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治>

日前,以“綠動中國 · 綠創未來”為主題的全國第六屆綠色發展峰會在北京舉行。經專家學者評審,滄州渤海新區入選“2019綠色發展優秀城市”,相關經驗被編入《2019綠色中國典範案例》。

中捷博物館。宋文博 攝

近年來滄州渤海新區傾力打造綠色港口、綠色產業、綠色城市,實現“重化工業區”向“綠色增長極”、“旅遊示範區”的蝶變。這是繼12月15日獲評“2019中國經濟營商環境十大創新示範區”之後,滄州渤海新區獲得的又一個“國字頭”榮譽稱號。

滄州渤海新區牢固樹立和深刻把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把良好的生態環境作為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支撐點、沿海高水平開放的突破點和群眾高品質生活的增長點,全力推動傳統重化工業區向沿海綠色增長極轉變,成功走出了沿海地區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

打造生態之港,建設綠色之城

滄州渤海新區突出綠色港口建設,加快轉型升級、優化港口功能,推動滄州黃驊港向現代綜合服務港、國際貿易港和“一帶一路”重要樞紐轉變。開展“船用岸電”試點,建設完成8套高壓和11套低壓碼頭船舶岸電系統,嚴格“汽運煤”禁令,加快“公轉鐵”步伐,實現皮帶機、轉接機房、堆料機等環節煤塵近零排放。投資200億元建成了48個亞洲最大的筒倉群,實現了煤炭裝運全密閉,徹底告別揚塵;投資335萬元實施黃驊港翻車機灑水改造專案工程,新發明的煤炭港區翻車機底層灑水抑塵技術,榮獲第45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博覽會金獎;投資1.76億元進行綠化,總面積達120.87萬平方米,港口設施佔地綠地率達到31.3%,實現了生活區和辦公區生態綠化全覆蓋;在煤炭港區規劃建設了兩塊生態溼地,建設面積約26.8萬平方米,主要通過對含煤廢水的有效收集和分級沉澱,實現水資源的迴圈利用,同時建設了壓艙水回收系統,全港壓艙水接收能力達到每年100萬立方米。

滄州渤海新區突出陸源集中整治、入海河流治理,全力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區內汙水處理廠全部實現汙水管網全覆蓋,出水水質均達到一級A標準,投資3200萬元推進“一廠一管”試點,投資5500萬元實施雨汙分流工程,紮實啟動總投資約31億元的廖家窪、石碑河等“七河一堤”生態改造提升工程,入海河流水質明顯改善。2019年前十一個月,滄州渤海新區二級良以上達標天數為214天,比2018年同期增加17天;空氣品質綜合指數為5.00,比2018年同期下降7.24%;PM2.5平均濃度為42ug/m³,比2018年同期下降12.5%;PM10平均濃度為86ug/m³,比2018年同期下降5.49%。

滄州渤海新區通過提高專案准入門檻,嚴把專案准入關口,促使企業珍惜和有效利用環境資源,推進全區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在“婉拒”諸多投資額雖大但不符合“綠色”要求專案的同時,大力引進高階、綠色、生命力強的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專案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專案。“門檻”提高了,落戶滄州渤海新區這棵“梧桐樹”的“金鳳凰”卻與日俱增。截至11月底,新開工億元以上產業專案302個,佔到滄州市的45%。

企業低排放,環保高門檻

滄州渤海新區實施環境生態化戰略,促進企業長遠發展,嚴格落實建築工地工作管理機制,對城市規劃區內閒置土地、施工工地全部設立高標準圍擋80萬平方米,臨時裸露土地一律覆蓋防塵網,共建成鋼結構標準化廠房35萬平方米,對28家企業因未按要求搭建防塵網、做好堆場苫蓋和施工單位現場揚塵管控措施不到位進行了處罰;深度整治工業汙染,突出抓好重點行業綜合治理及惡臭氣體專項治理,關停取締“散亂汙”企業92家,改造提升企業10家,完成率達100%。

健全生態環境監管體系,先後投資7864.85萬元在全省率先啟動VOCs監測平臺等系統建設,率先建成大氣汙染防治監測示範試點專案、國家級有毒有害氣體監控預警系統和水環境網格化精準監控及決策專案,嚴格落實24小時監測、大氣汙染物網格化管理,實現了“環保天網”全覆蓋。

全面提升安全環保門檻,運用生產要素差別價格等手段,促使區內“殭屍”企業儘快實現整合、轉型、置換或退出,實現騰籠換鳥。做大做強汽車及零部件、生物醫藥、綠色石化和高階裝備製造、通用航空、文化旅遊等特色優勢產業叢集,加快構建現代臨港產業體系。按照“共建共享共管”模式引進建設的北京生物醫藥產業園,持續放大“企業在河北、監管屬北京”跨區域管理集聚效應,已簽約生物醫藥專案140個,總投資443億元,正向國家級生物醫藥產業基地目標邁進。依託國家迴圈經濟示範區平臺,集中建設了30多公里的綜合管廊,初步形成了從石煉化到新材料、從海水淡化到濃鹽水綜合利用等八大迴圈產業鏈。

老碼頭變景點,鹽鹼灘成景區

滄州渤海新區投資204億元推進23個港區環境提升專案,有序關停了河口港區全部小煤炭和小散貨碼頭,投資1.2億元對黃驊港一千噸煤炭碼頭功能進行轉型改造,成為省內唯一專業旅遊碼頭,打造集歷史、文化意味的東渡碼頭。在神華黃驊港務公司、滄東電廠海水淡化公司、鑫海化工等規模企業開展綠色工業遊試點,積極推進綠色港口遊。借勢開展綠色工業遊試點契機,推動產業發展與生態綠色發展一起發力,投資1.76億元,新增綠化面積121萬平方米,使煤炭港區設施佔地綠化率達到31.3%,較16年前建港之初增長了4.4倍。截至目前,全區累計完成綠化投資27.4億元,新增綠化面積2200萬平方米。

“鹽鹼荒灘”破繭蝶變搞旅遊。堅持改造鹽田、恢復生態,投資33億元建設集溼地、水面、沙灘等於一體的滄海風景區,打造中國沿海最大的景觀內海。本著依勢造湖、隨形賦神、賞用兼顧、利生惠民的理念,將原土坑地貌升級改造,打造了貝殼湖景區,既改善了生態環境,又為廣大居民提供了休閒娛樂場所。通過多年保護休養,南大港溼地“春如翠毯,夏似綠波,秋蘆若雪,冬葦耀金”,素有“京津南花園、天然大氧吧”的美譽,成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省級自然保護區和國家級科普教育基地,是東亞至澳洲遷徙鳥類保護網路的重要驛站,也是目前中國沿海地區原始生態保持最完好的溼地之一。在嚴守溼地生態紅線的前提下,持續放大濱海溼地寧靜、和諧、美麗的自然生態效應,打造原生態體驗路線,引進建設投資1000億元的恆大文旅城、碧桂園康養小鎮等高品質生態文化專案,南大港溼地品牌影響力迅速飆升,成為京津遊客走進自然、了解自然、親近自然的熱門首選,在第三屆河北“不得不”旅遊精品專案網路評選中,以第一名的成績獲評“不得不約的網紅打卡地”。中捷產業園區正在加快構建“一軸多心”的文化旅遊格局。依託捷港大街,依次串聯通航機場、七星湖公園、Golf酒店、世博歡樂園、尼特拉酒莊、萬畝桑葚園,與南大港溼地形成互動效應,打造中捷文化旅遊景觀軸。同時,開發以世博歡樂園、尼特拉酒莊為核心的Continental風情遊,以Golf、溫泉、房車露營為核心的健康休閒遊,以金太陽農業生態園、萬畝桑葚園、荷蘭華荷花卉種植園為核心的農業觀光遊,成為渤海新區新的產業叢集。

最新評論
  • 天翼雲躋身前三,移動雲仍委身others,二者終有一戰?
  • 榆林公開曝光3起違規收送禮金問題 府谷政協原主席收19箱茅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