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茅臺院士”火了。2月9日,貴州省科協在官網釋出《關於2021年中國工程院院士貴州省候選人擬推薦物件的公示》顯示,中國貴州茅臺酒廠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首席質量官王莉作為候選人入圍,她的研究方向為發酵與輕工生物技術。訊息放出,輿論譁然。王莉被調侃為“白酒院士”,釀酒技術也被稱為“醬香型科技”。
此前,“菸草院士”也曾經在網上火過一把。謝劍平,畢業於輕工業部菸草工業科學研究所,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菸草總公司鄭州菸草研究院院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他長期致力於菸草科學與工程研究,提出了表徵捲菸危害性評估模型,創立了捲菸危害性評價與控制方法體系,曾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菸草院士”與“茅臺院士”不同的是,“菸草院士”是真的過了重重關卡,選上了。而“茅臺院士”才剛剛被推薦,甚至還未被提名,就被翻了個底朝天,估計院士之路坎坷了。
那麼,院士究竟是一群什麼人?大家瞭解嗎?
院士是指代表一個國家最高水平和世界領先水平的科技頂尖人物和最高學術權威,是終身榮譽職務。在中國,院士通常是指中國科學院院士或中國工程院院士。
院士的由來
院士(Academician)源於Academy, Academy是古希臘傳說中的一位拯救雅典免遭劫難而犧牲的英雄。希臘人為了紀念這位智慧勇敢的英雄,建立了一個以Academy命名的幽靜園林。在建園後的916年的時間內,受到Academy智慧勇敢感動的學者,紛紛在園內講學,進行自發的學術活動,因此,其後的許多學術團體都自稱為“Academy”。1666年,法國成立了皇家科學院,到科學院工作的著名科學家首次被稱為院士“Academy”。此後,英國皇家學會、普魯士皇家科學院、彼得堡皇家科學院紛紛使用“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這一稱謂來命名自己國家最傑出的科學家。“院士”成為學術界給予科學家的最高榮譽稱號。
院士在中國,原來稱為學部委員,就是在某一領域內的資深專家。院士評選需要提名,然後需要經過大概三輪評選才能成為院士。
中國最早的院士產生於1948年3月,即中央研究院院士,透過層層選拔,81人當選為第一屆中國院士,包含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的著名學者,此次院士選舉,比較充分展示了學術成就而非政治主張的推選理念,如異議人士郭沫若先生因為在甲骨文等考古工作方面的突出成果而獲得胡適舉薦並獲選。
增選院士每兩年進行一次,每次增選總名額不超過60名。各學部每次增選名額的分配,由院士大會的常設領導機構根據學科佈局和學科發展趨勢確定。院士候選人必須透過推薦,不受理本人申請。
中國院士的數量
截止2019年12月,中國院士人數為1755人。數量最多的在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分別有90人和86人。院士數量幾乎標誌著學校的水平。
院士的待遇
在待遇上兩院院士幾乎沒什麼區別,在醫療上享受的是副省部級待遇,但是物以稀為貴,在一些院士較少的地區,院士所享受到的待遇可能會更高。院士在升遷、申請經費、工作安排、評獎、社會榮譽方面,都享有很大優勢。目前來看,院士的基本工資收入在百萬元以上。如果某個單位要從其它單位挖走一個院士,那估計花上億元也不是沒可能。