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治>

“中國經濟進一步向南偏移不可避免,這是由地理經濟規律和空間經濟規律所決定的。”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楊開忠表示,在南北經濟失衡的背景下,北方地區需要推進集聚發展,打造集中緊湊的城市群,其中京津冀協同發展需要發揮引領作用。

今日,首都圈發展高層論壇在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召開。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楊開忠、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所所長肖金成、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長趙弘、北京市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柯文進、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特大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執行副院長葉堂林等專家出席論壇,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建言獻策。

京津冀區域空間格局示意圖

【推動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

根據《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京津冀地區的整體定位是“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區域整體協同發展改革引領區、全國創新驅動經濟增長新引擎、生態修復環境改善示範區。”

肖金成認為目前京津冀地區最大的短板在於,河北的發展水平與北京、天津存在巨大落差。他建議提升京津雙引擎對河北的帶動輻射作用,擴大河北的城市規模,改善河北地區產業發育不良的問題。

在探討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問題時,柯文進表示目前京津冀區域產業定位還不夠明確,缺乏基於產業鏈各環節的分工,產業鏈斷鏈、缺鏈現象明顯。同時,河北承接京津產業轉移的能力不足,導致北京疏解出的產業中,相當一部分轉移至長三角、珠三角地區。

柯文進建議,京津冀各地需要依託重點園區,聚焦重點區域優勢產業,充分發揮中小企業作用,開展強鏈、補鏈和延鏈工作。

【可持續城市能夠避免大城市病】

在談及以可持續城市理念推動京津冀高品質發展時,趙弘以北京為例,提出“北京城市空間結構不合理、交通結構不合理這兩個根本性缺陷疊加,使北京大城市病提早爆發。”

趙弘指出北京在建設新城、衛星城上沒有抓住關鍵,沒有找到衛星城建設的內在機理。目前清河、望京、北苑、天通苑、回龍觀等邊緣集團距離中心城太近,而且承擔單一居住功能,加上沒有快速交通作支撐,反而給全市造成了巨大的“潮汐式”交通壓力。

在優化城市交通結構方面,趙弘表示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結構中佔主導(80%)、軌道交通在公共交通結構中也佔主導(80%)才是可持續發展模式。

對比北京、東京兩個城市的交通結構,趙弘指出目前北京軌道交通體系存在兩個短板,一是地鐵覆蓋範圍不夠,二是市郊鐵路的缺乏。

科技創新也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應有之義。

針對目前北京在研發領域的不足,葉堂林表示北京應打造“國際研發人才自由港”,打造重點產業領域的研發平臺,加大創新成果產業化的力度,推進京津冀全域內的全產業鏈佈局。

  • 天翼雲躋身前三,移動雲仍委身others,二者終有一戰?
  • 中國海軍核動力航母暢想,比福特級還猛,隱形艦載機款式令人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