但也高於全省0.1個百分點。在更快增速的有力支撐下,七個區域中心經濟總量佔全省的比重穩步提升,前三季度七個城市GDP總量合計達11244.8億元,佔比為33.2%,比上年同期提高0.3個百分點。
從工業增長看,7個區域中心城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平均增速達到9.8%,比全省高出1.6個百分點,工業已成為區域經濟競爭力最重要的支撐點。其中,宜賓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5%,排名全省第2,綿陽、南充增長10.1%,並列全省第3;瀘州、樂山、達州分別增長9.8%、9.7%、9.6%,分列全省第5位、第6位和第8位。德陽增長8.8%,但也高於全省0.6個百分點。
從投資增速看,7個區域中心城市中有6個高於全省10%的平均增速,其中綿陽增速達到13.3%,排名全省第2;樂山增長12.5%,列全省第5位;南充增長11.9%,列全省第7位;達州、德陽、宜賓分別增長11.2%、11.1%和10.3%;瀘州在7個城市中增速最慢,為6.3%。
從消費增長看,7個區域中心城市有6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高於全省10.3%的平均水平,其中瀘州、南充、達州、樂山分別增長11.5%、11.4%、11.2%和11.1%,佔據全省前4位;綿陽、宜賓分別增長10.7%、10.6%,分列全省第6位、8位,德陽增長10.2%,比全省低0.1個百分點。
(2019年《四川省情》第10期。更多權威資料及財經要聞請下載《四川省情》APP客戶端,複製下載連結到瀏覽器開啟:安卓系統點選https://dwz.cn/WUP8yybi,IOS系統點選https://dwz.cn/jzcHEl5T)版權所有,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