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吃正宗的莜麵嗎?請到呼和浩特市武川縣裡來…
3月23日,自治區黨委常委、市委書記王莉霞下鄉在武川縣調研。午餐時間到了,王莉霞走進途中路過的可鎮路邊餐館,點餐涼湯莜麵,併為武川莜麵“代言”。
內蒙古的莜麵數後山,後山的莜麵數武川。大青山,古之陰山,是遊牧和農耕的天然分界線。武川地處大青山北,被稱為後山,呼和浩特市武川縣由於地處陰山北麓,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降水集中,屬於典型的中溫帶大陸性氣候。這種環境符合莜麥喜寒涼、耐乾旱的特性,可謂是佔據天時和地利,再加上武川人將蒸、煮、焙、烤、熗等技藝用在莜麵上,產生了令人驚歎的奇妙效果。
在武川,莜麵的製作方法多達40多種,僅僅是蒸制方法就有17種之多。夾餡包餡做餃子、熱鍋熬湯煮魚子、抿魚子,煎烙炒麵、莜麵烙餅,與白麵、蕎麵混和做成“三雜麵”窩窩,和土豆混和做成“山藥魚子”、“山藥糕”、“莜麵塊壘”……
吃莜麵有講究,這就是“三熟”:一是莜麥必須炒熟;二是麵粉須用開水澆熟;三是要蒸熟。只有這“三熟”到位,莜麵才好吃上口。
莜麵窩窩、莜麵魚魚便是“三熟”莜麵的代表之作。和好的莜麵取指頭大的一小塊,在光滑的石板上用手推壓成薄片,然後提起繞於食指成卷,逐個碼放籠內排列成蜂窩狀;莜麵魚魚,是將和好的莜麵用手搓成細條,一次或兩根或四根,盤臥於籠內,做好窩窩和魚魚後,上籠蒸七八分鐘即熟。
蒸熟的窩窩、魚魚香氣四溢,入口綿軟香滑,但還要有湯配合才能將莜麵的口感調和到最佳。剛出籠的窩窩、魚魚配上羊肉土豆湯(熱湯)或黃瓜水蘿蔔湯(涼湯),羊肉的鮮香、土豆的醇厚,黃瓜的清香、水蘿蔔的脆爽,混合著莜麵的香糯綿軟,細細咀嚼,慢慢回味,似乎在能體會到高原的熱烈、平原的溫和……
俗話說:“三十里的莜麵,四十里的糕。”吃莜麵不能吃得太飽,吃到半飽,再喝上一碗“母子水”,也就是蒸莜麵的湯水,味覺上的享受也契合了養生之道。
莜麵在武川之所以廣受歡迎,並歷經數百年而不衰,也與它豐富的營養成分密切相關。莜麵富含八種氨基酸,脂肪含量、高膳食纖維等含量為五穀之首。蛋白質、鈣磷、維生素等含量也遠高於白麵、稻米、玉米。
在過去,後山地區物產比較單一,冬季的生活物資更為貧乏,蔬菜在這裡成了奢侈品,但是生活在武川的人卻很少因營養不良而患病。莜麵營養價值高,在降血脂、降血糖、減肥等方面也同樣具有良好的功效。香綿軟滑的口感、神奇百變的技藝、豐富多樣的營養,莜麵飲食也早已不限於後山地區,走進了北上廣乃至國際頂級飲食文化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