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提出振興民營經濟,這次會好嗎?
12月22日,中央釋出了關於《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援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 為支援民營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提出了28條舉措。
12月23日,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第五次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作為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力量,民營經濟再次成為發展重點!
其實在2005和2011年,發過兩次支援民營經濟發展的檔案,但後來都難以推進下去。那麼這次的檔案還會重蹈覆轍嗎?我們換個視角來看這個問題:
背後的真相我們在說在說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的時候,習慣性的走入“概念教條”。一定是一個概念優於另一個嗎?
經濟學科班出身的可能會毫不猶豫認為市場一定好,民營一定好,上市一定好。
這有點捨本逐末了,有點“著相”了。
市場的本質是機會均等,自由競爭。民營的好處也在於破除壟斷,機會均等,自由競爭。判斷改革是否成功,就是看這個被改革行業是否能誕生在國際上有競爭力的企業,無他。
東南亞曾經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著手做過一輪殖民經濟向國內民營經濟的改革,但最終改革滑向壟斷和特許經營。所以我們看今天東南亞經濟,即使曾經在中國“失去的二十年裡”獲得先機,但直到今日也沒有出現太多國際性競爭企業,而停步不前。
即使富裕如新加坡,也有這個問題,本質上它也依然是依附於印尼腹地,得益於地理位置的特殊經濟,也缺少有競爭力的國際品牌。
有哪些投資機會?對於國內,我們看電信行業,即使國有企業,但因為激烈競爭,服務和產品也是提升迅速。改革本質是引入競爭。
在中國這麼大的市場競技場中,你能憑藉公平競爭取勝,就有非常大的可能是國際上能取勝的品牌。比如華為,比如中國高鐵,比如中國家電,比如網際網路。
這輪民營企業政策出臺,國企改革,大門微開。
這是一場本質上的競爭,最大的看點在於是否不分出身的引入競爭。而這一次,決心顯然有大於之前兩次“非公經濟36“條(2005年和2011年)。
在投資上,機會在於買入那些不拼爹的,真刀真槍有競爭力的企業。現有龍頭的民營企業有機會,現有龍頭的混合制企業也有機會,網際網路企業更加有機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