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重對待“層層加碼”,不要不聞不問,也不要輕易問責
4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釋出會,介紹人民群眾就地過年服務保障有關情況。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米鋒表示,我們注意到,有的省份公開徵集線索來查辦“層層加碼”,也有一些地方對“層層加碼”的現象進行了嚴肅問責和處理。
首先要肯定的是,各地對疫情防控的認識是到位的,對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是重視的,措施也是得力的。但是,一些地方缺乏科學防控、合理防控、有效防控的能力,誤把堵截當防控,從而扭曲了疫情防控的真實含義,產生了相反的作用與效果。
不錯,很多地方在疫情防控過程中,採用了去年疫情最嚴重時的防控手段,在路口、村口、小區門口層層設卡、處處檢查,甚至不允許外地回鄉人員回家。如果說去年疫情來得比較突然,情況比較危急,在如何防控疫情方面缺乏經驗,做得過一些還能夠理解的話。經過一年的防控,已經積累了很多經驗,且今年的疫情並不嚴重,如果繼續套用去年的防控手段,顯然是過於教條與僵化了,是不可取的。
值得注意的是,從中央到地方,都發出鼓勵外地工作人員“就地過年”的倡議,也就是倡議,而不是規定,只是想透過這樣的方式減少人員流動,減輕防控壓力,並沒有說外地工作人員不能回家過年。而從一些地方的做法來看,顯然扭曲了“就地過年”的內涵,將其變成了“不能返鄉”,從而在一些地方出現了返鄉人員進不了村、入不了戶的現象。顯然,這是錯誤理解倡議的結果,也是工作不負責任的表現。
要知道,“就地過年”也好,“返鄉過年”也罷,都是外地工作人員可以選擇的方式,而不是隻有“就地過年”一種選擇。如果那樣,就不是倡議,而是規定和要求。各地在認識“就地過年”要求時,顯然不能錯誤理解,不能將“就地過年”擴大化,不能把“就地過年”與“不能返鄉”混淆起來,從而影響外地工作人員的正常流動。
要知道,很多在外地工作的人員,可能一年甚至幾年都沒有回過家,想趁過年的機會,回家去看望看望父母、關心關心孩子、疼愛疼愛在家照顧老人和孩子的愛人,都是很正常的。前提是,做好各種防控工作,不要麻痺大意,不要給疫情防控增加壓力。因此,沒有理由阻止他們回家過年。如果是真心為他們好,可以做一些勸導工作。實在勸導不了,則可以對防控提一些要求,而不是阻止他們回家過年。
也正因為如此,那些扭曲了“就地過年”含義的地方,應當儘快糾正,儘快做出調整與規範,不要再限制外出工作人員回鄉過年。疫情防控重要,回家過年也重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就是為了讓廣大人民群眾能夠更過一個吉祥歡樂的年。如果疫情防控的手段太粗暴,老百姓無法按照自己的意願回家過年,就讓疫情防控變味了。更何況,目前的疫情並不很嚴重,只要工作到位就行。
而面對基層出現的疫情防控“層層加碼”問題,相關地區也在抓緊調查,且有一些地方實施了問責當事人的手段。對此,我們要特別提醒地方政府,對這個問題的處理,一定要實事求是,不要顧此失彼,不要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尤其不能草率地問責相關人員、處分當事人。因為,他們的出發點沒錯,只是方式方法錯了,批評教育一下,讓他們改正了就行。如果給予他們問責、處分,可能會對基層疫情防控產生不利影響,從而又對疫情防控帶來風險隱患。
更重要的,基層出現“層層加碼”的問題,很大程度上也與上級的思路有關,與上級對疫情防控提出各種各樣的嚴厲要求有關,而有些要求也沒講清楚,沒有講透徹,甚至是模稜兩可的,基層就很難把握。為了減少犯錯誤,也就採用了寧可做過、不要做錯的方式。所以,“層層加碼”的責任,不只是在基層,也與上級有關係。如果過度追究基層的責任,難免會產生上級推卸責任的嫌疑,從而影響到今後的工作,且不僅僅是疫情防控,還包括其他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