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治>

中國電科反隱形雷達總工程師吳劍旗2018年在接受央視專訪時稱,早在5年前中國的反隱形雷達就曾經在東海上空成功監測到F-22“猛禽”隱形戰機的飛行軌跡,這讓很多美軍專家覺得以難以置信,認為這只是為推銷雷達或僅是官方的誇大宣傳罷了。但是,也有很多嚴謹的美軍專家們認為這非常可能是真的。但是,他們又認為,按照目前的技術發展狀況,這種雷達偵測到的軌跡訊號尚不足以讓火控雷達引導武器進行攻擊。而且,如果隱形戰機搭配電子戰機共同出擊,反隱形雷達就更不容易測得可足以導引武器的訊號。

到底是矛利還是盾堅呢?隱身飛機是不是那麼容易擊落的?

其實,隱形戰機並非是穿了隱形衣,目前的隱形技術也只是會降低雷達探測和跟蹤的能力,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隱形戰機就不能被發現。事實上,任何像戰鬥機這類尺寸的物體,只要有類似尾翼結構,就會產生雷達訊號特徵,不論是F-22、F-35、蘇-57或殲-20都一樣,這是基礎物理學原理。如果這些隱身戰鬥機還攜帶有沒有隱形功能的外部油箱,或是在演習訓練時在機腹配備龍伯透鏡裝置的話,都會極大增強它在雷達上的反射訊號。既使是完全戰鬥狀態下,沒有攜帶上述物品,在雷達上也不會完全看不見,原因就在於上述原因。

也因此,隱身飛機才極為強調機動佈局的優化,特別是極大避免有凸出的部位,同時,還要在機體表面塗滿雷達吸波材料,以儘可能克服高頻波段,如C、X、Ku波段與S波段的頂端頻率。因為一旦頻率波長超過某個閥值併產生共振效應的話,這些低可觀測性的隱身戰機的雷達訊號特徵就會出現“跳躍變化”。這種情況比較常出現在尾翼這個部位,當尾翼的雷達訊號特徵小於特定頻率波長的8倍時,就會發生這種致命的共振。而實際上,隱身戰機即便塗滿吸波材料,仍無法針對不同頻率把產生雷達訊號的表面縮小到2英尺以下。

這也是為什麼工作波段在S或L波段的民用空中交通管制(ATC)的低頻雷達,幾乎都能夠檢測和跟蹤到隱形戰機的原因。但是這也沒什麼用,因為這些低頻雷達的訊號較弱且斷斷續續,無法提供持續的目標移動軌跡,好讓火控雷達抓住目標並引導地空導彈攻擊它。正如美國一名空軍軍官所說:“就算能看得到隱形戰機,你仍然沒有足夠供火控系統使用的訊號來擊落它。”

針對這種情況,目前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在致力於開發更加先進的UHF和VHF頻段預警雷達,它們使用更長的波段來探測隱身戰機,並與火控雷達、地空導彈導引頭等其他感測器進行有機聯接,讓地空導彈實時更新了解敵方的隱形戰機接近的路線。但VHF和UHF頻段雷達也不是完美無缺的,它的問題在於訊號分辨單元太大,無法提供武器級的引導精度。正如一位美國海軍官員不斷重申:“如果敵方看到你,但無法做任何事情,這不也是一樣的結果嗎?”

洛馬公司展示的TPY-X反隱形雷達,這和我們推出的反隱身雷達如出一轍,明顯是抄襲中國技術。(圖/洛馬公司)

美國一些業內專家獨闢蹊徑,提出了另一種思路,那就是通過將高速資料鏈和低頻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相結合的方式就可以產生可供武器使用的隱身飛機飛行軌跡引導訊號。美軍與美國軍火巨頭洛馬公司也都曾提出利用E-2D預警機作為“資料鏈串接平臺”這一概念,即運用APY-9雷達將作為隱身戰機探測器,並通過Link-16高速資料鏈將目標資訊實時傳遞給F/A-18E/F“超級大黃蜂”戰機上,引導AIM-120空空導彈攻擊隱身戰機。當然,也能以資料鏈導引海基宙斯盾系統的SM-6艦空導彈,以對SPY-1相控陣雷達視線外的目標發動攻擊,這暗示美國的APY-9雷達確實也能夠探測到隱身戰機,並且可以生成足以引導武器攻擊的軌跡訊號。

當然,一旦轉向相控陣雷達與資料鏈相結合的綜合作戰樣式,就意味著隱形戰機必須與EA-18G“咆哮者”之類的電子戰機同時出擊。但是,這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兩者是完全不同的兩類戰機,一個是儘量避免暴露的隱身飛機,另一個是個非常明顯的訊號源,且無法隱身,像是在夜空中的一輪“明月”一樣。極容易被發現,如果對方擁有完整的探測與攻擊手段的話,則可能會帶來極大的被擊落的風險。但是,這樣的情況在未來數十年內幾乎都不太可能發生。在海空中,必須是由艦載隱身戰鬥機才能靠近這些目標,目前,僅美國擁有F-35艦載戰鬥機,其他國家的都是不隱身的三代艦載機,和其相關一代的差距。

最新評論
  • 天翼雲躋身前三,移動雲仍委身others,二者終有一戰?
  • 張文玲主持召開景泰縣經濟執行分析排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