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公開發表的介紹臺灣軍情有關文章裡,都將臺灣空軍裝備的 F-16 戰鬥機稱為 F-16MLU(正規說法應為 F-16A/B MLU),其實這是一種不符合真實情況的說法。不過,要講臺灣空軍的 F-16,還的確要從這個 F-16A/B MLU 說起。那麼,
1、F-16A/B MLU 是什麼?F-16A/B MLU 是歐洲的荷蘭、比利時、挪威及丹麥等四國與美國合作的改進計劃,用以提高其 F-16A/B Block10/15 的綜合作戰效能,以延長其服役年限至 2020 年,自 1990 年起,5 國共同規劃 F-16A/B MLU(Mid-Life Upgrade)改進計劃,並於 1996 年開始改裝。
MLU 計劃著重於對 F-16A/B 機載電子裝置的改進。改進的專案包括和 F-16C/D Block50 相當、並與夜視裝置相容的座艙,配有 GEC-馬可尼公司的廣角平視顯示器。這種新型平顯使飛行員能夠輕易讀取各種資料,在發射武器時也能獲得較寬廣的視野,並能作大區域掃描及支援夜間行動。
F-16A/B MLU 配備與 F-16C/D Block50 相同的“雙杆操縱系統”(HOTAS),同時將座艙中原有的單色顯示器改為兩臺“漢威”公司 10cm×10cm 彩色多功能下視顯示器,有 12 種不同的工作模式,使飛行員能夠擁有清晰的戰場俯檢視,(如威脅評估及目標位置等)能夠迅速、準確地通過資料機從資料鏈上獲得各種戰術狀態資訊。
荷蘭和挪威合作發展的頭盔顯示器計劃目前已經延緩,取而代之的是歐洲四國與美國空軍共同執行的五國頭盔顯示器計劃。第一套系統已經開始在美艾格林空軍基地進行測試,這套系統使用漢威公司的頭盔顯示器,GEC-馬可尼公司的訊號發生器及雷神公司的 AIM-9X 近距空空導彈;而這五國也準備在 2000 年後使 F-16A/B MLU 具備發射 AIM-132 先進近距格鬥導(ASRAAM)的能力。其他的 MLU 改進專案包括:
由得克薩斯儀器及儀表公司開發的模組化任務控制計算機(MMC),用於取代原有的平視顯示器、火控系統和管理控制系統的 3 臺計算機。其採用多個 MIPSCO R3000 精簡指令集微處理器為基本架構,並使用 ADA 高階語言撰寫的軟體,其記憶容量和處理速度均比原來增加 10 倍以上,並大大減少了裝置空間、重量及電力消耗。
APG-66(V)2A 雷達是由美國西屋公司研製的,效能與 F-16C/D 的 APG-68 同級。
APG-66(V)2A 雷達保留了原來的 10 種空對空及空對地作戰模式,對空狀態最大搜索距離空增至 185 公里(對類似轟六的中型轟炸機大小雷達反射截面積的目標),對海狀態則為 150 公里;對空作戰時,其可探測 24 個空中目標,同時跟蹤 10 個目標,並同時制導 AIM-120 先進中距空空導彈(AMRAAM)攻擊其中的 6 個目標。
APG-66(V)2A 雷達擁有較好的抗干擾能力和抵制雜波能力,地圖繪製功能明顯增強,而且平均故障間隔時間(MBFT)延長為 210 小時。
APX-113(V)型敵我識別器是由 Hazeltine 公司製造,作用距離達 185 公里,是一種新型的主動答詢式敵我識別器,能以空中交通識別、高度報告、軍事識別及軍事安全識別等 4 種模式工作。
F-16A/B MLU 配備的先進資料機能使其可以與其他空中戰機、預警機與地面雷達站之間進行資料資料的傳送,達到以快速、隱祕的方式獲取並傳輸戰術資料的目的。
數字地圖系統能比對資料庫中原有地圖與雷達高度計獲得的資料,使 F-16A/B MLU 具有地形跟隨飛行、地貌參考導航及障礙告警等功能;但有了 DTS 並不代表 F-16A/B MLU 具有自動地形跟蹤飛行能力,因為 F-16A/B MLU 沒有數字式飛行控制系統,因此飛行員必須看著平顯上的飛行路徑提示採用人工方式飛行。
在 MLU 的相關改良計劃中,F-16A/B Block10/15 飛機將可掛載導航及定位吊艙。
F-16A/B MLU 計劃最後定案為荷蘭 136 架、丹麥 61 架、挪威 56 架、比利時 48 架;美國則將以 223 架 F-16C/D Block50 換裝 MLU 計劃中的模組化任務控制計算機。
比利時空軍的 F-16A MLU
F-16A/B 系列戰鬥機的固定武器為 1 門 M61A1 型 20mm 六管機炮,翼下、翼尖和機身下方共有 9 個掛架,最大載彈量 6 噸以上。以改良後的 F-16A/B MLU 為例,擔任空對空任務時可以掛載 AIM-120 主動中距空空導彈、AIM-7M 半主動中距空空導彈、AIM-9L/M/S 全向近距格鬥導彈;如果經過火控軟體的改進,也可掛載法制 MICA 主動中距空空導彈及 R550 魔術II型近距格鬥導彈。對地、對海攻擊時,則可掛載傳統炸彈、鐳射制導炸彈、火箭吊艙、30mm 機炮吊艙以及 AGM-65“幼畜”空對地導彈等。
2、空軍裝備的 F-16 戰鬥機的型號是什麼?1992 年,美國前總統布什在準備連任競選期間突然宣佈將出售 150 架 F-16 戰鬥機給臺灣,使臺灣空軍繼法制Phantom2000-5 戰鬥機之後,又將獲得一種先進的第三代戰鬥機。但是,美臺雙方在採購機型的問題上產生了一定分歧。因為美方顧及中國方面的反應壓力,堅決不肯出售臺灣當局相當中意的對地攻擊能力強大的 F-16C/D 戰鬥機。最後經過磋商,雙方以 F-16A/B Block20 達成協議,並在 1992 年 11 月簽約,分別採購 120 架單座 F-16A 戰鬥機及 30 架雙座 F-16B 戰鬥機,並附帶 600 枚 AIM-7M“麻雀”半主動中距空空導彈及 900 枚 AIM-9M“響尾蛇”近距格鬥導彈。
由於當時美國不肯出售 AIM-120 先進中距空空導彈,臺灣當局曾一度有意想將自研的“天劍二”主動中距空空導彈改裝到 F-16 上,但因美方同樣不肯出售相應的火力控制軟體而作罷。但是,今年(2001)9 月 28 日,美國又突然宣佈將出售 200 枚 AIM-120C 先進中距空空導彈給臺灣,併為臺 F-16 飛機提供相應的火控軟體和技術改造,這意味著,臺灣空軍的 F-16 A/B Block20 戰鬥機基本具備了 F-16C/D 的空戰作戰能力。
那麼這個 F-16A/B Block20 究竟是什麼?早先 F-16 A/B 的生產批號只到 Block15,而 F-16 系列的生產批號在 Block15 以後即跳到 Block25,Block25 即為第一批生產型的 F-16C/D。而臺灣空軍採購的是改良型的 F-16A/B,因此,其生產批號遂取最後一批 F-16A/B 與第一批 F-16C/D 之間的 Block20,成為 F-16A/B 系列中的最新機型。這裡的 Block20 大致上是以 F-16A/B MLU 為標準制造的新機,但機上裝置與 F-16A/B MLU 並不完全相同,只是兩型飛機的發展時間大部分重疊,所以機上使用了許多相同的次系統。
Block20 雖為 F-16A/B 系列,但除了 F-16A/B 的機體外,Block20 與當時生產線上的 F-16C/D Block50/52 具有相同的較大面積、較強結構的主翼、垂尾與平尾,但垂尾根部與一般 F-16A/B 相同,沒有F -16C/D 系列較粗的電子戰裝置艙,而且在後段增加了阻力傘艙,可在跑道較短的機場降落。
外銷型的 F-16 一般都帶有減速傘艙,可以在著陸滑跑時拋傘減速
F-16A/B Block20 戰鬥機使用 APG-66(V)3A 雷達,與 F-16A/B MLU 所用的APG-66(V)2A雷達相比,增強了 AIM-7M“麻雀”半主動中距空空導彈的照射制導功能,遮蔽了原有的 AIM-120 主動中距空空導彈的照射制導功能(但隨著美國關於該彈的新銷售方案的出臺,這樣的遮蔽自然要被取消),削弱了其對地探測效能。因此,現在這種雷達基本可以看做是削弱了對地攻擊能力的 APG-68 雷達(F-16C/D 所用的雷達)。
F-16A/B Block20 的座艙配置與 F-16C/D Block50 相同,但平顯並不是 GEC-馬可尼公司的產品,而是另一種平視顯示器。其配備了與 F-16A/B MLU 相同的 AN/APX-113(V)先進敵我識別器,但天線佈置部位不同。座艙罩前方 4 片 AIFF 天線是 F-16A/B Block20 的特徵之一。
全副武裝的 F-16B,注意機首的四片 IFF 敵我識別天線
後來,臺灣空軍的 F-16A/B Block20 還獲得了美製 ALQ-184 電子戰吊艙和“藍盾”低空導航/紅外跟蹤系統的外銷型“神射手”與“探路者”吊艙。F-16A/B Block20 配備與 F-16C/D Block50 相同的 ALR-56M 雷達預警系統,在主動電子對抗能力方面,對美國而言,臺空軍也是第一個獲得 ALQ-184 電子戰吊艙的海外軍隊。ALQ-184 是一種高效能、自動化、多波段,並可進行干擾頻率調整的電子戰吊艙,除了能夠直接對敵導彈雷達導引頭或制導雷達作雜波干擾外,還能以電磁波直接侵入敵導彈雷達導引頭或制導雷達的電路中,使其計算錯誤而丟失目標。目前駐防美國本土的 F-16 戰鬥機均以配備 ALQ-184 為主,駐海外的 F-16 機群則配備 ALQ-131。
綜上所述,F-16A/B Block20 戰鬥機擁有 F-16A/B 的輕巧機身和推力更大的發動機,而機載電子裝置的技術水準不低於 F-16C/D Block50。因此,在近距空戰時,其機動性略優於 F-16C/D 和 F-16A/B MLU;在超視距空戰時,掛載 AIM-120C 先進中距空空導彈的 F-16A/B Block20 與 F-16C/D 的空戰能力相同,略優於 F-16A/B MLU;在對地攻擊能力上,F-16A/B Block20 與 F-16C/D 和 F-16A/B MLU 相比,還有著較大差距。同時需要看到的是,臺灣當局一直致力於 F-16A/B Block20 戰機掛載其自研“天劍二”主動中遠距空空導彈的研究,一旦成功,則該型戰機的超視距空戰能力將得到最顯著的加強。
超視距掛載方案:四枚 AIM-9M 響尾蛇導彈+兩枚 AIM-7M 麻雀導彈+一具 ALQ-187(
F-16A/B Block20 戰鬥機效能諸元
機長:15.06m
翼展:9.45m
機高:5.09m
空重:8,273kg
空戰重量:9,790kg
最大起飛重量:17,010kg
機翼面積:27.87m2
最大平飛速度:2.05馬赫
海平面爬升率:大於12,600m/分
實用升限:15,240m
機內載油量:3,249kg
作戰半徑:925km
發動機:一臺 F-100-PW-220E 渦輪風扇式發動機
最大推力:6,600kg
加力推力:10,886kg
空戰推重比:1.11
瞬間盤旋角速度:28.4度/秒
最小轉彎半徑:364m
最大飛行載荷:+9g
最大外掛重量:7,220kg
固定武器:M61A1型20mm機炮一門,備彈515發。
3、主要部署及訓練損失情況目前,臺空軍引進的 F-16A/B Block20 飛機已接裝 135 架,主要裝備駐嘉義基地的空軍第4聯隊和駐花蓮基地的空軍第 8 飛行大隊。而駐桃園基地的第 12 偵照中隊將部署 10 架 RF-16 偵察機,該型飛機將攜帶 LOROP 遠距側視偵照吊艙,根據 1999 年 8 月臺北航展中,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展出的 AN/VDS-5 LOROP-EO 吊艙所提供的技術資料顯示,其有效偵測距離應該在 74 公里以上。
臺灣空軍自 1997 年開始接裝該型飛機至今,在日常飛行訓練中,已經損失了 4 架飛機,並導致 5 名飛行員死亡、1 名飛行員重傷。具體情況如下:
①1998 年 3 月 20 日,6828 號 F-16B 雙座機在澎湖外海進行飛行訓練時失蹤,事故調查認為是失事墜海,但飛機殘骸及飛行員溫進嵩少校和章嘉成上尉的屍體至今尚未找到;
②1999 年 1 月 25 日,6813 號 F-16B 雙座機在進行塔康導航穿降考核任務時,墜毀於臺東太麻里山區,飛行員戴維康少校、張嘉鯤中校當場死亡;
③1999 年 6 月 1 日,6638 號 F-16A 單座機在進行夜間儀表飛行重複航線訓練時,在綠島附近失蹤,事故調查認為是失事墜海,但飛行員許Regal少校的屍體與飛機殘骸至今也未找到;
④1999 年 8 月 18 日,6680 號 F-16A 單座機伴隨起落架發生故障的僚機返場,執行著陸航線通場復飛時,因發動機意外停車而墜毀於嘉義基地南端跑道 2,000 米附近的草地上,飛行員林更生少校於 49 米高度彈射落地後雙腿粉碎性骨折。
從這幾次飛行事故的分析中不難發現,臺空軍飛行人員素質不高、訓練不足,飛機的加工品質和可靠性上仍存在的較大問題以及機務維護品質不高等因素已成為遏制該型飛機迅速形成有效戰鬥力的關鍵。
在 F-16A/B Block20 戰鬥機的裝備使用過程中,裝備品質和人員訓練一直是困繞臺灣空軍的兩個重要問題。首先也是最突出的就是裝備品質問題。一方面,美國出售的該型飛機在製造上存在嚴重的技術缺陷,主要表現在飛機的飛行控制軟體和部分新裝裝置尚不能穩定工作,故障率居高不下,而且在臺方的接收檢測中,也屢次發現數架飛機的機內線路過長,極易與機體摩擦產生短路而成為嚴重影響飛行安全的事故隱患。另一方面,美國對於臺軍該型飛機裝備保障問題漠不關心,甚至還發生過將大批老舊零件充當新品出售臺灣的嚴重事件,這些問題的存在,從一定程度上也大大限制了臺軍該型飛機的正常使用。另外,由於臺灣高溫潮溼的海島性氣候的特殊性,對飛機的完好率和出動率也有較大影響。其次,在人員訓練問題上,美國方面對於臺灣空軍 F-16 飛行員的訓練也存在著相當大的顧忌,甚至近乎到了不聞不問的地步。從原本承諾讓臺方受訓人員參加“紅旗”演習,後因為政治原因而變卦一事也可見一斑。
4、關於空軍的 F-16 極有可能加裝防撞地自動迴避系統(AGCAS)的有關問題美軍歷年的 F-16 失事研究報告顯示,F-16 視野寬闊的座艙蓋設計,可能是易導致空間錯覺類飛行事故的主要原因;目前,美國空軍愛德華空軍基地第 416 飛行測試中隊正在進行防撞地自動迴避系統(AGCAS,Automatic Ground Collision Avoidance System)的測試工作,這項測試計劃從 1998 年開始進行至今;測試順利的話,美國空軍將考慮將這個裝置加裝到所有現役的 F-16 飛機上。
AGCAS 的功能在於降低因為空間錯覺、機外狀況不明、大過載昏迷等原因造成意外事故的機率。多年來,這三個因素一直困繞著美國空軍。空間錯覺成因於身體的感覺無法正確顯示飛行員所處的空間位置,發生空間錯覺時飛行員只能信任儀表,直到錯亂的感覺消失。
美國海軍航醫中心的研究報告顯示,美軍用飛機飛行事故中,因空間錯覺所導致的事故佔事故總數的 4-10%;在所有一等事故中,空間錯覺導致的則超過 10%。以美國空軍為例,1980 年至 1985 年間,飛行員人為因素導致的事故中,空間錯覺佔了 34%;1989 年至 1994 年間,空間錯覺共導致了 85 次意外事故。
啟動 AGCAS 之後,其可以監視飛機飛行時的狀況,例如飛機的速度、高度、俯仰角以及飛機與地球的相對位置等,如果 AGCAS 判斷飛機朝地面撞去,則會啟動自動駕駛儀,將飛機拉出俯衝或即將撞山的飛行狀態;要做到這種程度,需配合複雜的導航系統、雷達及全球衛星定位(GPS)等裝備,以便計算出飛機本身真正的位置。
AGCAS 還綜合了語音資訊,當飛機處於墜落狀態時,語音系統會提醒飛行員“爬升!爬升!”(Fly up!Fly up!);當飛機恢復正常狀態時,語音系統便發出“你做到了!”(You’ve got it)的聲音;為了配合別的狀況,語音系統可以加入不同的警告話語。語音警告只會持續5秒,如果飛行員沒有做出修正動作,自動駕駛系統便會接管手控駕駛飛機的工作。
F-16聯合測試小組在 1999 年進行了3種狀態下的測試任務,包括:
1、機頭直接瞄準地面,以 90 度夾角、902 公里的時速向地面垂直俯衝;
2、 未放起落架降落;
3、 戴夜視鏡進行夜間撞山測試。
經過美國空軍格瑞格雷-馬丁(Gregory Martin)中將、佛朗西斯-吉登(Francis Gideon)少將以及詹姆斯-布雷恩(James O’ Bryon)博士親身測試後,一致認為 AGCAS 是一套值得信賴的系統,可以切實保證飛機及乘員的安全,而且在低空飛行時,不會傳來令人厭煩的警告語音,這才是 AGCAS 先進的地方,即自主辨析低空飛行與飛機即將墜地的動態差別。
如果美國空軍的 F-16 戰鬥機決定安裝 AGCAS 系統,則臺灣空軍極有可能也步其後塵,畢竟,這套裝備對飛行人才越來越缺乏的臺灣空軍而言,也是一項充分保全戰鬥力的極其有效的措施。
5、F-16 系列戰鬥機的實戰使用情況臺灣空軍新裝備部隊的 IDF、F-16、Phantom2000 三種飛機中,F-16 家族是參加實戰次數最多、使用頻率最高、作戰效果最為突出的一種。
F-16 家族的成員第一次投入實戰是在 1981 年 6 月 7 日,以色列的 8 架 F-16 戰鬥機在 6 架 F-15 戰鬥機的掩護之下,保持超低空、密集編隊,飛越四個敵對國家領空,長途飛行約 2,000 公里,成功摧毀了伊拉克原子能研究所的核反應堆的“巴比倫行動”;而 1982 年的以色列、敘利亞的貝卡谷地大空戰中,以色列空軍的 F-16 更創下了 45:0 的輝煌戰績。後來,1985 年以色列轟炸突尼西亞境內的巴解組織指揮部以及 90 年代以來轟炸南黎巴嫩境內的恐怖分子陣地的作戰行動中,均可見 F-16 的矯健身影。
巴基斯坦的 F-16 是另一個除了美國空軍之外,擁有實戰記錄的;在 1979 至 1989 年蘇軍入侵阿富汗的戰爭期間,巴基斯坦空軍的 F-16 戰鬥機擊落了 16 架入侵其領空的阿富汗和前蘇聯的軍用飛機。
在 1991 年的海灣戰爭中,美國空軍共部署了 251 架F-16戰鬥機(F-16A 與 F-16C),1 月 17 日戰爭打響後,F-16 戰鬥機的出動量超過 13,500 架次,其中約 4,000 架次屬夜間任務,出動量遠高於同時期的其他飛機。這次戰爭中,F-16 主要執行對地攻擊任務,使用的武器以常規炸彈、鐳射制導炸彈、AGM-65“幼畜”導彈為主,並與 F-15E 一起加入了尋殲伊拉克“飛毛腿”導彈的行動。戰爭中,有 72 架 F-16C 戰鬥機配備了緊急徵訂的“藍盾”低空導航/攻擊吊艙,這些飛機在戰鬥中創造了 98% 的任務完成率。為期 7 周的作戰中,包括美國國民警衛隊的老式 F-16A 在內,F-16 機群展現出了極高的可靠性,戰備完好率竟高達 88%,而且有 1 位 F-16C 飛行員甚至在 27 天內完成了 28 次戰鬥飛行任務。戰爭中,美國空軍損失了 7 架F-16,其中 5 架為戰鬥損失,平均每 10 萬戰鬥飛行小時損失 5.1 架!
武裝的 G-4 攻擊機,其中 1 架 F-16C 還創下擊落一次空戰擊落三架敵機的戰績。但 1995 年 6 月 2 日,美國空軍一架 F-16C 戰鬥機被波黑塞族部隊發射的薩姆-6 防空導彈擊落,飛行員身陷敵後 6 天后被安全救出。F-16 戰鬥機最近一次參戰記錄是參與了 1999 年 3 月底開始的“聯盟力量”——北約空襲南聯盟的作戰行動。北約各國裝備的 F-16 戰鬥機大舉出動,轟炸地面目標。而荷蘭空軍剛完成改裝不久的 F-16A MLU 則更創下新的空戰戰績;在整個空襲行動過程中,只有 1 架美國空軍的 F-16C 戰鬥機被南聯盟防空力量擊落。
1999 年 3 月 24 日開戰首夜,4 架荷蘭空軍的 F-16A MLU 跟隨北約機群進入南聯盟領空,數分鐘後便擊落一架升空迎戰的米格-29 飛機,創下了荷蘭空軍自二戰以來的首次空戰勝利記錄。
這次空戰的過程如下:4 架荷蘭 F-16A MLU 於當地時間 19:30 起飛,保護執行第一波攻擊任務的北約機群,在亞德里亞海上空接受空中加油之後,橫越阿爾巴尼亞進入南聯盟領空。在進入敵空域之前,E-3 預警機傳來 3 架米格-29 飛機自貝爾格萊德附近的貝塔吉尼卡基地起飛的資訊。
貝塔吉尼卡基地是南聯盟空軍唯一駐防米格-29 的基地。接到敵機起飛資訊之後,4 架 F-16A MLU 加速前往攔截,並開啟機上雷達探測目標。4架飛機全部跟蹤到同一架米格-29,等目標進入導彈射程之後,領隊長機發射一枚 AIM-120 先進中距空空導彈,導彈飛行了約 33 公里之後直接迎頭命中這架米格-29,此時目標距離領隊長機約 18 公里,長機飛行員目擊了爆炸的閃光。在同一時間,E-3 預警機發現其他 3 架米格-29 逃逸,後來其中的兩架又被兩架美國空軍的 F-15C 戰鬥機擊落。
到目前為止,全球各國裝備的 F-16 戰鬥機的空戰成績總和為 72:0,沒有任何一架 F-16 在空戰中遭敵機擊落,所有的戰鬥損失均是由地面防空火器、機件故障或人為因素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