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治>

12月6日,四川省民族地區民營經濟發展座談會發布《民族地區民營經濟的發展——西昌實踐》研究報告。

報告以西昌市為研究樣本,對西昌市民營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和發展經驗進行了深度總結,並給出了促進民族地區民營經濟發展的對策建議。報告指出,在全市快速發展的過程中,西昌市民營經濟也取得了空前的發展,民營經濟與城市發展相得益彰,形成了在黨委堅強領導下,“以城聚人、以城興產、以城市發展引領民營經濟發展”的“西昌模式”,為民族地區民營經濟發展探索了一條符合時代特色和區域特色的創新發展之路。

2019年西昌市開年第一個大會就是總結民營經濟發展40年,再次發出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集結令”,給廣大民營企業家樹立信心,再次出臺支援新政策創造寬鬆環境,讓市委、巿政府和廣大民營企業家共同攜手燒旺民營經濟這把火。

從0.056億元到突破“兩百億”大關

改革開放40年,西昌民營經濟創業40年。回望這40年,特別是近來的“黃金十年”,西昌民營經濟的每一步發展,幾乎都與改革開放的節奏“同頻共振”。

西昌改革開放的每一個大的時間節點,也能看到一個個民營企業家、民營企業、創新創業人才和個體工商戶是如何實現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強的成功祕籍,那就是不停洞察時代發展新潮流、新動向、新機遇,乘勢而上,順勢而為。

改革開放40年來,西昌累積起了巨大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這是西昌持續向前的發展基礎。2007年,西昌市的一般預算收入僅有4億元,2017年,西昌市一般預算收入達到41億元;2006年,西昌GDP首次過100億元,從1979年建市算起,過百億元用了27年時間;此後,西昌相繼超過200億元、300億元、400億元,2018年過500億元,僅用了12年時間,新增了4個西昌的財富,這樣的發展速度和品質,不說在內地西部地區,就是在沿海發達地區,也是不多見的。

西昌民營經濟40來年的產業如此成型,1978年,西昌GDP為1.36億元,民營經濟增加值0.056億元;到2017年西昌GDP達481.44億元,民營經濟增加值突破“兩百億”大關,達261.08億元,佔GDP的54.2%,真正成為西昌經濟“半壁河山”。這過程中,既有從“0”到“1”的成功裂變,實現“無中生有”;更有不折騰、不懈怠的持續發力,不管風吹浪打,不論市場起伏,不閃擺、不停歇,一年一個腳印,積年累月付出,一棒接著一棒的奮力奔跑,最終換來豐收滿倉。

2019年1月7日,西昌市隆重召開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大會。

40年改革開放,西昌的民營企業家們依靠吃苦耐勞、艱苦奮鬥實現了個人、企業的發展壯大,推動了西昌民營經濟的發展。作為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的建設者和實施者,聚集這些從改革開放大潮中走過來的弄潮兒,當務之急就是要學習他們身上的這種氣質與精神。

近年來,市委結合西昌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提出了符合新發展理念的“穩一退二進三”、實施“八個一批”、構建“6+X”產業叢集的發展訴求,這些謀篇佈局,就是新一輪全市經濟轉型升級的風口。未來10年,消費結構升級蘊藏著巨大的服務消費潛力,西昌將成為攀西地區消費潛力最大、增長速度最快的服務業市場,城鄉居民的服務型消費平均佔比將接近50%,服務經濟時代將基本形成。

西昌市委提出一個奮鬥目標,到2026年,也就是西昌鉑金十年最後一年,民營經濟要創造全市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稅收、80%以上的就業,達到浙江2017年底的水平,爭取有超過10家以上企業分別進入中國民企500強和四川省綜合實力100強企業。

“這將是西昌民營企業家的重要機會”。廣大民營企業家認清和抓住西昌的春天是撲面而來的美好藍圖,更是人生奮鬥出彩的現實機會。西昌衷心希望,10年後,嶲商商會和西昌市青年企業家聯合會能夠成為活躍在中國經濟大舞臺上的生力軍和重要力量,催生出一批優秀的西昌本土企業家。

為西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改革開放40年來,西昌民營經濟茁壯成長,經濟總量快速增加,產業領域不斷拓展,發展品質不斷優化,為西昌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對西昌市民營經濟發展階段的劃分可以採用不同的尺度,如果簡單從民營經濟在全市經濟的佔比來劃分,可以大致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始於80年代初期的快速發展期,在這一時期,民營經濟從小到大逐漸從城市經濟的有益補充成長為全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二個階段是“黃金十年”過程中的品質提升期,在這一時期,民營經濟佔比實現了50%的突破,在全市經濟發展中作用越來越顯著;第三個階段是“鉑金十年”所開啟的健康發展期,這一時期,民營經濟正在助力西昌構建現代化生態田園城市的現代產業體系。

1978年既是改革開放的元年,也是撤銷西昌地區建制,西昌縣改屬涼山州的一年。改革開放後到2006年是西昌民營經濟發展的第一個階段,是改革開放後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期。這一階段中,西昌民營經濟先後迎來了兩個“西昌的春天”,第一個是80年代初期民營經濟快速復甦的春天,第二個是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後民營經濟衝破險阻快速發展的春天。在這一個階段,西昌民營經濟呈現出總量比重持續增加、經營領域逐漸拓寬和主體數量持續增加的特點。

西昌市優秀民營企業(戶)代表。

西昌民營經濟的發展

經濟總量持續增加,1978年,西昌民營經濟增加值僅有0.056億元,經過28年發展,到2006年,西昌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48.17億元。民營經濟比重也越來越高,1978年民營經濟佔比僅為4.12%,到1995年首超20%,到2000年首超30%,到2005年首超40%,到2006年民營經濟佔比達到46.9%。對區域經濟增長貢獻明顯,2006年,西昌民營經濟增加值同比增長22.4%,增速比GDP增速高5.4個百分點,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達62.16%。

經營領域逐漸拓寬,西昌民營經濟發展經歷了一個從“有益的補充”到“重要組成部分”的過程。1978年,西昌民營經濟主要是修理服務和手工業者個體勞動的“個體工商戶”,還處於社會經濟的邊緣地帶。經過二十餘年的發展,民營經濟的經營領域逐漸向經濟發展的各個方面持續拓展,到2006年,民營經濟產業結構呈現出“二、三、一”格局。2006年全市民營經濟增加值中,第一產業佔10.27%,第二產業佔45.08%,第三產業佔44.6%。其中,民營經濟完成工業增加值15.99億元,比2005年增長24.1%,民營工業增加值佔全部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45.01%,佔整個民營經濟增加值的比重達到33.21%。同時,一批行業龍頭民營企業快速崛起,如西昌新鋼業、西昌廣豐、西昌釩鈦等工業企業,金雕、達達等零售連鎖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民營經濟在促進經濟增長、壯大經濟規模、方便人民生活、拉動投資、解決就業和增加稅收等方面均發揮著積極作用。

主體數量持續增加,西昌市民營經濟是伴隨著個體私營經濟的成長而發展起來的,個體私營經濟靈活機動的特點使其具有較強的生命力,成為總體經濟發展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1997年底,西昌市有個體和私營企業1.28萬戶,註冊資金1.2億元,從業人員3.49萬人;2000年西昌市個體和私營企業戶數為1.3萬戶,從業人數3.96萬人,實現增加值為12.82億元;到2006年發展到個體和私營企業戶數為1.91萬戶,從業人數6.78萬人,註冊資本16.91億元。2006年,個體私營經濟實現增加值48.14億元,佔全部民營經濟總量的99.95%,拉動全市國民經濟增長8.15個百分點,貢獻率達57.82%。

“黃金十年”品質提升期“鉑金十年”健康發展期

2007年開始,西昌開啟了城市發展的黃金十年,通過打贏“生態、民生和固本”三大戰役十五場城市發展攻堅戰,全市發展水平和人民生活品質有了大幅提升,越來越多的市民分享到了城市發展和環境提升所帶來的“獲得感”。在這一時期,西昌民營經濟乘勢而上,發展規模和發展品質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經濟佔比首次超過50%。從總量上看,西昌市民營經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2007年,全市民營經濟增加值60.08億元。經過“黃金十年”發展,2016年全市民營經濟GDP為241.63億元,按名義價格增長了3.02倍,年均增速16.72%,按可比價格增長了2.41倍,年均增速14.63%。民營經濟人均GDP從2007年的9134元增加到了2016年的31607元,按名義價格增長了2.46倍,按可比價格增長了1.94倍。

從比重上看,民營經濟GDP佔比首次突破50%。“黃金十年”期間,民營經濟在全市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2007年,民營經濟增加值60.08億元,佔全市GDP的47.7%,到“黃金十年”中期的2011年,西昌市民營經濟GDP總量達到149.93億元,佔比首次突破50%,撐起了西昌經濟的“半壁江山”。到2016年,西昌市民營經濟GDP達到241.63億元,比重進一步上升達到52.85%。

從貢獻上看,民營經濟對西昌市經濟發展貢獻顯著。除2015年以外,“黃金十年”期間,民營經濟有3年時間貢獻率超過60%(2008年,2012年,2014年),有4年時間貢獻率超過50%(2007年,2010年,2011年,2013年),有1年時間貢獻率接近50%(2016年),其中,最高為2012年,貢獻率69.7%。按可比價格計算,“黃金十年”期間,民營經濟對西昌市經濟發展的貢獻累計達到55.3%,一半以上的經濟增長是由民營經濟貢獻的。

民營經濟發展品質進一步提高,在“黃金十年”期間,西昌市狠抓“生態、民生和圖本”三大領域,超前佈局城市生態化發展,努力踐行“新發展理念”,著眼“以人民為中心”,促使西昌的民營經濟發展水平和發展品質快速提高。

從產業結構上看,三次產業結構持續優化。2007年,西昌市民營經濟 三次產業結構為11.02:47.91:41.09,而到了2016年西昌民營經濟三次產業結構為5.57:56.78:37.65,其中,第一產業比重持續下降,從2007年的11.02%下降到2016年的5.57%;第二產業比重先升後降,2007年第二產業比重為47.91%,最高為2013年和2014年左右,比重分別達到59.45%和60.22%,在2015年和2016年比重開始下降;第三產業比重在35%和45%之間波動,在“黃金十年”上半期比重有所下降,2013年後,比重持續增加,2016年,第三產業比重為37.65%。

“黃金十年”西昌三次產業結構演進

從主要行業上看,出現產業高階化的趨勢。“黃金十年”期間,西昌民營經濟從傳統行業向現代農業、現代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拓展。現代農業及其三產融合領域湧現了正中食品、富華生態、三牧乳業、生生醬園、思奇香等民營農業龍頭企業60餘家、湧現農民專合組織480餘個,累計建立農產品品牌80餘個。民營現代製造業出現產品專業化、產業集中化的趨勢,逐漸向成涼園區、太和園區和釩鈦園區集聚,正由勞動密集型結構為主,向勞動、資本、技術密集型兼而有之的結構轉變。產品結構也從低檔次、鬆散型逐步向高品質、系列化轉變,並注重品牌塑造和科技創新,出現了如“好醫生”、“豪吉”等一批知名品牌,帶動了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現代服務業中民營經濟除“躋身”在房地產、交通運輸和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業傳統行業外,開始進入旅遊、文教衛生和城市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等新興服務業領域

成為民族地區民營經濟領跑者,經過“黃金十年”的發展,西昌市民營經濟發展處於全省民族地區發展的龍頭。如果按照87個縣的統計口徑,2016年西昌市民營經濟總量是全省民族縣市平均水平的7.99倍;民營經濟總量首位度較高,是排名第二的宣漢縣的1.8倍。2016年西昌市民營經濟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增加值和人均增加值分別是全省民族地區縣平均水平的3.64倍、7.34倍、11.58倍和2.28倍。如果按照51個縣的統計口徑,2016年西昌市民營經濟總量是全省民族縣市平均水平的11.59倍,民營經濟首位度是排名第二的會理縣的1.86倍。2016年西昌市民營經濟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增加值和人均增加值分別是全省民族地區縣市平均水平的4.03倍、11.64倍、15.89倍和2.81倍。西昌市民營經濟走在了全省民營經濟的前列,特別是第三產業民營經濟發展中與其他民族地區拉開了較大差距。

西昌市進入“鉑金十年”發展期

進入“鉑金十年”發展期後,西昌市迎來了全面建成現代化生態田園城市、加快建成川滇結合部區域性中心城市的新階段,基本建設投入進入了“重大戰略機遇期”。西昌市委市政府在精準提出“三步走”發展目標基礎上,專門制定了支援和鼓勵民營經濟發展的“11235”發展戰略,民營企業迎來了發展的“第三個春天”。2017年、2018年和2019年是西昌“鉑金十年”的開局三年,民營經濟呈現出一種高品質發展背景下健康發展的態勢。

民營經濟總量進一步增加,“鉑金十年”開局兩年,民營經濟總量進一步提升。到2018年底,民營經濟增加值突破了“兩百億”大關,達276.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達到15.9億元,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達到119.3億元,增長10.6%;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141.2,增長10.2%。2019年一季度,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63.67億元,增長6.8%,佔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51.9%,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5.6%。

民營經濟作用進一步凸顯,“鉑金十年”開局階段,各類建設專案陸續開工,民營經濟對西昌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更加顯著,2018西昌GDP達509.38億元,而其中民營經濟佔比達到54.1%;民營經濟增速10%,比全市GDP增速快3個百分點,對全市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6.4%,2017年和2018年,民營經濟創造稅收收入分別為8.92億元和12.6億元。

民營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鉑金十年開局階段,民營經濟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2018年,三次產業比例為5.7:43.1:51.2,其中,第一產業比重變化不大,第二產業在經過“黃金十年”倒“U”型曲線發展後,產業佔比進一步下降到43.1%,第三產業佔比超過50%,達到51.2%。

民營經濟主體進一步增加,由於西昌市投資和創業環境持續改善,全市民營經濟主體持續增加。2018年,民營經濟主體達到6.93萬戶,佔企業總數的99%,總戶數增加8%。其中個體經營戶6.4萬戶,比上年增長7.7%,註冊資本金規模達到380億元,比上年增長15.2%,2019年前5個月,全市共有民營企業5682家、個體工商戶6.6萬戶、民辦學校274所、民營醫院20家,其中:註冊資本過億元的民營企業29家,過千萬元的民營企業552家。

推動民營經濟健康發展西昌是這樣做的

西昌民營經濟發展的成績是和西昌民營經濟發展的創新模式密不可分的。縱觀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特別是“黃金十年”和“鉑金十年”開局階段期間西昌民營經濟發展的實踐,可以發現西昌走的是一條在黨委堅強領導下,依靠想幹敢幹的魄力和實幹苦幹的定力,發揮自身要素稟賦優勢,走出的一條“以城聚人、以城興產、以城市發展引領民營經濟發展”的創新模式。分析這一模式的內涵,應該至少包括如下六個方面的內容:

01

堅決貫徹落實上級黨委關於民營經濟相關的決策部署。西昌市委、市政府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和州委關於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決策部署,旗幟鮮明的支援民營經濟發展。

02

形成了主要領導親自抓民營經濟工作的良好機制。黨政領導幹部親自帶隊到多地考察學習民營企業發展經驗,制定了適合西昌實際的民營經濟發展方略,不斷加強民營企業黨的建設。2018年底全市民營企業納入黨建平臺基數426個,建立黨組織121個,覆蓋非公企業154個,黨建覆蓋率36.15%,選派黨建工作指導員167名,覆蓋企業426個、覆蓋率100%。

03

通過城市的發展引領民營企業的發展。民族地區經濟一般比較落後,不僅缺乏人力資源、科技、資本等要素,而且區域市場狹小,民營企業發展空間不足。而西昌市結合自身特點,以城市建設為抓手,通過建城-聚人-興產的內在邏輯有效破解制約民族地區民營經濟發展的瓶頸,形成了西昌特色的民營經濟創新發展之路。

“黃金十年”期間,西昌市總人口增加了17.32萬,達到77.72萬人;城市人口增加了24.82萬,達到44.62萬人,城市化率達到57.57%“鉑金十年”的2018年年末西昌常住總人口為81.8萬人,城鎮人口49.5萬人,城鎮化率為60.51%,在民族地區中位居前列。人口的集聚也導致了城鄉居民購買力的快速提升,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2007年的59.22億元提升到2018年的283.6億元,成為了攀西地區消費潛力最大、增長速度最快的服務業市場,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廣闊空間。

“以城興產”為民營企業開拓了新的業務領域。“黃金十年”期間,在市委、市政府主導下,西昌市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進行了一系列大手筆的投資,而城市基礎設施的大規模投資也有力促進相關行業民營經濟發展,直接促進了建築安裝類和環保生態類民營企業的發展,通過消費乘數效應間接拉動消費服務類民營企業的快速發展。

04

多措並舉力爭創造民族地區最優營商環境。西昌市把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作為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一號工程”,持續優化政策環境、政務環境、市場環境、法治環境、人文環境,打破各種隱形門檻,通過深化“放管服”改革來釋放民營經濟活力,取得良好效果。堅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西昌市行政審批共取消、下放行政審批事項266項,精減率達87%,落實了企業融資、稅收減免、創業扶持、風險補償等各項政策,對國企和民企一視同仁,把民企“國民待遇”真正落到了實處。政務中心便民服務水平提高。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關於鼓勵和支援民營經濟加快發展的實施意見》《關於培育和扶持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的意見》《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持續發展的二十條措施》《西昌市旅遊產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等20餘項扶持政策,從資金獎勵、稅收優惠、融資貸款、用地、人才培養、社會保險等方面大力支援民營企業發展。加強了對民營企業和企業家的保護。西昌市出臺《關於加強民營經濟合法權益保護的措施》,提升了對侵害民營企業合法權益典型案件的處理效率。

05

構建專門平臺發揮民營企業家的重要作用。針對過去一段時間民營經濟工作的短板,西昌構建了民營企業家之間抱團發展的平臺、表彰和宣傳民營企業家的平臺、培訓和提升民營企業人才的平臺,更大更充分地發揮民營企業家的作用。

搭建了兩個企業家平臺。西昌市以民營企業為主體,成立了西昌市巂商商會和西昌市青年企業家聯合會,2019年1-6月累計發展各類企業會員21戶、個人會員13名,現有各類會員1177個,商會15個,還由市委組織部牽頭,推動實施“巂商精英”“新一代巂商”培育計劃。構建表彰和宣傳優秀民營企業家的平臺,2019年1月表彰了35戶優秀民營企業、31名優秀民營企業家、10名優秀個體工商戶和10名優秀創新創業人才,提振了民營經濟發展的士氣、堅定了信心。構建支援民營企業人才發展的平臺,2018年邀請20餘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創新創業人才參加全市人才工作座談會,宣傳人才政策,聽取工作建議。將民營企業創新創業人才、經營管理人才納入全市“千名人才培訓計劃”,與清華大學、上海交大、四川大學等高校合作,推薦優秀民營企業家到高校學習深造。

06

梳理相關政策幫助民營企業降低要素成本。構建了專門的工作機構,成立了減稅降費工作領導小組,強化溝通協調,加大對中小微、科技型、三農及節能環保等民營企業稅費減免力度,2019年1至6月共實施普惠性政策減免16797戶次,個人所得稅優惠103395戶次,召開政策解讀會及培訓會13次,輔導企業1110戶次。

切實降低民營企業要素成本,努力降低用電成本,對企業高壓用電客戶,由供電企業投資建設供配電設施至客戶。低壓供電客戶的電能表及供電設施,由供電企業投資建設。抓好電力、氣、水等要素保障,鼓勵企業開足馬力生產。努力降低資金成本。搭建銀企對接平臺,組織銀企對接活動,通過一對一個性化服務為小微企業量身定製信貸產品。

經過多年的發展,西昌從一個閉塞落後的城市發展成了一座開放生態之城,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處於全省民族地區縣域經濟前列。特別是2007年以來的“黃金十年”,全市經濟綜合實力從2006年全國縣域經濟第177位、西部20位,躍升至2016年的全國第85位、西部第8位、全省縣市第1位,位列全省少數民族地區先進縣第1位、全國州盟首府城市第2位,成為了全國最具投資潛力百強中小城市。

2017年開始,西昌進入了“鉑金十年”,開啟了全面建成現代化生態田園城市、加快建成川滇結合部區域性中心城市的新階段。在全市快速發展的過程中,西昌市民營經濟也取得了空前的發展,民營經濟與城市發展相得益彰,形成了在黨委堅強領導下,“以城聚人、以城興產、以城市發展引領民營經濟發展”的民族地區民營經濟發展的“西昌模式”,為民族地區民營經濟發展探索了一條符合時代特色和區域特色的創新發展之路。

  • 天翼雲躋身前三,移動雲仍委身others,二者終有一戰?
  • 徐立峰到縣經濟開發區調研重點專案建設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