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東海之濱到昆嵛山下,流傳著“膠東人民的好兒子”於克恭的英雄事蹟。他常說,革命的路是很長的,我們要一步一步向前走,不論遇到什麼艱難險阻也不能低頭。1940年4月20日,在林村反“掃蕩”戰鬥中壯烈犧牲。他短暫而光輝的一生為膠東民運工作、共產黨組織建設和軍隊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喚醒民眾 壯大組織
於克恭,又名王志恆、李寶山,1907年出生於牟平縣南地口村(今乳山市崖子鎮地口村)。少年時勤奮好學,立志救國。在雲陽小學讀書期間,受學校進步思想的影響,他如飢似渴地閱讀進步讀物。面對山河破碎的形勢,於克恭滿懷激憤,憂國憂民。為提高農民的文化水平,他在家鄉地口村創辦新式學校、農民夜校和婦女識字班,宣傳革命思想。
1933年秋,於克恭加入中國共產黨,更加積極地投入到黨的工作中。為了呼喚民眾精誠團結、抗日救國,他一夜行程八九十里,並沿途張貼標語,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擴大黨的影響;為方便開展黨的工作,他說服父親賣了部分房屋和土地,籌得資金建立祕密聯絡站,又以酒坊釀酒為掩護從事黨的地下活動;他動員8位親屬參加革命,妻子王春光在他的影響下,積極投身革命事業,不到兩年時間發展了40多名黨員。
1934年,於克恭擔任牟平縣委書記,此時白色恐怖籠罩著膠東半島。在嚴峻形勢下,於克恭採取各種靈活方式祕密召開會議,在田間、山坡交接資訊、進行聯絡,機智地躲過敵人的多次搜捕。因中共山東省委遭到破壞,於克恭受膠東特委委派去天津向北方局彙報請示工作,他把機密檔案裱糊在點心盒裡,成功躲避了搜查,將黨的指示安全帶回膠東。膠東特委遵照指示精神,迅速發展壯大了各縣村的組織和武裝力量,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
身陷囹圄 堅持鬥爭
1934年10月16日,於克恭在澤上小學召開縣委會議時因叛徒告密不幸被捕。敵人對他施用所謂“星星之火”新酷刑:將燒紅的炭屑裝入細孔鐵篩中,之後拼命搖動鐵篩,致使炭火紛紛落下,燎烤於克恭的脊樑。於克恭慷慨激昂地痛斥反動派:你們的“星星之火”可以燎人,共產黨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面對堅貞不屈、誓死不吐半個字的於克恭,敵人無計可施,只得將其解往濟南。山東省高階法院恩威並施、屢次審訊也抓不到他的把柄,便以“危害民國”的罪名將其判刑兩年半,轉押到湖北省反省院。在獄中,他多次領導難友反抗院方壓迫,他常對難友說:“我們不但要為今天而活著,更重要的是為明天而奮鬥!”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國民黨迫於社會壓力,逐步釋放全國的政治犯,於克恭終獲自由。出獄後,為尋找黨組織,他從武漢趕赴山西八路軍總部,1937年11月,受八路軍總部派遣,從延安重返膠東。
重返膠東 堅守東海
回到膠東後,於克恭與宋竹庭等為恢復牟海地區黨的組織和組建中共牟海工委做了大量工作。1937年12月,於克恭參加天福山起義,深入各縣廣泛動員民眾參軍參戰、籌糧籌款,並把家中的積蓄捐獻出來,建立軍工廠和後方醫院,為起義隊伍提供後勤支援。
1938年春,於克恭調膠東特委工作,任特委委員、民運部長等職,他奔波往返於蓬萊、黃縣、掖縣、招遠、萊陽等縣,不到半年時間,就在各縣組織建立起農、青、婦、少先、自衛團等群眾組織,近30萬民眾投入抗日戰線,膠東西部的群眾抗日活動蓬勃發展起來。
1939年1月,東海特委成立,於克恭擔任東海特委書記兼東海軍分割槽司令員。他廢寢忘食,較短的時間內使東海黨的組織和抗日群眾組織得到較快發展,不僅為主力部隊輸送1000多名戰士,還在東海軍分割槽建立起一支150多人的獨立營。
正氣浩然 血灑林村
1940年2月初,日軍對膠東進行“梳篦式”大掃蕩,妄圖將抗日力量斬盡殺絕。東海區的國民黨武裝極度恐懼,棄槍逃竄。於克恭當機立斷,發動群眾撿槍拉隊伍,組織發動東海第二次抗日武裝起義,很快組織起一支千餘人、七八百支槍的抗日武裝力量。3月15日,起義隊伍與文登、榮成兩縣起義隊伍會師,在文登縣李仙莊成立了東海指揮部,於克恭任司令員兼政委。
東海地區革命力量的發展引起國民黨頑固派的恐慌,他們伺機打擊報復。1940年4月中旬,鄭維屏、王興仁部進犯文登林村,殺害八路軍幹部戰士30多人。於克恭親率隊伍討伐,在母豬河西岸與敵激戰時,腹部中彈,壯烈犧牲,年僅33歲。
中共膠東區委書記王文在《悼於克恭同志》中寫道:“於(克恭)同志不但是我們膠東共產黨的一個堅強領導者,英明優秀的幹部,模範的共產黨員;而且是膠東廣大民眾信仰與愛戴的一個群眾領袖,模範的抗日救國的戰士,中華民族優秀的兒子。因此他的犧牲,無疑使我們膠東共產黨與廣大人民失去一個堅強的領導者,使我們抗日革命戰場上失去一個模範的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