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治>

目前各軍事強國已開始批量裝備第四代戰鬥機,包括F-22、F-35、殲-20等機型的裝備規模不斷提升,為了能夠在未來的空中對抗中佔據主動權,下一代戰鬥機的研發早已悄然開啟。第四代戰鬥機的氣動佈局仍是傳統設計,那麼下一代戰鬥機會是什麼樣子呢?從目前各主要軍事強國公佈的下一代戰鬥機初步方案(存在的變數也很大)來看,無垂尾設計確實是主流。相對於目前三、四代戰鬥機的單垂尾/雙垂尾,無垂尾設計對提升戰鬥機隱身能力、降低飛行阻力等作用明顯,但是也對戰鬥機的飛控系統、製造材料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採用無垂尾設計降低雷達反射訊號、提升隱身能力。隱身能力(包括雷達隱身、紅外隱身甚至視覺隱身等)是未來戰鬥機必備條件之一!對於現代戰鬥機而言,其主要的雷達反射訊號來自於機頭及機身側面,而垂尾是影響側面雷達反射訊號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目前的四代戰鬥機中,包括殲-20、F-22、Su-57、F-35等全部採用大傾角的垂危,目的就是要儘可能的降低側面雷達反射訊號。對於下一代戰鬥機,其隱身效能必定更高,而且不僅要對短波雷達具有隱身能力,對於目前反隱身雷達普遍採用的長波也要具有隱身能力,因此,採用無垂尾設計也是大勢所趨!

其次,採用無垂尾設計可以降低飛行阻力、提升飛行速度。除了強調隱身能力外,對於機動性和快速部署能力也是下一代戰鬥機的追求目標。毫無疑問,下一代戰鬥機的動力將會更強勁、飛行速度更高(預計最大飛行速度應該在3-5馬赫),高速飛行時任何降低阻力的措施都將會是設計考慮的重點,垂尾雖然迎風截面已經很小,但是,要是在3-5馬赫等速度下,其產生的阻力也是十分可觀的。下一代戰鬥機採用無垂尾設計也是必要的措施之一。

高效能的代價是高技術難度和高投入!雖然無垂尾設計能夠提升隱身和飛行效能,但帶來的問題是如何保持戰鬥機的機動效能,這方面個人認為未來主要通過2種方式來實現:一是採用向量發動機,二是機體採用柔性材料!向量發動機的技術目前已經比較成熟,通過調整發動機噴管方向也可以使戰鬥機產生機動力拒,未來向量控制技術肯定也會更加高效、方便;機身採用柔型材料,在不同的飛行狀態下可以適當調整機體結構,同時也可以使整個戰鬥機機體成為一個可變的調節面,同樣也能保證戰鬥機的機動性。

就像前文所說,雖然目前全球範圍內也僅有為數不多的幾個國家研發、裝備了四代戰鬥機,但是,對於佔領未來軍用航空制高點的競爭一直都沒有停歇過,各航空強國在下一代戰鬥機的研發上早已開始了競爭。未來的軍事對抗,掌握制空權仍是第一要務,誰掌握了天空誰就掌握了主動權!雖然我們的殲-20才剛剛形成初步戰鬥力,但相信我們的軍工科技人員早就做好了應對未來空中挑戰的準備!

最新評論
  • 天翼雲躋身前三,移動雲仍委身others,二者終有一戰?
  • 7時51分,美國發生69輛車連撞大型交通事故,受傷人數仍在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