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治>

原標題:如果世衛組織介入肺炎疫情,中國經濟會受到怎樣衝擊?

17年前,當中國的“非典”疫情被公開之後,世界衛生組織將北京等地列為疫區,並且發出了旅遊警告。結果,中國當年的二季度經濟增速大幅下跌了2個百分點,從一季度11.1%的增速跌至9.1%。

這一次,世界衛生組織對於中國的肺炎疫情表現相當謹慎。1月5日,世衛組織表示,“不建議對中國實施任何旅行或貿易限制”;1月23日,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尚未構成全球突發衛生事件。”所謂全球突發衛生事件,是指通過疾病的國際傳播構成對其它國家的公共衛生危害,可能需要採取協調一致的國際應對措施。

遠征 攝

當然,這並不是世衛組織對肺炎疫情的最終結論,如果疫情繼續升級,世衛組織仍有隨時改變態度的可能。世衛組織在23日釋出宣告時,中國通報了570多例確診病例,而截至28日,確診人數已經上升到 5515人,迅速惡化的局勢有可能會改變世衛組織的態度。1月28日,世界衛生組織已經承認之前的評估報告有誤,將新型冠狀病毒在全球範圍的危險程度從“中等”改為“高”,在中國的危險程度為“極高”。

近日,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來到北京,和中國有關方面討論疫情。如果世衛組織最終將武漢肺炎疫情定義為“全球突發衛生事件”,這就意味著疫情從中國的國內事件全面升級為國際事件,對中國而言,就將面臨更大的外部壓力,尤其是經濟壓力。

世衛組織啟動這一機制的初衷並不是要在經濟上制裁當事國,而是希望通過全球攜手合作,避免危害在全球範圍內擴散升級,同時也能為當事國提供更多的外部援助。無論是2014年的西非埃博拉還是2018年的剛果(金)埃博拉疫情,世衛組織在宣佈構成全球突發衛生事件的同時,也都建議其他國家不應普遍禁止國際旅行或貿易。因為這種全球制裁可能會導致以後更多的國家瞞報疫情,反而會對全球造成更大的傷害。

雖然世衛組織並不希望對當事國帶來經濟上的傷害,不過事實上,一旦世衛組織對疫情做出了定性,就會產生一系列連鎖反應,對當事國的經濟衝擊就在所難免。更多的國家會對此作出相應反應,比如對本國公民發出旅遊警告,對於來自疫區的商品提高准入門檻或者直接禁止進入,甚至還有可能發生外資大規模撤離。所以,世衛組織對於啟動全球突發衛生事件極為謹慎,過去十幾年僅僅釋出過5次,很多著名的大規模傳染病事件都沒有列入其中。

對於中國而言,如果疫情升級為國際事件,對於經濟的衝擊力將遠遠大於17年前。當年“非典”對經濟的衝擊,主要集中在高潮時期的二季度,從全年來看,影響其實遠遠低於預期。當年曾有著名經濟學家做過調研,“估計對今年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可以控制在1個百分點以內,中國仍有可能取得7%到8%之間的年增長率。”但事實上,中國在2003年的GDP增速最終達到了10.1%,比2002年的增速反而提高了1個百分點。在隨後幾年,中國更是進入高速增長期,2003年到2007年,中國連續5年的GDP增速都實現了兩位數增長。

遠征 攝

“非典”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之所以弱於預期,主要是因為中國經濟當時還處於成長期,有足夠的體魄承受“非典”衝擊。2003年,中國加入WTO才一年多時間,大規模的出口紅利才剛剛得以釋放,而隨後幾年,中國更是馬力十足地開動了房地產引擎,成為中國經濟增長最強勁的動力,大規模的基建高潮也在隨後幾年到來,每年高達兩位數的增長,早就將“非典”帶來的傷痛拋到九霄雲外。

但是到了今天,中國經濟和17年前已經不可同日而語,當時的中國經濟像升空的火箭一樣勢不可擋,但是現在的經濟增速卻在逐年放緩,L型的那一豎還遲遲沒有見底,在這樣的背景下,抵抗力自然遠遠不及當年。

和當年的“非典”相比,這一次肺炎疫情爆發的時間也更加不巧,由於剛好發生在春節前後,這將對中國經濟帶來加倍打擊。春節歷來是消費高峰期,這一次全國人民集體在家隔離,大部分消費活動基本上停止,這將給中國的服務業帶來重大打擊,而且,服務業一向是就業的最大部門,服務業停擺,就業也會遭遇重創。

遠征 攝

這些年中國大力發展服務業,目前服務業增加值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9.4%,比2003年大幅提高了20個百分點,服務業比重更高,意味著在這次疫情中暴露的打擊面更大。

如果世衛組織將肺炎疫情定性為全球突發衛生事件,中國經濟的衝擊將遭受更大的外部衝擊。來華旅遊和工作的人將會驟降,旅遊、航空、酒店、餐飲等行業都將遭受重挫;出口可能會面臨更多限制,對於還沒有走出貿易戰陰影的出口行業無疑雪上加霜;外國大規模撤僑,外商投資規模也會出現萎縮……當年“非典”爆發後,世衛組織在4月初宣佈北京等地為疫區,後來在6月24日對北京“雙解除”,解除旅遊警告,並且從疫區名單移出,由於在世衛“黑名單”上持續時間不算太長,中國經濟所受的衝擊也儘可能降到了最低。這一次,世衛組織對中國的態度相對友好,但是最後如何發展也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

遠征 攝

隨著疫情快速升級,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將原因歸咎於武漢市資訊披露不及時,當地政府部門曾經公開表示“未發現明顯人傳人現象”,這導致大量人群放鬆警惕,在無意識間被感染,然後又傳染給更多的人。這和17年前的“非典”幾乎如出一轍,當年4月初,時任衛生部長張文康在新聞釋出會上面對著中外媒體笑著表示,“在中國工作、生活、旅遊都是安全的!戴不戴口罩都是安全的。”結果僅僅在3天之後,北京就被世衛組織列為疫區。最近,武漢市市長周先旺在接受採訪時也承認早期資訊披露不及時,但同時又辯稱“作為地方政府,我獲得資訊之後,需要獲得授權之後才能披露,這一點在當時不被理解。”言下之意也是意味深長。

對中國經濟而言,2020年是一個相對特殊的年份,很多承諾的目標都要在這一年兌現。去年12月中旬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保持經濟執行在合理區間,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與此同時,2020年的經濟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量化目標,年底的GDP要比2010年翻一番,這是十八大以來就屢屢提及的目標。按照經濟學家們的測算,2020年如果能保證5.6%左右的增速,就可以實現GDP翻番,所以,雖然中國經濟面臨保六壓力,但是保住年底GDP翻番的目標應該並不困難。

遠征 攝

不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剛剛閉幕不久,武漢肺炎疫情就開始爆發,原先看起來板上釘釘的GDP翻番目標,突然之間開始變得懸念重重,這對於管理層無疑帶來重大挑戰。如果疫情被控制在一定範圍之內,對於經濟的衝擊還相對可控,GDP翻番的目標或許還有完成的希望,但是一旦引發世衛組織全面介入,就意味著肺炎疫情升級成國際事件,對於中國經濟的衝擊將變得更加不可控,中國經濟在2020年的翻番目標可能將很難實現。

但對於大多數普通民眾而言,2020年的GDP到底能不能翻番,其實並不太在意。幾天前統計局公佈2019年的經濟資料,中國的人均GDP首次超過了1萬美元,並沒有多少人因此感覺自己變得更加富裕了,反而抱歉自己又拖了後腿。同樣的道理,今年的GDP到底是5%還是6%,最終能不能翻番,對很多普通民眾其實也並沒有太大的區別,人們更在意的是實際獲得感,而不是以最基本的健康安全為代價,去換取一個冰冷的資料。

隨著世衛組織總幹事來到中國,估計近日會對中國的疫情做出一個更全面的評估和定性。如果世衛組織全面介入能夠幫助疫情早日結束,但是最終會讓中國的經濟資料看起來不再漂亮,面對這樣的結果,你會選擇歡迎還是抗拒呢?

  • 天翼雲躋身前三,移動雲仍委身others,二者終有一戰?
  • 傳送簡訊1.5億條!河南利用大資料支撐疫情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