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關茅臺總工王莉入選兩院院士候選人的訊息,在社會公眾間引發了極大的爭議。隨後,不同的官方媒體、貴州省科協、中國工程院也紛紛加入了這個輿論場。
有意思的是,可以看出,不同的官方機構,在此次爭議中的立場也並非完全一致。
我們先來梳理此事件輿論場中官方機構發聲的關鍵時間線:
2月9日:貴州省科技技術協會發布《關於2021年中國工程院院士貴州省候選人擬推薦物件的公示》;
2月18日:貴州省科協官網釋出《關於貴州省關於推薦2021年中國工程院院士有關情況的通報》,稱推薦王莉作為候選人符合申報資格條件;
2月18日:中國工程院發聲稱,王莉入圍2021年工程院院士候選人,尚處於地方科協推薦公示階段;
2月18日:央廣網二度發聲,《再評“茅臺候選院士”:流程合法,站位也應更高》,稱:推薦流程合法,但更應提高站位,而不能僅從某個區域某個行業的角度考慮問題;
2月20日:貴州日報發聲《“茅臺院士”參選資格不該被輕慢》。
從以上的官方輿論聲音中可以洞察出,央媒的立場和貴州當地的立場有著較為明顯的分野。
來自央媒的聲音,不僅站位更高,也貼合普通中國人對此事的認知,可謂是及時準確!
當地官媒如此發聲,是覺得普通中國人的質疑分量不夠,還是覺得僅一家央媒發出“慎之又慎”的呼籲分量不夠?又或是想通過當地最權威的官媒扭轉輿論場呢?
這篇文章歷數了過往為國家科技建設做出過巨大貢獻的院士群體,如:鄧稼先、錢學森、孫家棟、錢三強、黃旭華、李四光,袁隆平……
相信看到這裡,普通中國人都知道,這是在表達什麼!
從一個普通人的角度來看,人民網的此次發聲來得正當時,是對試圖進行詭辯的聲音,做出的再一次有力駁斥,而且站位更高。
最後,作為一個普通人,想對貴州當地說一說:自從“茅臺院士”輿論事件出爐後,茅臺的股價也出現了數天連跌的趨勢,接連跌破關鍵點位。面對輿論壓力和經濟壓力,有些事情如果確實不妥,就謙虛改正,茅臺雖好,切不可貪杯。院士評選茲事體大,事關國策,當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