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治>

我們的空軍,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到90年初期,能依靠的主力戰機也只有殲-7,殲-8系列,要知道這些都是二代戰鬥機,而當時國外主要航空強國均已經進入了三代機時代,不客氣地說,那個年代的中國空軍僅是一支裝備落後且體系不健全的國土防守型空軍。在面對某些發達國家的空中威脅時,連專職領空防衛都稍顯勉強,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才終於有所改觀。

殲-20

這也是得益於1992年開始從俄羅斯陸續引進的76架蘇-27,使得我們中國空軍一下子跨入了三代機時代,這些蘇-27系列以及隨後中國產化改進型型號,甚至影響了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的亞洲政治格局。之後,再加上2000年後引進的蘇-30,更是使得中國空海軍在現代化戰爭中的制空能力有了巨大的飛躍。

殲-7

殲-8

同時也為中國產第三代戰鬥機殲-10的成功奠定了一定的基礎,雖然2004年才正式裝備,但催生了一大批航空科技成果,實現了重點型號的“三大跨越”:一是以殲-10系列飛機研製成功為標誌,實現了中國自研軍機從第二代向第三代的歷史性跨越;二是以太行發動機研製成功為標誌,實現了中國軍用航空發動機從第二代向第三代的跨越;三是以新一代空空導彈研製成功並裝備部隊為標誌,實現了中國空空導彈從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也是中國在攀登科技高峰征程上邁出的重大一步,讓我們在追趕其他主要航空強國的道路上更近了一步。

殲-10

殲-10

當然我們的目標是老美,大家也知道,世界第一款四代機F-22是美國建造並於2005年正式服役的,而這個時期我們的殲10才服役不久,這個差距不僅沒讓我們洩氣反而更加激發了我們意志,終在2011年亮相了殲-20,經過6年的試飛,2017年初正式列裝,先於俄羅斯,成為世界上第二個裝備四代機的國家,殲-20的出現明確標誌著,中國空軍真正開始了從“國土防空”向“攻防兼備”轉型的步伐,這也是中國綜合國力具體物化的標誌之一。

殲-20

殲-20

從技術上來看,目前殲-20雖然正式列裝了,但如果嚴格按照那四個標準來看,還有許多的不足。比如在隱身性方面,就存在不少爭論。僅僅從形體角度觀察,為了遷就發動機的安裝,尾部雷達的可視性,就明顯不如美國的兩款。此外,老短板發動機又一次拖了後腿。當然,這有歷史因素,初期的殲20原型機使用了俄製發動機,而且無法實現超音速巡航功能。

目前的WS-15已經處在最後的測試階段,有訊息稱,在2025年之前,完全版的殲-20B就會出現,到那個時候,不僅標誌著中國航空水平、飛機研發以及所有子系統等,都達到第一集團的水平,而且也讓我們的空軍在東半球與美國的未來對抗中佔有一定的優勢。

最新評論
  • 天翼雲躋身前三,移動雲仍委身others,二者終有一戰?
  • 中國剛剛交付一艘巨輪,排水量達35萬噸,為買家至少節省5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